蛇口港四氢氧化钼库存
蛇口港四氢氧化钼库存大概数据
时间 | 品名 | 库存范围 | 单位 |
---|---|---|---|
2019 | 四氢氧化钼 | 5000-7000 | 吨 |
2020 | 四氢氧化钼 | 6000-8000 | 吨 |
2021 | 四氢氧化钼 | 5500-7500 | 吨 |
2022 | 四氢氧化钼 | 7000-9000 | 吨 |
2023 | 四氢氧化钼 | 6500-8500 | 吨 |
蛇口港四氢氧化钼库存行情
蛇口港四氢氧化钼库存资讯
攀钢6万吨熔盐氯化钛白粉生产线首次实现月达产侧记
4月15日,四川攀枝花国家钒钛高新区内春意盎然,四川省重点建设项目——攀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攀钢集团”)6万吨熔盐氯化钛白粉生产线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该生产线连续稳定运行时间突破25.15天,创历史新纪录,3月份首次实现月达产,产品合格率达100%。这标志着攀钢集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熔盐氯化法制备高品质钛白粉生产技术迈上了新的台阶,对丰富我国氯化法钛白粉生产方法、提升高端钛白粉自给率具有重大意义。 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攀钢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省及鞍钢集团本钢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鞍钢集团“双核+第三极”战略的生动实践。攀钢集团钒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攀钢钒钛”)和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攀钢研究院”)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以坚定的信心、昂扬的斗志,直面挑战,协同攻关,打破了技术壁垒,书写了钛白粉生产的新篇章。 攀钢6万吨熔盐氯化钛白粉生产线,肩负着攀西地区钛资源综合利用的新使命,是鞍钢集团做专做特“第三极”产业的重点项目,也是攀钢集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标志性项目。新生产线采用了攀钢集团自主开发的低品位钛渣熔盐氯化制备氯化钛白粉成套产业化技术,旨在推动攀西地区钛资源低成本、绿色、高效利用。然而,面对攀西地区钛渣的特殊成分和新工艺、新装备的挑战,无经验可借鉴,攀钢人迎难而上,开启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攻关之旅。 2025年初,攀钢钒钛、攀钢研究院成立联合攻关工作组,制订专项攻坚工作方案和技术攻关工作计划,明确了目标,建立了机制。在新生产线的各个工序现场,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紧密协作,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生产难点。从氯化工序的回收副产盐酸,到氧化工序的稳定氧化炉压力,再到后处理工序的全自动码垛系统改造,每一步都凝聚着攀钢人的智慧和汗水。 新生产线中的240吨/天大型熔盐氯化炉和3万吨/年氧化炉是攀钢集团消化吸收再创新自建的主要设备,也是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的关键。面对氯化炉的熔盐喷溅、成分控制难题和氧化炉结疤、运行周期短问题,联合攻关工作组与现场操作人员紧密配合,不断优化生产参数,对加料系统进行优化,使熔盐成分总合格率大幅提升,消除了生产难点,降低了盐耗。一季度,联合攻关工作组攻克了20多项生产难题,优化了16项核心工艺参数,稳定了生产线运行。 生产组织是生产线运行的核心。攀钢人知责奋进、勠力同心,建立了工序协调联动生产制度和机制,探索出了钛、氯平衡管控工艺方法。攀钢钒钛积极开展培训,提升职工岗位技能,调动全员达产达效能动性,目前已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全员持证上岗。攀钢研究院实施“揭榜挂帅”机制,激发全员创新活力,一季度,实施了43项合理化建议,推动了生产线运行周期的新突破。 如今,攀钢6万吨熔盐氯化钛白粉生产线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攀钢人将继续苦练内功,持续推动降本增效,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2025-05-12 14:59:23氧化铝长期偏弱格局不改
4月以来,氧化铝期货价格在触及近1年的低位后,于4月9日开始反弹。但在中长期供应过剩预期掣肘下,氧化铝价格的反弹高度受到压制,随后在“五一”假期前再度破位下跌并触及新低。 多因素驱动短期反弹 行业亏损压力加大、集中减产和几内亚铝土矿端的干扰事件,共同构成氧化铝价格反弹的驱动力。4月以来,氧化铝成本继续下行,但价格下跌速度更快,氧化铝现货价格跌破行业平均完全成本线,部分地区已亏损现金成本。相关机构数据显示,4月,氧化铝行业平均完全成本为3126元/吨,氧化铝行业平均亏损约176元/吨,行业亏损范围扩大、程度加深,且部分高成本企业已连续数月亏损。在亏损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供应端的减产消息频现,且减产规模呈现扩大的特点。 减产规模扩大逐渐稀释现货市场的悲观情绪。减产主要集中于北方地区,山西和河南地区市场看空情绪率先出现缓和,逐渐出现升水成交,带动现货均价反弹,随后山东产区成交价格也出现回弹。此外,4月,几内亚制止经济和金融犯罪法庭调查分庭下令AGB2A-GIC公司及其分包商立即停止工作,矿端出现潜在供应干扰风险,也一度给予氧化铝期价支撑。 过剩预期下价格上行受阻 氧化铝价格的反弹并不顺畅,中长期供应过剩预期对价格的压制较为显著。4月,氧化铝复产与新产能释放同时进行,对冲了部分减产影响。此外,氧化铝的国内需求整体较为稳定,出口需求出现边际走弱的状况,从而使得供应过剩的预期难以扭转。相关机构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澳大利亚氧化铝FOB均价为348美元/吨,较3月底下跌29美元/吨;4月,氧化铝进口及出口窗口继续处于关闭状态。海关总署数据显示,3月,中国氧化铝出口30万吨,同比增长105.9%;1—3月,氧化铝累计出口70万吨,同比增长66.4%。出口数据有一定滞后性,暂未反映出口需求的走弱,预计未来出口数据会逐渐下滑。从氧化铝的整体供需平衡来看,截至3月底,氧化铝已经连续5个月出现过剩。在供应预期增量可观、国内需求稳定、出口需求边际走弱的情况下,预计未来氧化铝仍呈现供应过剩的局面。 4月底,几内亚矿企的出矿暂停问题已有解决方案,预计逐渐恢复装运,矿石供应增加预期较强。截至4月底,进口低品矿成交价格已降至74.5美元/吨,矿石价格的降低使得氧化铝成本支撑有所下移。此外,俄铝减产消息的影响有所发酵。4月28日,俄铝相关人士表示,受制于高企的氧化铝价格和外部制裁压力,俄铝2024年底已启动产能优化措施,整体铝产量削减了10%。受此影响,全球氧化铝需求将出现边际下降。在各方因素影响下,反弹动力逐渐消耗殆尽,氧化铝期货价格于2800元/吨一线横盘震荡后,4月29日,2509合约空头力量再度增强,近月2505合约出现多头减仓、价格下行的情况。 展望后市,在铝土矿供应量增加的情况下,铝土矿价格预计仍有一定下跌空间,对氧化铝价格形成利空影响。供应方面,减产、复产与新产能释放并存的局面预计持续,澳大利亚、印度仍有产能待复产,氧化铝未来整体供应增量可观。需求方面将受到出口需求走弱的影响,出现边际下滑,由此奠定了氧化铝中长期供应过剩的预期。 在中长期过剩预期的压制下,氧化铝价格承压,成本降低所挤让出的利润预计难以保留。从长期来看,氧化铝行业盈利能力不容乐观,未来企业仍有迫于亏损压力而减产的可能,从而再度给予价格阶段性支撑。 从整体来看,考虑到目前氧化铝主力合约已移仓换月,空头主力也主动增仓2509合约,未来市场或对远期几内亚雨季以及新产能释放进行交易,存在较大产业外游资和产业内套保力量的博弈空间。预计氧化铝价格将以成本为底部支撑,呈现箱体震荡,注意防范短期异动风险。需要持续关注高成本产区的产能运行情况以及新投产能的释放速度,以防出现过大的预期差风险。 (作者单位:国信期货)
2025-05-12 14:55:56万洋锌业:国内首台186㎡流态化焙烧炉投料生产
5月6日上午,河南万洋锌业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锌基材料绿色智造项目186㎡流态化焙烧炉投料生产。 河南万洋锌业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锌基材料绿色智造项目,主流程采用焙烧、常规浸出、三段锑盐净液、3.2㎡大极板电积及感应电炉锌熔铸工艺。同时配套高效完备的“浸出渣侧吹+烟化处理”系统和完善的综合回收利用及水雾化锌系统,可最大程度地实现绿色化、减量化、循环化,在行业内属于配置较为完整的锌冶炼企业。 焙烧系统采用国内首台186m²焙烧炉。大型流态化焙烧炉主要优势在于生产稳定可靠、运行成本低、处理能力强,并且对原料要求较小,热稳定性好,对全国各地等不同品位物料都可有效处理,产物焙砂可溶性锌率高。作为152m²炉型升级版,人员岗位数配置与152m²炉型基本一致,但生产能力可提高近40%,正常产能可达25万吨左右,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186m²焙烧炉是目前锌冶炼单系列规模最大的焙烧系统,项目顺利投产,对未来锌冶炼特大规模、超高起点、超高标准建设和稳定运行将起到示范作用。 该项目中3.2m²极板电解生产控制全部集中于控制室中,阴极出装槽、机械剥锌、机械洗刷阴极板、阳极自动拍平及清理等作业均按事先编好的程序自动进行,使出装槽、阳极清洗拍平全部实现自动控制,大大降低了用人成本及工人劳动强度。同系列规模整个电解车间用人需要200名左右,该项目自动化的投入用人仅需80人左右。以往传统电解小极板(1.6m²)工艺电解槽大概在800个左右,该项目大极板电解槽仅需200个左右,大幅降低厂房用地需要。阴极析出锌片通过自动行车吊运至阴极自动剥锌机,剥下来的锌片经自动连板提升机运输到熔铸车间加料平台上,自动将锌片加入感应电炉内。通过机器人搅动并扒出浮渣,由机器人扒皮经铸锭机及自动码垛、打包、静态检斤、贴标后产品经AGV自动叉车暂存在成品库,实现了从锌片到锌锭的自动化,智能化的提升,实现冶炼行业智能化。
2025-05-12 13:53:08沪铜库存继续下滑 降至近四个月新低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公布数据显示,上周伦铜库存继续下滑,最新库存水平为191,775吨,刷新十个月最低位。 上海期货交易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5月9日当周,沪铜库存继续下降,周度库存减少9.63%至80,705吨,降至近四个月新低。国际铜库存增加531吨至13,767吨。 上周,纽铜库存继续累积,最新库存水平为160,250吨,再刷逾六年新高。 注:一般来说,国内外交易所库存不断下降将对期价形成支撑,反之,则对期价有所利空。 2023年以来三大交易所铜库存对比 以下为2025年4月以来三大交易所铜库存数据:(单位:吨)
2025-05-12 13:43:18前四个月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9.5% 集成电路、船舶出口表现抢眼!【SMM专题】
编者按:2025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1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前4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5.04万亿元,占我出口总值的60.1%!前4个月,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均出现增长,而出口机电产品的增幅更是高达9.5%,创年内最大增幅!一季度出口的机电产品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汽车、家电、液晶平板显示模组以及船舶等均有明显增长! 前四个月我国 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9.5% 据海关统计,2025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1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2.4%。其中,出口8.39万亿元,增长7.5%;进口5.75万亿元,下降4.2%。4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84万亿元,增长5.6%。其中,出口2.27万亿元,增长9.3%;进口1.57万亿元,增长0.8%。 》点击查看SMM电机专区 前4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5.04万亿元,增长9.5%,占我出口总值的60.1%。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4587.1亿元,增长5.6%;集成电路4051.5亿元,增长14.7%;汽车2649.8亿元,增长4%;船舶1136.9亿元,增长13.3%。 同期,出口劳密产品1.3万亿元,下降1.6%,占15.4%。其中,纺织品3291.7亿元,增长4.9%。出口农产品2355.7亿元,增长6.1%。 前四个月我国进口机电产品同比增长5.7% 前4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3.88亿吨,减少5.5%,进口均价(下同)每吨710.4元,下跌17.8%;原油1.83亿吨,增加0.5%,每吨3936.7元,下跌8%;煤1.53亿吨,减少5.3%,每吨569.6元,下跌22.2%;天然气3899.4万吨,减少9.2%,每吨3318.3元,下跌6.1%;大豆2319万吨,减少14.6%,每吨3283.2元,下跌15%;成品油1292.2万吨,减少25.6%,每吨4381.8元,上涨1.6%。此外,进口初级形状的塑料952.5万吨,减少1.1%,每吨1.05万元,下跌0.5%;未锻轧铜及铜材174.2万吨,减少3.9%,每吨6.9万元,上涨8.5%。同期, 进口机电产品2.23万亿元,增长5.7%。 各方声音 据央视新闻消息,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同心聚力有效应对外部冲击,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外贸延续平稳增长态势。4月份进出口增速较一季度加快4.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幅扩大、进口由降转增,展现出较强韧性。 吕大良4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当 前,我国出口确实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但是“天塌不下来”。 近年来,我国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深化与各方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这不仅赋能了对方发展,也增强了我们自身的韧性。同时,中国内需市场广阔,是重要的大后方。 我们将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吕大良还表示,我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和第二大消费市场,工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强,同时我们有14亿多人口、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各类消费场景蓬勃发展,无论是从工业生产还是从居民消费来看,市场的需求都很大。特别是我国始终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积极扩大进口,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我们已经连续16年保持全球进口第二大国的地位,年均增速达到5.4%,全球进口份额也从7.9%稳步提升到10.5%。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进口增长空间巨大,中国大市场始终是世界的大机遇。 据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网站消息,4月21日,张汉晖大使就中俄关系、中美关系等问题接受“报纸网”书面采访。哪些新产业有望成为双边贸易新增长点?张汉晖大使答:中方愿同俄方一道,在巩固能源、矿产等传统大宗商品以及汽车、工程机械等重点机电产品贸易规模的同时,拓展新材料、绿色发展、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合作,挖掘跨境电商、服务贸易、海外仓等新业态合作潜力,为两国企业创造更加稳定的政策环境和更为有利的合作条件,共同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推动两国贸易平稳发展。(财联社) 东方金诚发布的题为《2025年4月贸易数据解读:4月关税战影响开始体现,冲击烈度低于预期》的研报指出: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以美元计价,2025年4月出口额同比增长8.1%,增速比3月低4.3个百分点。4月出口同比增速回落,主要源于当月中美关税冲击下,对美出口大幅下降;同时,上年同期高基数也有一定下拉作用。4月出口仍然保持较高正增长,超出市场预期,背后有三个原因:一是4月我国对美国之外的其它市场存在“抢出口”现象;二是外需仍有一定韧性,三是4月中美超高关税主要在中下旬执行,且存在部分商品豁免,对整体出口的冲击作用受到控制。接下来国内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或将显著加大。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自4月9日对等关税正式落地以来,其可以看到出口端出现了明显的“抢转口”现象,主要得益于美国在同日宣布对其他75个国家给予90天的关税豁免。具体数据来看,一方面,我国对美直接出口出现明显下滑,截至2025年5月1日,由我国发往美国的集装箱船数(15日滚动)较4月9日下滑达33.8%;另一方面,我国出口货物总量仍保持相对平稳,无论是从二十大港口离港船舶载重吨数还是从重点监测港口货物吞吐量数据来看,均呈现4月9日对等关税落地后首周回落,而后两周明显反弹的趋势,且从绝对值来看均明显高于对等关税落地前的水平。两方面数据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短期明显出现了“抢转口”行为。目前中美关税谈判缓和的预期在航运价格上已经有所体现,从集装箱运价指数来看,在我国集装箱运价指数整体趋于下行的背景下,4月末美西和美东航线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均有所改善,在目前船运运力较为充足的情况下,运价的改善更多的反映出对美出口预期的好转,后续可继续观察运价指数改善的持续性。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4月出口并未出现观望中的疲软迹象,这是否凸显了其在“经贸斗争”下的耐力和韧性?如此前所述,“抢转口”等对冲力量构成了我国出口的阶段性“顺流”,在7月8日“暂缓90天关税”的最后期限前,这一效应预计会持续存在。具体看,4月出口数据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特征:一是以“抢转口”为代表的支撑动能凸显。暂缓90天关税下,美国进口商的提前备货“焦虑”、中方对于拓展非美贸易的侧重等,共同铸就了非美贸易伙伴对于中国商品的“抢转口”需求。这一点在4月的对不同国别出口数据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当月我国对东盟出口同比边际抬升9.2个百分点至20.8%,对总出口的贡献率接近一半。二是豁免清单下的部分商品暂时未受“波及”。按照对等关税的豁免条款,我国对美出口约1000亿美元的商品(铜、药品、半导体、木材制品、某些关键矿物以及能源和能源产品等)不征收对等关税。这自然会减轻相关产品的出口压力,集成电路就是典型代表,4月出口同比较上月大幅上行12.3个百分点至20.2%。三是关税冲击下的出口“逆流”已开始显现。 推荐阅读: 》海关总署: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2.4% 4月出口同比增长9.3% 》海关总署:前4个月铜材进口降3.9% 稀土出口增5.1% 铝材出口降5.7%
2025-05-09 20: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