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3号锌库存
海南3号锌库存大概数据
| 时间 | 品名 | 库存范围 | 单位 |
|---|---|---|---|
| 2019 | 海南3号锌 | 30000-50000 | 吨 |
| 2020 | 海南3号锌 | 25000-45000 | 吨 |
| 2021 | 海南3号锌 | 35000-55000 | 吨 |
| 2022 | 海南3号锌 | 40000-60000 | 吨 |
| 2023 | 海南3号锌 | 50000-70000 | 吨 |
海南3号锌库存行情
海南3号锌库存资讯
产业链锚定L3商业化加速 港股智驾概念股集体走强
昨日港股智驾概念股集体走强,软硬件方向均有个股拉涨。 截至发稿,激光雷达龙头禾赛-W(02525.HK)涨超13%,Robotaxi企业小马智行-W(02026.HK)涨近9%,百度集团-W(09888.HK)等相关个股也明显跟涨。 消息面上,近日禾赛与速腾聚创两家激光雷达龙头相继拿下定点大单,同时也反映了整车企业在智驾领域的投入升级。 据媒体报道,禾赛已拿下小米、理想明年全系车型定点合作。而速腾聚创获多家车企超200万台订单,其中包括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多个品牌车型定点,部分美系、日系车企定点,合作车型预计最快明年初面世。 中金公司发布的研究显示,受益于城市NOA普及及L3落地,预计2025/2028年中国车载激光雷达出货CAGR达58%,机器人领域也成新增长极。 且值得一提的是,据供应链人士透露,目前在国内有合资布局的海外车企,正通过提升硬件性能,加速推进L3相关车型智能化布局。 佐思汽研发布的《2025年主机厂及Tier1厂商 L3智能驾驶技术前瞻研究》显示,从供给侧来看,L3窗口期明确,多家国内主机厂将2025-2027年列为L3自动驾驶量产上车的关键阶段,硬件预埋成主流策略。 诸多证据表明,随着技术迭代加速,叠加芯片、雷达等硬件成本在规模效应下持续降本,L3级智驾的商业化正在提速,有望成为行业未来增长的“牵引”动力。 此外,从最新披露的三季度业绩来看,不少港股智驾概念股的业绩端也出现利好反馈。 其中,百度三季报智能驾驶业务全球化加速,成为新增长曲线。Q3萝卜快跑提供全无人自动驾驶营运订单310万单,同比增长212%;文远知行三季度营收大增144.3%,净亏损同比收窄70.5%;禾赛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7.5%,净利润创历史新高。 近日,华为乾崑联合生态伙伴正式发布《自动驾驶出行生态2025》报告,预计到2025年底,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和L2智能辅助驾驶渗透率都将突破50%,到2026年高速L3将规模商用。 综合来看,受益整车企业在智能化领域的持续发力及国内智驾平权发展趋势,智驾产业链也正迎来一轮技术应用的窗口期红利。
2025-11-26 09:00:48AI需求引爆!一周涨30% 存储产业链涨价扩展到SSD
存储市场涨价还在继续。据CFM闪存市场最新数据,截至11月25日中午11时,渠道市场数据显示,固态硬盘SSD近一周涨价明显,其中, SSD 240GB、SSD 120GB、SSD 2TB三类产品价格周涨幅分别达到35.71%、32.65%、30.43%,其他SSD产品价格周涨幅也均在25%及以上。 (截图来源:CFM闪存市场) 这背后是 AI应用爆发下带来的数据量急剧扩大,而这又推动相关存储需求激增。 以上周发布惊艳全球的新一代Gemini大模型的谷歌为例,谷歌云AI基础设施负责人Amin Vahdat就在11月6日的全员大会上明确指出,“AI基础设施竞争是整个AI竞赛中最关键、也最昂贵的部分”。他说:“我们必须在相同成本、同等能源消耗下,交付1000倍的算力、存储与网络能力。” 民生证券在其研报《存储行业深度报告:新周期,新机遇》中,拆解了AI生产内容的发展是如何飞速增加数据量的。其指出, 随着AI生成的内容从单一、简易的语音、图像,向歌曲、视频乃至多语言视频等更复杂形式演进,数据容量呈现出急剧扩大的态势。 2005年数据生成量不足1ZB;进入“移动云时代”,2020年数据生成量攀升至72ZB;而在“AI时代”,预计2028年数据生成量将进一步增长至394ZB。 该机构称,Sora 2这类具备先进视频生成能力的AI应用的发布,进一步推动了数据量的快速增长,也反映出AI技术发展与数据规模扩张之间的紧密关联。 如此庞大的数据量自然需要存储。 通常来说,调用频率较低的“冷数据”主要用机械式硬盘(HDD)存储,调用频率中等的“温数据”主要用HDD和SSD存储,调用频率高的“热数据”则主要用SSD和DRAM存储。 不过,随着各类AI应用的推出, 大量曾被视为“冷数据”的资源正被重新激活,逐渐转变为“温数据”,甚至因持续调用变成“热数据”,从而推升对SSD和DRAM产品的需求。 另一方面,全球主要HDD制造商近年未规划扩大产线,无法及时满足AI刺激的突发性、巨量存储需求,TrendForce称,目前近线HDD交期已从原本的数周,急剧延长为52周以上。 北美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微软、谷歌、亚马逊等)已规划温数据应用扩大采用SSD,并且开始考虑冷数据采用SSD。 据此,TrendForce预计2026年大容量企业级SSD出货量有望呈现爆发性增长,2027年或持续增长。 国内这边,据IDC预测,2029年中国企业级SSD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1亿美元,核心驱动正是来自AI工作负载带来的存储扩容以及云数据中心投资回升。
2025-11-26 08:43:53SMM:供需错配下 2026年铅锌价格如何演绎?【SMM铅锌年会】
在由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有色网金属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主办的 SME 2025上海金属周-2025SMM铅锌年会 上,SMM铅锌组行研高级经理 韩珍围绕“供需错配下 2026年铅锌价格如何演绎?”的话题展开分享。她指出,展望2026年,预计全球锌矿市场将转为供应偏紧,同时锌锭市场或将出现明显供应过剩的情况;对于铅市场而言,SMM预计目前全球精炼铅市场处于供应偏紧的状态,预计2026年铅市场或呈现小幅供应过剩的局面,过剩的部分主要集中在国内。 锌:供应端不确定性增加 2025年全球锌精矿产量增幅明显 预计2026年增幅收窄 SMM预计,2025年因新增产能释放和复产增量,全球锌精矿产量或同比增加5%以上,分大洲来看增量相对集中,其中欧洲、独联体、拉丁美洲、非洲地区增幅明显。 2026年虽有矿山继续爬产,但因原矿品位下降,拉丁美洲、北美洲锌精矿产量下降,整体产量增幅有所收窄至4%以下。 利润支撑+新增产能释放 2025年国内锌精矿产量预计增加7万吨 国内锌精矿方面,SMM预计,2025年国内矿山利润加持下,多数矿山恢复正常生产,叠加新增产能稳步释放,预计全年锌精矿产量同比增加7万吨左右。主要增量集中在西北、华北、华中地区。 2025年锌精矿进口量增加至500万实物吨左右 预计2026年进口量同比下降 2025年1-10月锌精矿进口量累计434.8万实物吨,累计同比增加36%以上,整体进口量维持高位,主要是海外矿增产叠加长单持续到货。2026年虽然内外比值不佳,但海外主要流入国内的矿山(俄罗斯、伊朗等地矿山)仍有增量,预计进口量基本持平。 但需注意,“新国标”代替GB/T 20424-2006,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锌精矿中增加TI限值0.02%,AS由0.6%调高至0.5%。锌精矿进口标准抬升。 沪伦比值低位+冶炼厂需求维持高位 内外加工费共振下行 据SMM分析,2025年四季度,在沪伦比值处于低位的背景下,国内需求维持高位,国产、进口加工费共振下行。 预计到2026年,虽然冶炼厂产量继续释放,但国内矿增加明显且进口矿长单维持,预计加工费下探至2000元/金属吨以下的空间有限。 硫酸、小金属价格高位 底部支撑冶炼厂利润 截至2025年11月,SMM测算冶炼厂不含硫酸、不含副产品利润亏损再度扩大至1500元/吨左右。 全国98%硫酸出厂价格平均在600~800元/吨左右,冶炼厂硫酸产出比例是1:1.8,按照硫酸制作成本150~200元/吨,外加小金属收益,一定程度上弥补冶炼厂原料亏损。 2025年预计精炼锌产量增加至690万吨 锌合金比例维持高位 2025年冶炼厂因前期矿相对充裕叠加硫酸、小金属利润高企,冶炼厂利润修复,生产积极性走高,新增产能如期释放,预计全年产量或同比增加70万吨至690万吨左右,供应端压力较大。 工艺优势+政策扶持,冶炼厂合金比例维持在17%左右的高位。 外强内弱下 精炼锌出口窗口开启 随着内外比值的走低,2025年四季度,精炼锌出口窗口开启,贸易商和冶炼厂出口量级增加,预计全年精炼锌净进口量下降至28万吨以下。 2026年考虑到内外比值修复的必要性,预计国内大概率需要通过锌锭出口量级来调整,2026年国内将呈现进出口持平状态。 出口和新兴消费领域托底锌下游开工 海外基建需求托底 预计2026年镀锌板出口量仍维持正增长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1-10月镀锌板净出口累计1110.13万吨,累计同比增加12%以上。其中主要出口国家以东亚、东南亚国家为主。 据SMM了解,虽然我国镀锌板出口面临“严查买单出口”以及越南、哥伦比亚、欧亚经济联盟等国家反倾销和贸易壁垒,但中东、南非、东南亚等地区国家建设需要,对镀锌板需求量依然较大,国内镀锌板出口订单或可维持。 房地产弱势不改 基建投资稳步推进 虽然年内国家通过降准降息、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安排4.4万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多地调整公积金贷款政策,提高贷款额度、推出低首付、低利息、低月供、宽期限的特色化金融产品、“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限购政策、推进100万套城中村改造计划等等各种举措并行,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升,但从实际的数据表现上来看,房地产前端拿地高峰已经过去,新开工施工面积进一步下跌至-30%左右。 2025年新增专项债4.4万亿元、特别国债8000亿元,财政赤字率提升至4%,叠加地方化债和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政策支持,预计基建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2026年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下降至272GW 电网投资、风电维持正增长 虽然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在2023年高峰已过,但光伏新增装机量依然维持正增长,2024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277GW,预计2025年增加至297GW,同比增速7.2%,叠加集中式占比仍在52%的高位,测算2025年光伏中锌消费同比增长3.7%,预计2026年光伏新增装机量下降至272GW,同比下降8.4%,测算2026年光伏中锌消费同比下降5%。 2024年国内电网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5%,截止2025年9月累计同比增加10%,电网投资对镀锌铁塔的消费依然维持高增长。 2026年预计全球风电装机量同比增长至159GW,增幅7.4%,其中增量主要是全球海上风电和国内陆上风电。 2025年家电维持正增长 2025年因国内消费补贴和以旧换新政策支撑下,白色家电持续向好, 其中洗衣机表现最为突出 ,截止9月洗衣机累计同比增长7.5%,冰箱累计同比增长1.5%,空调累计同比增长4%。从重点企业空调的后续排产情况来看,终端消费支撑不足,预计仍有进一步下降趋势。 出口情况来看,截止9月洗衣机出口累计同比增长7%,冰箱出口累计同比增长2%,空调出口累计同比增长1%,后续关注关税调整变化情况。 新能源汽车逐步替代传统燃油车 对锌消费增速受限 截止2025年10月,中国汽车产、销量累计同比增加12%以上,其中新能源汽车数据表现亮眼,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46.7%,全年预计新能源汽车增速依然在20%以上。 但锌消费主要应用在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讲究轻量化,部分部件被更轻量的铝合金、铝镁合金等替代,另外从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来看整体偏高,高库存下预计限制汽车上锌合金消费增速。 供需错配下 国内锌锭显性库存和厂内库存均走高 LME显性库存下降明显 内外库存缺口下 关注海外交仓情况 2025年LME库存从年初的230000吨左右一路下降至50000吨,LME显性库存下降20万吨左右;国内显性库存从年初的6万吨增加至15万吨左右,增加将近10万吨,内外库存分化明显。 LME库存低位背景下,LME0-3BACK结构扩大, 四季度一度扩大至300美元/吨,结构风险拉大,给到一定出口机会。 锌供应端不确定性增加 关注内外套利机会 SMM预计,2026年全球锌矿市场或呈现供应偏紧的态势,全球锌锭市场或呈现供应过剩的局面。 铅:冶炼成本与消费博弈 2026年预计国内矿增加10万吨左右 展望2026年,SMM预计,国内铅精矿或同比增加10万吨左右。 进口方面,截至2025年10月份,铅精矿进口量累计同比增长12%。 2025年预计国内电解铅产量同比增加20万吨以上(新增产能+副产品价格走高) 2026年同比增幅收窄 电解铅方面,SMM预计,随着新增产能以及副产品(硫酸、白银等)价格走高带动的冶炼厂开工积极性的增加,预计国内电解铅产量有望同比增加20万吨以上,2026年其同比增幅或将收窄。 2025年虽然有新增产能释放+进口粗铅补充 但利润不足下 再生精铅产量同比下降明显 再生精铅方面,SMM预计,2025年虽然有新增产能释放,以及进口粗铅的补充,但在废电瓶价格维持高位,冶炼厂利润不足的情况下,再生精铅产量同比下降明显,截至2025年9月份,其月度产量同比便下滑2.55%。 2026年原料紧张+利润缩小+电解铅替代 预计产量同比继续下降 但降幅收窄 根据SMM的分析,自2025年下半年起,中小规模再生铅企业的盈利状况已降至近年来较低水平。展望2026年,预计废电瓶的供应量相较于2025年仅会有轻微增长,增长率或进一步放缓。此外,从2023年开始,再生铅在总铅产量中的比例持续减少。考虑到废电瓶原料短缺、冶炼厂利润空间压缩以及电解铅作为替代品的趋势,SMM预测2026年再生铅的产量将继续呈现同比下降态势,但下降幅度可能会有所减小。 锂电替代+出口走弱 国内铅蓄电池开工仍需进一步刺激 近年来虽然有“以旧换新”政策上的带动,但锂电池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替代铅蓄电池市场,叠加出口量级走弱,2025年国内铅蓄电池开工小幅下降。 从铅蓄电池分类型的开工来看,启动型和固定型开工下降明显,牵引型开工起到带动作用。 国内“以旧换新”+电动自行车新国标 刺激铅终端消费 2025年9月1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实施,要求将铅酸蓄电池车型的重量从55公斤提高到63公斤;同时不符合新标准的车辆将全面停产,并于11月30日完成旧标准车辆退出市场。 截止到2025年10月,新能源车月度产量占比超过52%。 摩托车和移动基站市场持续向好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中国摩托车累计产量1809万量,累计同比增加12%,摩托车数据表现超预期,主因受国内通行政策放宽和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对高性价比燃油摩托需求旺盛,带动出口量增加。 随着5G新一代信息技术普及,6G技术研发持续推进,以及覆盖范围的扩大,移动基站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对储能电池的需求形成支撑。 2025年中国铅蓄电池出口转为负增长 2026年预计出口量继续下降 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铅蓄电池总出口量2.5亿个,累计同比增长4%以上,截至2025年10月,中国铅蓄电池累计出口量1.86亿个,累计同比下降9.29%,出口下降主要受铅锭内外比价扩大影响,铅锭出口亏损扩大,叠加美国对等关税和中东反倾销关税影响拖累。 从2023年至今的铅蓄电池主要出口国家来看,出口越南同比增长最多,达到53%以上,因关税影响美国同比下降51%,另外中东的阿联酋、土耳其等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铅蓄电池出口影响因素:内外比价、汇率、关税等 海外汽车消费继续向好 结合马来西亚和沙特近年来的汽车产量来看,SMM预计2025年这两个国家的汽车消费或将均同比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 海外消费预期+关税的不确定性 助推中国铅蓄电池及终端企业“出海”增多 海外消费向好的预期以及关税的不确定性,助推中国铅蓄电池级终端企业“出海”增多,目前,已有十数家国内铅蓄电池及电动自行车、汽车等企业在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投资建厂。 铅国内库存3.8万吨 LME库存26万吨 内外库存劈叉 预计后续内外套利机会仍存 据SMM数据显示,国内铅社会库存目前维持在3.8万吨左右,LME库存却处于26万吨上下,内外库存劈叉,SMM预计,后续铅市场内外套利机会仍存。 》点击查看SMM数据库 SMM全球及中国精铅年度供需平衡预测(2020-2030E ) 展望2026年,SMM预计2025年全球精铅市场或呈现供应小幅偏紧的状态。 》点击查看SME 2025上海金属周专题报道
2025-11-26 08:40:022025年度SMM有色金属优质锌贸易商10强正式出炉!【上海金属周】
锌锭作为基础工业金属,广泛应用于镀锌、合金、化工等领域,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产业链中,贸易商承担着“资源调配枢纽”和“市场稳定器”的关键角色,不仅推动锌锭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更通过高效的物流与供应链服务,为上下游企业提供灵活、可靠的资源保障。随着2025年中国锌冶炼产能的持续释放,新兴锌锭品牌加速进入市场,贸易商在品牌培育、渠道拓展及终端适配性优化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海外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贸易商通过全球资源协调能力,有效缓解了阶段性供需错配问题,助力国内锌产业链平稳运行。 为促进锌产业链协同发展,表彰在资源整合、风险管理、服务创新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此前发起了2025年度SMM有色金属行业“ 优质锌贸易商10强 ”评选活动。本次评选综合多维度评价体系:先由行业从业者提名优质贸易企业,再由 SMM 特邀的金属行业主管领导、业界专家,以及上下游龙头与配套领域企业负责人组成专家评审团开展专业评分,结合网络投票结果、SMM 企业评级模型评分等维度综合评定,最终遴选出了2025年度SMM有色金属“ 优质锌贸易商10强 ”。 11月25日,在由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有色网金属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主办的 SME 2025上海金属周 晚宴现场,SMM为2025年度SMM有色金属“ 优质锌贸易商10强 ”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 2025年度SMM有色金属优质锌贸易商10强 驰宏实业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宁波凯通物产有限公司 三水实业有限公司 上海晋海锌业有限公司 上海靖升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上海昭亮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上海出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上海嘉煜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西南矿冶(广州)科技有限公司 紫金金通(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以上企业排名不分先后) SMM大数据总监叶建华 为获奖企业颁奖~ SMM在此恭喜以上获奖企业,也期待更多的行业同仁参与其中,共同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点击查看SME 2025上海金属周专题报道
2025-11-25 20:36:0511月25日全国碳市场价跌3.79%碳排放配额总成交1611024吨【交易日报】
11月25日讯: 今日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 开盘价62.00元/吨,最高价62.00元/吨,最低价59.87元/吨,收盘价60.16元/吨,收盘价较前一日下跌3.79%。 今日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667,973吨,成交额37,704,444.30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943,051吨,成交额56,033,702.50元;今日无单向竞价。 今日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611,024吨,总成交额93,738,146.80元。 2025年1月1日至11月2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179,759,492吨,成交额11,096,887,204.27元。 截至2025年11月2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810,028,156吨,累计成交额54,129,614,307.78元。 声明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成立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信息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易机构”)进行发布和监督。 除生态环境部公开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信息外,未经交易机构同意,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及各年度碳排放配额成交情况等公开信息,如需转载需注明出处。擅自发布、转载未注明出处或转载非交易机构发布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信息的机构或个人,交易机构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025-11-25 19:58: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