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汽车冷轧板库存
新西兰汽车冷轧板库存大概数据
| 时间 | 品名 | 库存范围 | 单位 |
|---|---|---|---|
| 2019 | 汽车冷轧板 | 20000-30000 | 吨 |
| 2020 | 汽车冷轧板 | 15000-25000 | 吨 |
| 2021 | 汽车冷轧板 | 25000-35000 | 吨 |
| 2022 | 汽车冷轧板 | 30000-40000 | 吨 |
| 2023 | 汽车冷轧板 | 28000-38000 | 吨 |
新西兰汽车冷轧板库存行情
新西兰汽车冷轧板库存资讯
行业协会称德国电动汽车需求系“人为推动”
据路透社报道,11月24日,德国汽车贸易协会ZDK表示,由于经销商和制造商日益增多的“自行注册”车辆行为,德国市场对电动汽车的真实消费需求并不像官方数据所显示的那样强劲。 ZDK指出,自行注册车辆行为有助于企业达成多项目标,其中包括欧盟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求。 ZDK主席Thomas Peckruh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德国10月新注册车辆中,近四分之一为自行注册车辆。”同时,Thomas Peckruhn称这一现象是“警示信号”,并补充道:“这表明当前德国汽车市场增长并非由真实客户需求驱动,而主要依靠制造商和经销商的人为刺激得以维持。” 德国联邦机动车管理局(KBA)的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前10个月,德国纯电动汽车注册量同比大涨约39%,占新车总注册量的18%左右。 然而,ZDK援引上述10个月的数据称,德国电动汽车的自行注册量增幅高达51%。 不过,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代表本土车企)及德国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VDIK,代表在德国际车企)均未立即对上述数据做出回应。 目前,大众汽车集团、宝马和奔驰等车企正游说欧盟放宽2035年停售新燃油车的目标。这些企业称,德国电动汽车的市场接受速度低于预期,且制造成本更高。 另外,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受数万个岗位裁减影响,该国汽车行业就业人数已降至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 德国联邦统计局于11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德国汽车行业(包括供应商)的从业人数为72.14万人,为2011年中期(71.8万人)以来的最低值。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德国汽车行业从业人数较去年同期减少4.87万人,同比降幅达6.3%,是德国所有员工规模超20万人的主要工业部门中降幅最大的领域。 相比之下,整个德国制造业截至今年9月底的从业人数约为543万人,较去年同期减少12.03万人,同比降幅为2.2%。 不过,尽管面临诸多问题,汽车行业仍是德国就业规模第二大的制造业部门,仅次于机械工程行业(从业人数约为93.42万名)。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伊弗经济研究所(Ifo economic institute)本月早些时候的调查显示,今年10月份,德国汽车行业的景气度显著回升。数据显示,该行业商业景气指数从今年9月份的“-21.3”点升至“-12.9”点。
2025-11-25 18:40:532025广州车展:奔驰进一步践行“油电双行”战略 多款核心车型焕新升级
11月21日,广州国际车展如期启幕。梅赛德斯-奔驰以“星运花城”为主题,携旗下29款车型登陆5.1号馆,不仅带来梅赛德斯-AMG GT XX概念车与Vision Iconic概念车的惊艳亮相,更宣布旗下长轴距C级、长轴距与标准轴距E级、S级轿车,以及GLB SUV、长轴距GLC SUV、GLS SUV等多款核心燃油车型焕新上市。 “在这个‘充满好奇’‘敢破敢立’‘最有底气’的年纪,我们在接下来的几年,将开启史上最强大的产品和科技攻势。”站在电动化转型的关键节点,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建军表示,“梅赛德斯-奔驰对科技与美学的探索从未止步。AMG GT XX概念车作为首款搭载源自F1®驱动科技、首款应用轴向磁通电机与电芯直接冷却技术的纯电车型,重新定义了高性能未来;Vision Iconic概念车则以全新盾形格栅重塑了品牌标志性设计元素,成为奔驰未来美学的‘风向标’。这些创新科技及设计将于明年起陆续投入量产,回馈客户对奔驰品牌的期待与向往。” 面向未来的概念车、全明星的参展阵容,不仅清晰地展现了奔驰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坚持“油电双行”的核心主张,亦是对中国豪华车市场消费趋势的深度回应。 “油电同智、油电同质”定义硬核豪华 纵观此次奔驰焕新上市的多款车型,“智能化”已成为燃油车与电动车共享的标签。从长轴距C级车、长轴距和标准轴距E级车到S级轿车,导航辅助驾驶(覆盖全国高速与城市快速路)成为众多车型的标配。这意味着,即便在传统燃油车上,用户也能丝滑地享受到智能辅助驾驶带来的轻松从容。 以长轴距C级车为例,其作为同级首个搭载高通8295智能座舱芯片的车型,辅以最新OTA升级的“读心语音助理”,树立了细分市场的智能标杆。而E级车家族全系搭载第三代MBUX智能人机交互系统,在5G通信网络加持下,实现了人机交互的流畅与精准。S级轿车则全系标配导航辅助驾驶与空气悬挂系统,将“从容”二字从动力体验延伸至智能驾驶。 从座舱的便捷舒适到智能辅助驾驶带来的轻松从容,从轿车到SUV车型,梅赛德斯-奔驰核心产品矩阵智享升级、焕新体验,为客户带来更胜一筹的驾乘感受和更多元化的出行体验。 除智能科技的普及,奔驰更将“质”的保障视为豪华的基石。 在安全层面,长轴距E级车标配13个安全气囊,其数量和种类刷新了行业标杆。公开资料表明,每款奔驰新车上市前,都要经历15000次仿真模拟测试,150余次实车碰撞测试;本土生产车型在中国还要额外进行30次实车碰撞测试。这组数据背后,是奔驰对“安全不妥协”承诺的量化执行。 在舒适性上,奔驰同样不遗余力。例如,S级轿车所搭载的座椅需历经1460天研发周期,受控于6000多项标准,其独有的“座椅动力学”功能可主动微调坐姿,缓解长途驾驶的疲劳。而E级车全系标配的带可调减振的敏捷操控系统,经过“梅赛德斯-奔驰驾控黄金标准”调校,被官方评价为带来了“胜似空悬”的驾乘质感。这些细节,共同构筑了奔驰在机械素质与人体工程学上难以复制的护城河。 前瞻布局未来,概念车揭示“明日豪华”方向 在以“油电同智、油电同质”定义硬核豪华、夯实当下产品阵地的同时,奔驰亦通过两款概念车,展现了面向未来的技术储备与美学思考。 完成中国首秀的梅赛德斯-AMG GT XX概念车,堪称技术革命的集大成者。其搭载三部创新轴向磁通电机,峰值功率超1000千瓦,并配备了源自F1®赛车技术的高性能电池与超800伏电气架构,可实现充电约5分钟增加400公里续航。 “AMG GT XX概念车作为首款搭载源自F1®驱动科技、首款应用轴向磁通电机与电芯直接冷却技术的纯电车型,重新定义了高性能未来。”段建军表示,该车在意大利纳多赛道创下25项世界纪录,包括电动车24小时最长行驶里程新纪录。 据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佟欧福(Oliver Thöne)透露,AMG GT XX概念车有许多技术突破:全球首次应用灵感源自F1®科技的高性能电池,全球首次将轴向磁通电机应用于高性能纯电车型,搭载了AMG.EA架构专属的超快充电系统,大部分技术都已为量产做好了准备。基于AMG.EA高性能架构的首款量产车型——AMG全新高性能四门跑车将于明年问世,也会进入中国市场。 另一款Vision Iconic概念车,则聚焦于设计美学的传承与革新。其最大的亮点在于重塑品牌的标志性元素——格栅。全新的盾形格栅从600 Pullman和不同时代的经典S级轿车的盾形竖直格栅造型中汲取灵感,融合复古设计与数字化照明,意图在电动时代延续“一目奔驰,风格始终”的强大品牌辨识度。车内装饰艺术(Art Deco)风格的内饰、神经形态计算、L4级高度自动驾驶系统等,则共同勾勒出未来豪华座舱的雏形。 除产品与技术,奔驰在此次车展期间于广州落地的品牌体验活动,同样展现出其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全新奔驰纯电CLA不仅亮相展台,更将“星动城市派对”开进了广州的潮流地标东山口,通过包街打卡、花车巡游等年轻化方式与用户互动。同时,奔驰再度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助力“1000 Miglia Experience CHINA行千里经典车嘉年华”巡礼大湾区,通过经典车文化与中国在地文化的结合,强化品牌的历史底蕴与情感联结。 写在后面: 面对行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梅赛德斯-奔驰在广州车展的此番亮相具有多重战略意义。在产品层面,核心燃油车型的升级能够稳定现有市场份额,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而概念车所展示的前沿技术与未来量产计划,将增强资本市场对品牌长期发展的信心;在技术层面,轴向磁通电机、高性能电池、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的突破与落地,将提升品牌技术壁垒,在豪华车市场竞争中形成差异化优势;在品牌层面,丰富的体验活动与文化传承举措,有助于提升品牌美誉度与用户粘性,为后续市场推广与产品销售提供有力支撑。
2025-11-25 17:50:42麦格纳奥地利工厂连下“两单” 小鹏、广汽借道第三方登陆欧洲
继小鹏汽车与全球主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麦格纳达成合作后,广汽集团于2025广州车展开幕当日宣布,双方启动麦格纳奥地利工厂整车组装合作项目,推动电动出行战略,扩大欧洲市场电动汽车本地化生产。 “合作涵盖生产、供应链及销售业务。”广汽集团方面介绍,广汽埃安纯电SUV AION V已在麦格纳位于奥地利格拉茨的工厂正式投产,该生产线具备兼容燃油车、混动车和电动汽车的柔性制造能力。“广汽第三季度已进入英国、波兰、葡萄牙、芬兰等国,并计划于2026年第一季度在欧洲交付两款全球战略车型AION V和AION UT。”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不仅将助力广汽避开欧盟针对中国产电动汽车的关税壁垒,且初期只生产小批量SKD(半散装件)产品,也可在此过程中积累进入欧洲市场的经验,从而避免相关经营风险。 在此之前的9月,小鹏汽车首个欧洲本地化生产项目在奥地利格拉茨麦格纳工厂正式启动,这也是该工厂首次为中国主机厂开展整车组装业务。按照计划,小鹏汽车将借助该工厂现有的成熟生产线,大力推动电动汽车在欧洲的本地化生产进程。据悉,首批小鹏G6与小鹏G9已量产下线,小鹏汽车未来将在麦格纳工厂投产更多涵盖不同品类的车型,包括纯电平台轿车、中型SUV、中小型SUV以及超电车型等。 “在欧洲市场,我们本地生产的车辆数量将达到数万辆,从而支持公司整体的海外增长。”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联席总裁顾宏地表示,小鹏汽车要成为一家全球化车企,不能仅靠出口,更要完成在海外的本地化建设,与海外当地相关方的利益保持一致,“我们也相信,对于任何一家具有全球雄心的公司来说,这是必须要做的工作。” 公开信息显示,麦格纳格拉茨工厂已有125年整车制造经验,具备多能源车型混线生产能力,已累计生产超400万辆汽车。更早之前,作为全球知名零部件供应商,麦格纳已与北汽新能源达成合作,在中国镇江工厂生产极狐多款车型。 业界普遍认为,此次广汽与麦格纳的合作与此前小鹏的布局形成呼应,既彰显了中国车企深耕欧洲市场的决心,也凸显了麦格纳在全球汽车代工领域的地位,为中国电动汽车品牌的全球化本地化发展提供了重要路径参考。 与广汽、小鹏选择与麦格纳合作进入欧洲市场不同,零跑汽车则选择了与Stellantis集团携手。据悉,零跑汽车将借助股东兼合资伙伴Stellantis集团的西班牙工厂进行生产,计划明年三季度开始生产,首款车型为B10,其次是B05。此外,奇瑞汽车与西班牙EV MOTORS的合资项目,利用当地政策补贴和本地资源,实现低成本制造与市场准入。长城汽车则评估在德国或捷克建厂,利用当地成熟产业链生产高端SUV,强化品牌溢价能力。 据艾睿铂咨询预测,到2030年,中国车企在欧洲的年产能将增加80万辆,市场份额有望从当前的4.5%提升至10%。 中国头部车企在欧洲的布局已初见成效。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比亚迪、吉利、奇瑞、广汽等企业通过独资建厂、技术合作、代工生产等多样化模式,在匈牙利、奥地利、西班牙等地落地多个项目,形成覆盖研发、制造、销售的全价值链闭环。 “考虑到整车出口到欧洲的高成本和合规性风险,本土化生产已成为中国新能源车的必然选择。”前述业内人士认为,过去,部分中国车企认为将国内生产的车出口到欧洲,依靠国内售后服务和供应链体系便能打开市场,但在如今竞争激烈的欧洲市场,这种模式已难以立足。“车企必须在欧洲建立完整合规体系,实现生产到销售、售后各环节无缝对接当地法规和市场需求。”
2025-11-25 08:38:33L3商业化落地倒计时!主机厂角逐上车“第一枪” 相关政策、标准将成关键
车市年终冲刺之际,L3级自动驾驶相关商业化进程亦进入倒计时阶段,以主机厂为代表的汽车产业链开始“摩拳擦掌”。 “作为广汽与华为深度合作的智慧旗舰轿车,广汽昊铂A800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4与鸿蒙座舱5.0双智系统。”广汽集团总经理閤先庆在2025广州车展开幕当日表示,广汽昊铂A800已获得广州市L3级特定场景自动驾驶路测牌照,成为全国首批可以在120公里时速下开展L3测试的量产车。 此前一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公布了L3最新进展——华为乾崑正在北上广深、合肥、武汉、重庆等7个城市进行高速L3的路测工作。“我们正在为高速L3的正式商用做最后准备。” 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公布L3规模上车、内部测试进展的主机厂还包括长安汽车、智己、岚图、小鹏汽车、一汽-大众等。“我们已经拿到了L3相关的测试认证,后续会结合国家法规的一些变化情况会快速推出。”岚图汽车董事长、总经理卢放在2025广州车展期间表示,“有一点可以保证,就是市场上有的,我们第一时间就推出。” 主机厂角逐L3商业化首批“入场券”的同时,相关政策、标准的制定也在加速推进中。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福深表示,L3级准入放开是行业长期呼唤的需求,但目前仍需技术准备及准入标准制定,且相关标准处于制定中,“因涉及整个体系,并非一两个标准就能解决准入问题。”侯福深认为,L3级准入政策至关重要,若政策明确并批准L3级逐步进入市场,将为L3级车型上路提供关键依据,对整个汽车行业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对此北汽集团董事长张建勇建议,推动政策协同,打通跨区域落地堵点。“加快L3级责任边界的界定,统一‘车路云一体化’标准。完善数据跨境流动、安全保障体系等配套政策,为企业规模化运营提供清晰指引,让政策红利充分释放。” 今年4月,《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正式实施。根据《条例》,北京市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个人乘用车、城市公共汽电车、出租车、城市运行保障等出行服务,符合条件的自动驾驶车辆可开展道路应用试点。此外,《条例》明确鼓励支持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不仅为L3级自动驾驶汽车的合法上路提供了法规依据,还推动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随着L3在我国加速推进落地,2026年将成为首个规模上车‘窗口期’。”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华为、广汽等企业已进入大规模路测和商用冲刺阶段,接下来行业标准就变得尤其重要。“数据累计达到一个相应的高度后,L3的门槛将被打破。与此同时,相关准入标准、政策等将对L3产业发展前景、空间十分关键。”
2025-11-25 08:36:10小鹏汽车迎来第100万台整车下线
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在广州车展上表示,“从第1台到第50万台整车下线,小鹏汽车用了82个月。从第50万到第100万台整车下线,小鹏汽车用了14个月。” 百万台里程碑的达成,离不开强劲的销量数据支撑。数据显示,2025年10月,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42,013台,同比增长76%,环比增长1%,单月交付量创下历史新高,并连续两个月交付量突破4万台;1-10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量已达355,209台,同比增长190%。 产品层面,当前小鹏汽车旗下拥有多款在售车型,涵盖小鹏X9超级增程、全新小鹏P7、M03等多款热门车型,覆盖多个细分市场。 其中,小鹏X9 超级增程于11月20日晚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2款车型,售价区间30.98-32.98万元。新车搭载鲲鹏超级增程技术,纯电续航452公里,综合续航达1602公里。同时官方表示,2026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将先为Ultra车型全量推送第二代VLA,MAX车型也将在2026年全量适配,支持1颗图灵AI芯片及2颗Orin-X芯片车型。据何小鹏透露,小鹏X9超级增程版1小时打破小鹏X9历史全天大定数,北方地区订单占比首次超过50%。 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小鹏汽车的全球化步伐也在加速推进。10月,小鹏汽车新进入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柬埔寨、摩洛哥、突尼斯、卡塔尔七国市场。对于未来的出海计划,何小鹏谈到,2026年1月,小鹏P7+将正式在海外市场上市。2026年,小鹏汽车将向海外推出3款新车型。
2025-11-24 13:15: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