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铟珠库存
印度铟珠库存大概数据
时间 | 品名 | 库存范围 | 单位 |
---|---|---|---|
2019 | 铟珠 | 5000-7000 | 千克 |
2020 | 铟珠 | 4500-6500 | 千克 |
2021 | 铟珠 | 3000-5000 | 千克 |
2022 | 铟珠 | 2000-4000 | 千克 |
2023 | 铟珠 | 1000-3000 | 千克 |
印度铟珠库存行情
印度铟珠库存资讯
布局高水平研发平台 云锡重塑全球锡铟领域新优势
镜头之下,一粒用于芯片封装的BGA焊锡球被放大数万倍后,可呈现宇宙星球般的瑰丽景象。云南锡铟实验室研发人员正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向访客介绍这一奇妙现象。 这粒直径仅0.3毫米的焊锡球,承载着全球5G基站、人工智能芯片稳定运行的重任,也映射出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锡”)以科技创新重塑全球锡铟产业格局的决心。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推进,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主体和战略科技力量的关键组成部分,实验室肩负着引育优质人才、推进基础研究、产出前沿成果、带动产业发展等关键使命。近年来,云锡与高校紧密协同,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整合创新资源,使云南锡铟实验室成为中国锡铟行业科技创新的策源地。 基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和云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云南锡铟实验室经云南省科技领导小组批准建设,于2024年8月22日揭牌运行,成为专门从事锡铟全产业链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开发的实验室。 该实验室由云锡牵头,联合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上海大学共同建设,自成立之初,便被定位为代表锡铟产业和行业的最高水平实验室。 云锡党委书记、董事长孙勇表示,作为全球锡铟领域的领军企业和百年积淀的国企,云锡始终将科技创新置于战略高位。建设云南锡铟实验室,旨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高地,成为锡铟行业国家重要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 至此,“打造国家锡铟产业技术创新高地及原创技术策源地,支撑云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成为云南锡铟实验室的发展目标。 云锡建设云南锡铟实验室具备先发优势。云锡是中国锡工业的发源地,锡铟资源储量均位居全球第一。云南省已形成集勘探、采选、冶炼、深加工、贸易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并在拥有锡铟资源优势的同时,逐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锡铟产业技术研发体系。这不仅是从锡铟资源的深度开发与高效利用方向保障国家锡铟资源战略安全,充实全国锡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也是推动有色金属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 在全球半导体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被誉为“算力金属”的锡和“透明金属”的铟,成为数字经济的基础材料。除传统领域应用外,锡铟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芯片、5G通信、新能源、国防军工等多个领域。伴随中国数字经济领域的蓬勃发展,锡铟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非建不可,非我莫属,非常期待。”云南锡铟实验室董事长彭巨擘这样推介实验室的发展。他表示,锡铟作为战略性、稀缺性资源,无处不在,也不可替代。 据了解,云南省锡铟产业存在明显的“长短板”,产业核心创新能力提升势在必行。在产业“长板”上,采选冶产业链前端的多项技术均处于全行业、全球领先地位。而在产业“短板”上,新材料领域的高附加值产品存在产量小、市场竞争力弱、盈利能力低等问题。其中,高端焊料及助焊剂、半导体用高纯材料等高端核心材料基本依赖进口,国家锡铟战略性资源供应链安全难以保障。 与此同时,高端锡、铟新材料产品供应链正由外向内快速转移,迎来战略发展窗口期。然而,现有创新平台尚不足以支撑和引领锡铟行业创新发展。组建云南锡铟实验室,不仅能够发挥“长板”优势,进一步开发先进的地测、采选、冶炼技术与设备,巩固并持续保持全球竞争力,还能够弥补“短板”,提高锡、铟新材料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锡铟全产业链技术协同创新,加快突破高附加值锡、铟“卡脖子”技术难题,有力提升锡铟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这将有利于加速打造千亿元级‘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增强中国锡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彭巨擘表示。 云南锡铟实验室将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以及人才工作机制创新进行布局。开展锡铟全产业链技术攻关,构建锡铟全产业链研发体系,突破高端焊料及助焊剂、ITO靶材、半导体用高纯材料等“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 只有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才能实现从“输出原料”到“输出解决方案”的跨越。那么,是什么驱动着云锡转型呢? 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的过程中,AI技术正从科学研究全面渗透到商业应用,成为推动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我们紧跟这一趋势,将AI技术与锡铟产业深度融合,探索智能化研发和生产的新模式。”云南锡铟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科学研究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从经验范式转向大数据驱动范式,云锡正在进行研发模式的重大转变。 依托“智能计算+自主实验+大数据”的第五范式,云南锡铟实验室将以AI技术为核心驱动力,全力推动锡铟全产业链的智能化升级,致力于打造一个跨学科、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开发平台。此举不仅将为云锡注入创新活力,也将为全球锡铟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动力。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正处于规模优势提升、结构调整持续、创新能力增强和绿色智能制造的关键阶段,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将进一步加速有色金属工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为行业发展带来宝贵机遇。这也需要更多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融入产业链。 当前,云锡凭借丰富的锡铟资源储量,确立了锡、铟双龙头产业地位。自2005年以来,云锡锡产销量连续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锡金属国内市场占有率为48%,全球市场占有率为25%,并拥有锡金属勘探、开采、选矿、冶炼及深加工的全产业链。 “整体而言,锡铟产业链较长,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当前,新材料领域相对薄弱。例如,一些锡合金焊料的配方技术仍受国外专利保护。然而,我们已在这方面取得突破,形成了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焊料合金配方,实现了进口替代。”彭巨擘表示。实验室将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推动构建“科技孵化产业,产业反哺科技”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未来,还将进一步构建行业共享平台,持续打造开放创新生态。 通过未来5~10年的建设,云锡集团将建成一个突破引领、学科交叉、综合集成的国内高水平科技创新高地。云南锡铟实验室的创新发展,将成为中国传统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顶端攀升的一个缩影。当人们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锡铟材料时,看到的不仅是如月球沟壑般的景象,更是一个民族工业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奋斗轨迹。
2025-05-12 13:31:51云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云锡控股签署锡、铟金属储备协议
据YT云锡时讯消息:3月27日,云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云锡控股公司在昆明举行云南省有色金属(锡、铟)储备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围绕国家战略资源安全保障目标,在锡铟收购存储机制建设、资源动态调控、产业链协同及储备管理技术创新等领域深化合作,助力云南省打造国家战略性有色金属资源安全保障示范区。控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勇,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韩守礼,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徐鹏声出席仪式。 根据协议 双方将依托云锡全球领先的锡铟资源开发能力及云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统筹管理职能,共同推动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协同、动态调控”的有色金属储备机制“云南模式”,着力开创国家战略资源安全保障新格局。 孙勇表示 经过充分筹备,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云锡共同推动落实的云南省有色金属(锡、铟)储备工作正式落地,这是双方携手践行国家锡铟资源安全保障使命的重要举措。云锡作为全球锡铟行业“双龙头”企业,始终致力于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大力支持下,云锡将不断筑牢保障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的“压舱石”,为确保锡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可控、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徐鹏声表示 有色金属储备是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支撑,也是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此次与云锡的合作,是我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大国储备”体系建设的具体举措,是立足云南资源禀赋、加强战略物资储备的务实之举,也是政企联动的具体实践。希望以此次签约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我省物资储备结构,提升我省有色金属储备实力,依托云锡的专业能力,在应对市场波动、保障资源供应安全等方面加强协同,努力探索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不断提升云南有色金属战略储备的综合实力,为维护国家资源安全贡献云南力量。 韩守礼表示 随着云南省有色金属(锡、铟)储备协议的正式签署,云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构建“购产储销存”全链条联动体系,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深化储备政策运用,提升市场调控能力,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未来,云锡将围绕“全球最优锡铟产品供应商、全球最优锡铟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目标,持续加快高性能锡基电子化学材料、先进封装焊接材料等核心产品研发,推动锡铟产业向更高端、更智能、更可持续方向发展。 控股公司党委委员、财务总监胥翠芬,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官悠房分别代表双方签约。 此次协议的签署,不仅是云南省在构建国家矿产资源储备体系方面的创新实践,也是云锡深化产业布局、强化全球竞争力的又一重要举措。云锡将携手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持续推进储备体系建设、产业链升级等重点工作,构建金属储备新机制,助力国家矿产资源安全战略稳步推进。 云锡控股、锡业股份、云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参加签约仪式。
2025-04-07 13:53:03珠海市:到2027年初步形成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固态电池产业集群
3月19日,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珠海市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其中提到,到2027年,着力于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关键技术攻坚,推动固态电池行业标准建立,聚焦前沿技术驱动、未来高成长性和战略支撑性的产业方向,布局一批重大(重点)科技创新项目,设立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培育5家具有影响力的固态电池企业,初步形成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固态电池产业集群。到2030年,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产业链关键材料、核心技术和装备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实现产品批量交付,固态电池产业初步形成规模。 以下是具体原文: 关于公开征求《珠海市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工信部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广东省培育发展未来绿色低碳产业集群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推动珠海固态电池产业加快发展,我局牵头起草了《珠海市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征求意见稿)》。 现向各有关单位公开征求意见,如有修改建议,请于3月28日(星期五)前发送至gxjxck@zhuhai.gov.cn或在线提交意见内容。 特此通知。 附件:1.珠海市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征求意见稿) 2.《珠海市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3月19日 (联系人及电话:魏宁,2159935)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关于公开征求《珠海市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2025-03-20 15:42:51锡业股份:资源储备主要包括锡铜锌铟等 2024净利同比预增0.83%-7.93%
3月10日,锡业股份股价出现上涨,截至10日10:34分,锡业股份涨0.94%,报15.1元/股。 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锡业股份有锑吗,储量有多少?锡业股份3月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资源储备主要包括锡铜锌铟等。 锡业股份此前发布的2024年业绩预告称,公司2024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4.2亿元-15.2亿元,同比增长0.83%–7.93%;扣非归母净利润19.2亿元-20.2亿元,同比增长38.84%–46.07%。 对于业绩变动原因,锡业股份表示:报告期内,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公司着力围绕“强攻关、深改革、拓市场、 稳经营”总任务,采选冶产业协同、产购销联动稳产增效,多措并举,克服市场加工费下降等不利影响,抢抓市场机遇,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大幅提升。 但因公司缴纳采矿权出让收益,对公司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有一定影响。 锡业股份1月21日晚间发布公告称,锡业股份与兴业银锡于2025年1月21日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锡业股份介绍:(一)本次签署的《协议》是双方后续拟签订相关具体合作协议的基础,有助于双方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实现资源、技术等多方面的合作,促进双方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双方资源储备、技术实力和市场地位,对增强双方的市场竞争力和行业竞争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协同推进国内锡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二)本《协议》属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预计对公司本年度经营业绩不构成重大影响,对公司长期经营的影响需视后续具体合作的推进和实施情况而定。 渤海证券1月14日研报称,1)铜:需求淡季内消费难有明显起色,当前铜矿偏紧同时冶炼加工费偏低的情况下,铜冶炼企业的生产也将受到影响;预计短期铜价将在原料支撑下震荡运行,需关注宏观数据和消息的影响。2)铝:考虑到下游部分企业已经开始陆续进入放假阶段,需求后续或进一步走弱,低库存对铝价后续的支撑性预计有限。氧化铝价格短期或延续下跌趋势,电解铝行业成本端或将持续下行。预计铝价将弱势震荡运行,需关注海外宏观事件的影响。3)黄金:近期金价上涨,与避险情绪的支撑作用有关;长期看,美国居高不下的债务和赤字率、美国潜在的再通胀风险、全球复杂的地缘局势、多国央行购金等因素均利好金价。4)锡:2024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景气复苏,叠加AI、新能源和新质生产力等发展带动需求,看好锡行业未来发展。建议关注:中金黄金、锡业股份、中国铝业等。 太平洋证券研报指出:百余年历史铸就全球锡业之王。锡储量近年来持续减少,静态储采比较低。根据USGS统计,2023年全球锡储量为430万吨,同比-7%,自2021年储量达490万吨后持续下降。从国家来看,锡储量主要集中在中国、缅甸、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等国,2023年锡储量前五国家合计占比为77%,中国锡储量占比26%,为全球最大锡资源国。锡下游需求主要包含锡焊料、锡化工等,下游筑底回暖。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光伏装机增长带动锡用量增加。公司作为锡业龙头,受益于锡资源稀缺,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趋势。风险提示:价格大幅波动风险,供应端超预期释放,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2025-03-10 10:56:10在“去董明珠化”的争议中 格力电器经销商拟出手增持公司股份
因“董明珠”被写进门店招牌而身陷争议的格力电器(000651.SZ)近日股价接连下挫,3月3日晚间,格力电器经销商持股平台京海互联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海互联”)宣布,将斥资增持公司股份。 近日,格力强化董明珠个人IP的做法招致外界“去董明珠化”的呼声,多位受访人士认为,经销商的增持或基于多重考虑。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京海互联此番增持将部分使用利息较低的增持专项贷款,结合格力近期股价走势,京海互联的增持显然做足了“功课”。 根据公告,京海互联拟于公告日起六个月内以自有资金和金融机构增持专项贷款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增持不设定价格区间,拟增持股份的金额不低于10.5亿元,不超过21亿元。 天眼查显示,京海互联成立于2006年8月18日,法定代表人为郭书战。而其背后股东则为格力电器在全国主要的经销商。另据财联社记者了解,核心经销商代表郭书战、张军督等一直为该公司董事。最新出炉的格力电器新一届董事候选人名单中,张军督亦在列。 (图片来源:天眼查APP) 京海互联已经入股格力近18年。2007年4月,经珠海市国资委批准,京海互联受让格力电器控股股东格力集团持有的9.65%公司股份,成为格力电器第二大股东。有数据显示,京海互联目前系格力电器第三大股东,持有公司6.97%的股份。 正值格力电器董事会换届之际,多地格力专卖店更名“董明珠健康家”。近年来,格力电器的多番举措均有强化董明珠个人IP的意味(包括“董明珠的店”、格力手机使用董明珠照片作为开屏图片等),加之董明珠已年逾70,外界对格力电器与董明珠本人的深度绑定颇感担忧,进而呼吁格力应“去董明珠化”。 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这些变化虽然蕴含着公司战略调整和发展的积极意图,但在市场解读中可能引发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进而对股价产生波动影响。 二级市场上,从年初至3月3日,格力电器股价累计跌幅近15%。且从周K线看,格力电器已经五连跌,整个2月均在跌;3月首个交易日再跌0.71%,报收40.56元/股,逼近此前40.4元/股年内低点。 与此同时,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京海互联此番增持的部分资金将来自于增持专项贷款,根据相关规定,其贷款利率原则上不超过2.25%,远低于格力电器的股息率(格力电器股息率长期保持在6%左右)。
2025-03-04 09: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