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无机钙钛矿产量
印度尼西亚无机钙钛矿产量大概数据
| 时间 | 品名 | 产量范围 | 单位 |
|---|---|---|---|
| 2019 | 无机钙钛矿 | 100000-120000 | 公斤 |
| 2020 | 无机钙钛矿 | 110000-130000 | 公斤 |
| 2021 | 无机钙钛矿 | 120000-140000 | 公斤 |
印度尼西亚无机钙钛矿产量行情
印度尼西亚无机钙钛矿产量资讯
一图看懂 | “金”喜不断!我国又探获一特大型金矿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我国多地探明黄金新矿,涉及新增金资源量超1686吨。
2025-11-27 18:46:59金田股份:高精密异型无氧铜排产品已用于多款顶级GPU散热方案中
被问及“据报道,英伟达计划对下一代Vera Rubin架构人工智能服务器机柜的代工业务,采取“长臂管理”模式,或将在近期敲定水冷板供应商,下一代架构由于功耗极高,液冷部分覆盖率更好,电源,存储等部分也将采用液冷,如果能成为NVIDIA-L10方案的冷板模组承包商,将获得稳定的大单。此次变化如果在明年落地,将大幅提高现有供应链体系内的核心企业竞争优势及出货预期 对此贵公司是否有进入液冷供应链的竞争能力?”金田股份11月24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 铜凭借其卓越导电性、导热性已成为先进AI产业芯片互联、算力设施散热方面的核心材料,公司在芯片算力领域有较好的客户基础及技术储备,其中公司高精密异型无氧铜排产品已应用于全球多家第一梯队散热模组企业的多款顶级GPU散热方案中 。 公司将密切关注和跟进芯片算力领域市场需求,进一步完善产品序列,提升产品竞争优势。 金田股份11月14日公告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年11月10日-13日)显示: 1、公司前三季度经营情况及利润同比增长的原因。 金田股份回应: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88 亿元,同比增长 104.37%;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 4 亿元,同比增长 205.69%。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坚持推进“产品、客户双升级”策略,经营质量稳步提升。公司产品在高端领域的应用得到持续深化,海外市场拓展取得成效。同时,公司通过数字化建设和管理改进同步提升经营效率,带动盈利能力实现同比提升。 2、公司行业地位和竞争优势。 金田股份回应:公司专注铜加工行业 39 年,是国内规模最大且产业链最完整的企业之一。2024 年,公司实现铜及铜合金材料总产量 191.62 万吨,铜材总产量已位居全球第一。公司铜产品种类丰富,能够满足客户对棒、管、板带和线材等多类别铜材产品一站式采购需求。公司已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卓越组织力,具备显著的市场规模地位和全球化的产业布局;拥有领先的制造与研发实力;构建了专业化的产品矩阵,并形成稳固的行业头部客户群体,同时构筑了面向未来的绿色再生技术壁垒,为公司成为世界级的铜产品和先进材料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3、公司新兴市场领域的业务拓展情况。 金田股份回应:公司坚持深化“产品、客户双升级”战略,攻克铜基材料高综合性能与特殊工况环境的技术瓶颈,陆续成功开发高导抗电弧、高导高韧、耐高温翘曲、高耐磨高耐蚀、高纯无氧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铜基先进材料,持续扩充高毛利产品矩阵,以更全面、深入地满足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半导体芯片等战略新兴市场需求。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领域的铜产品销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公司将紧抓新兴前沿科技领域的材料与产品需求机遇,通过技术溢价能力与高端产能释放,为公司长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4、公司稀土永磁产品的产能和业务情况。 金田股份回应:公司自 2001 年起布局磁性材料业务,经过 20 余年的深耕发展,现已成为国内同行业中技术较高、产品体系完善的企业之一。目前,公司设有宁波和包头两处磁性材料生产基地,包头基地一期已投产,公司稀土永磁材料的年产能已提升至 9,000 吨。公司积极推进包头基地二期项目,以进一步将产能提升至 1.3 万吨。同时公司通过新设立的德国子公司,加速国际化布局,提升国际市场份额。公司稀土永磁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高效节能电机、机器人、消费电子及医疗器械等多个高端领域。 5、公司再生铜领域的地位优势及业务成果。 金田股份回应:公司以“成为低碳再生产品主力解决方案提供商”为目标,不断创新铜基高新材料绿色发展新路径,已成为国内再生铜利用量最大、综合利用率最高的企业之一,也是全球业内为数不多的实现再生铜回收、提纯、深加工全产业链闭环的公司。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绿色高端低碳再生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 100%。产品矩阵已覆盖铜带、铜线、电磁线、铜管、铜排、铜棒等,并应用于高端消费电子、汽车工业、电力电气等领域,具体包括笔记本电脑散热模组、手机震动马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连接、AC/DC 电源等场景中,在多家世界知名客户产品中实现量产,形成以“绿色低碳再生铜产品”为代表的业绩驱动新要素。 金田股份11月11日晚间发布公告称,2025年1月22日,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实施了首次回购股份。截至2025年11月10日,公司已完成回购,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已累计回购公司股份16,509,46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96%。 金田股份10月17日晚间发布第三季度报告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471,398,997.99元,同比下降4.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5,056,768.01元,同比增长30.30%。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17.6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5.88亿元,同比增长104.37%。 金田股份表示,利润增长主要系公司坚持推进“产品、客户双升级”策略,经营质量稳步提升。报告期内,产品在高端领域的应用得到持续深化,海外市场拓展取得成效。同时,公司通过数字化建设和管理改进同步提升经营效率,带动盈利能力实现同比提升。对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_年初至报告期末,主要系铜价上升,公司营运资金需求增加所致。 金田股份10月16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将密切关注和跟进GPU领域市场需求,进一步完善产品序列,提升产品竞争优势。 金田股份10月16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作为国内铜及铜合金领域龙头企业,不断加强在新兴高端市场领域的应用份额及技术储备,以更好满足下游应用行业对铜材导电导热等关键性能的需求。 金田股份10月16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 公司在半导体领域有较好的客户基础及技术储备,公司高导精密铜排产品已进入高速铜缆适配元器件、IGBT等领域的行业龙头供应链体系;高精密铜合金带材在芯片引线框架中实现规模化应用。公司将密切关注和跟进半导体芯片领域市场需求,进一步完善产品序列,提升产品竞争优势。 其他具体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定期报告。 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公司的铜材料,为消费电子、新能源等领域客户提供优质、完整的一站式绿色低碳铜材方案,请问有哪些个大公司,特斯拉,英伟达,小米还是谁?金田股份10月10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是国内再生铜利用量最大、综合利用率最高的企业之一,也是全球业内为数不多的可实现再生铜全产业链闭环的公司。目前公司已推出多款低碳再生铜材料,与多家世界知名客户合作,为消费电子、新能源等领域客户提供优质、完整的一站式绿色低碳铜材方案,满足客户的产品性能及减碳需求。 金田股份公告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年9月15日-18日)显示: 1、公司行业地位和竞争优势。 金田股份回应:公司专注铜加工行业 39 年,是国内规模最大且产业链最完整的企业之一。2024 年,公司实现铜及铜合金材料总产量 191.62 万吨,铜材总产量已位居全球第一。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铜及铜合金材料总产量 91.98 万吨,持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公司铜产品种类丰富,能够满足客户对棒、管、板带和线材等多类别铜材产品一站式采购需求。公司铜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通讯科技、电力电气、芯片半导体等领域。目前公司已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卓越组织力,具备显著的市场规模地位和全球化的产业布局;拥有领先的制造与研发实力;构建了专业化的产品矩阵,并形成稳固的行业头部客户群体,同时构筑了面向未来的绿色再生技术壁垒,为公司成为世界级的铜产品和先进材料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2、公司海外业务发展与布局情况。 金田股份回应:公司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积极克服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挑战,加强拓展国际市场。报告期内,公司“泰国年产 8 万吨精密铜管生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越南新能源汽车用电磁扁线项目、越南紫铜管件项目持续 扩大业务合作。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境外主营业务收入 74.14 亿元,同比增长 21.86%,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 13.57%。公司铜管、电磁线、铜带等铜材产品海外销量 9.92 万吨,同比增长 14.52%。境外业务的稳步增长,为公司优化全球产品与客户结构奠定坚实基础。 3、公司稀土永磁产品的产能和业务情况。 金田股份回应:公司自 2001 年起布局磁性材料业务,经过 20 余年的深耕发展,现已成为国内同行业中技术较高、产品体系完善的企业之一。目前,公司设有宁波和包头两处磁性材料生产基地,包头基地一期已投产,公司稀土永磁材料的年产能已提升至 9,000 吨。公司积极推进包头基地二期项目,以进一步将产能提升至 1.3 万吨。同时公司通过新设立的德国子公司,加速国际化布局,提升国际市场份额。公司稀土永磁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高效节能电机、机器人、消费电子及医疗器械等多个高端领域。 4、公司在芯片算力领域的业务发展情况。 金田股份回应:铜凭借其卓越导电性、导热性已成为先进 AI 产业芯片互联、算力设施散热方面的核心材料,铜基材料向高附加值转型速度进一步加快。2025 年上半年,公司铜排产品用于散热领域销量同比增长 72%。其中公司高精密异型无氧铜排产品,依托高导热率、优良的焊接性能及加工性能,在 3DVC 新型 AI 散热结构中的量产规模持续增长,目前已应用于全球多家第一梯队散热模组企业的多款顶级 GPU 散热方案中;公司高精度异形铜排现已批量应用于算力机柜的框架母线;公司电磁线已在 AI 基站高压散热系统用风扇中实现量产;公司自主研发的铜热管、液冷铜管等产品已批量供货于多家头部企业算力服务器产品中。 5、公司再生铜领域的地位优势及业务成果。 金田股份回应:公司不断创新铜基高新材料绿色发展新路径,已成为国内再生铜利用量最大、综合利用率最高的企业之一,也是全球业内为数不多的实现再生铜回收、提纯、深加工全产业链闭环的公司。公司自主研发的低碳再生铜产品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产品碳排放,可以为产业链下游客户提供优质、完整的一站式铜材绿色方案。2025 年上半年,公司绿色高端低碳再生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 61%。产品矩阵已覆盖铜带、铜线、电磁线、铜管、铜排、铜棒等,并应用于高端消费电子、汽车工业、电力电气等领域,具体包括笔记本电脑散热模组、手机震动马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连接、AC/DC 电源等场景中,在多家世界知名客户产品中实现量产,形成以“绿色低碳再生铜产品”为代表的业绩驱动新要素。 爱建证券发布的点评金田股份的研报指出:公司是全球铜及铜合金材料品类最齐全、规模最大的生产企业,在铜加工产业已构建"冶炼-初级加工-深加工"全产业链布局。2024年宁波、江苏、广东及越南等八大生产基地铜加工产能达到220万吨,铜产品产量191.6万吨,居行业第一。此外,公司也是国内技术领先、体系完善的稀土永磁材料企业之一。高端铜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为公司带来新机遇,创新型铜加工龙头市占率有望提升。铜需求结构性增长的驱动因素来自于工业及消费领域的智能化、电动化趋势:AI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催生了铜产品的新需求,促使其结构向高端化、高附加值方向转变。同时,我们判断:铜加工行业低价内卷式竞争结束,纵横整合趋势下,基于规模、技术、产品优势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将在行业向头部集中的过程中直接受益。依托“高端化、国际化、绿色化”三大优势,公司迅速抢占下游铜需求增量空间。新机遇下,公司未来盈利增长怎么看?爱建证券认为,铜价变化对公司未来毛利影响趋弱,盈利弹性逐渐释放。1)盈利能力核心影响因素——铜加工费率自2022年以来呈稳中向好趋势。根据爱建证券测算,公司铜及铜合金(不包含铜线排)产品加工费率2024年已提升至7.7%。2)铜价变化的影响究竟如何传导?公司采用"原材料价格+加工费"定价模式,铜价主要从需求侧对加工费产生间接影响;公司正加速满足下游日益增长的高端铜基材料需求,高附加值产品的高议价能力推动毛利水平结构性提升。3)公司套期保值体系优势进一步降低铜价波动带来的风险,铜价对公司成本及毛利的影响实际上趋弱。风险提示:新能源下游需求或产能释放不及预期、铜价上涨风险、海外贸易政策变化风险。
2025-11-27 18:46:28刚果(金)东部安全局势升温,锡价涨至年内新高【机构评论】
【铜】 周四沪铜增仓盘中震荡,有酝酿再次上行的倾向。SMM现铜报87085元,上海升水扩至105元。周内SMM社库减少7100吨至17.35万吨,较去年同期高3.6万吨。美国投资者感恩节休市。沪铜跟随增仓强弱短线可少量尝试追涨。 【铝&氧化铝&铝合金】 今日沪铝震荡,华东、中原和华南现货贴水略有扩大,分别在-40元、-160元和-115元,铝锭社库较周一下降1.7万吨,铝棒持平。上周铝价回调后下游逢低补库,需求具备韧性但缺少亮点。近期产业矛盾有限,沪铝震荡为主。今日保太ADC12现货报价维持在20700元。废铝货源偏紧,税率政策调整仍未明确,行业库存和交易所仓单均处于高位水平,铸造铝合金继续跟随铝价波动。氧化铝运行产能处于历史高位,行业库存和交易所仓单持续上升,供应过剩格局难改,采暖季暂未有扰动。现货成交较少,指数跌势趋缓并逐渐接近晋豫现金亏损,规模减产未形成前氧化铝弱势运行为主。 【锌】 外盘延续缓步累库状态,三季度海外炼厂未见明显提产,海外现货维持高升水报价,LME锌高位震荡,SHFE锌低位盘整,内外价差收敛节奏不畅。矿端TC走低,沪锌下方支撑偏强,消费前置叠加传统淡季,需求亦难以支撑沪锌走高,暂看2.22-2.3万元/吨区间盘整。 【铅】 铅进口窗口打开,海外低价粗铅补入预期强,外盘过剩压力向内盘传导,盘面下探1.68万元/吨。下游逢低刚需采买,持货商挺价惜售,沪铅在1.68万元/吨附近感受到明显支撑。再生铅利润承压,精废报价持平,下游倾向采购原生铅,原生铅炼厂检修与复产并存,SMM1#铅报价对近月盘面贴水维持10元/吨,交仓无利可图下,后市累库压力有限,沪铅有望震荡企稳,关注多头入场节奏,轻仓低吸。 【镍及不锈钢】 沪镍高开回落,市场交投活跃,减仓止盈盘出现。美元反弹,围绕着日债的危机发酵,风险资产抛售持续。市场的采买情绪低迷,虽不锈钢厂产量有所下降,到货减少下不锈钢社会库存有所去库,但并未改变市场体感上的冷清。某不锈钢大厂先后公布了高镍生铁、高碳铬铁的采招价格,总体下调,不锈钢成本支撑继续下移。纯镍库存减少900吨至5.23万吨,镍铁库存增700吨在3万吨,不锈钢库存减少1.2万吨至94万吨。沪镍稍有去库,基本面偏弱,反弹沽空为主。 【锡】 沪锡增仓涨至30万以上、高点逼近30.5万,国内现锡跟涨到30.18万,对交割月实时贴水扩至720元。市场持续聚焦刚果(金)东部冲突,伦锡0-3月现货升水扩至185美元。重点关注国内社库变动紧跟仓量,伦锡指向4万美元关口,仓量配合下沪锡短线空间31.5-32万。不建议追涨,延续前期策略,择机空配并搭配买入虚值看涨期权对冲风险。 (来源:国投期货)
2025-11-27 18:38:12加拿大斯普林格稀土矿钻探见厚矿
据Mining.com网站报道,沃尔塔金属有限公司(Volta Metals Ltd.)宣布其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斯特金瀑布(Sturgeon Falls)镇的斯普林格(Springer)稀土矿床第二批取芯钻探结果超出预期,矿体进一步延伸,所有钻孔在深部都未控制。 其中SL25-24孔近垂直钻探,目的是验证以前估算资源量范围深部矿体。该孔在26.1米深处见矿,一直到终孔465.0米深处,矿体厚度达438.9米,总稀土氧化物(TREO)品位0.95%。其中包括108.1米、TREO品位1.42%,以及20米厚、TREO品位2.19%的富矿体。 该孔原本设计深度为400米,但因为连续肉眼看到强烈矿化,实际钻探深度超出原先目标深度。这也是该项目截至目前最大钻探深度。 钻探结果超出预期,并将深化公司对这个矿化强烈但矿体尚未控制的成矿系统的认识,进而大幅增加资源量。 未来几周,公司将收到第三个孔的样品分析结果,以及前两个孔的镓样品分析结果。 这些样品分析结果将验证和扩大深部碳酸岩围岩,并将用于未来资源量更新。此前,按照0.9%的TREO边界品位,该项目推定矿石资源量为416.7万吨,TREO品位1.073%;推测矿石资源量为1273万吨,TREO品位1.119%。 不过,公司称,以前估计的资源量工作基础不足,仅作为下一步工作勘探和资源量评估的参考。
2025-11-27 17:55:43欧盟排放新规短期放宽无望 车企期待落空
据彭博社报道,汽车制造商试图推动欧盟放宽即将生效的新型内燃机汽车销售禁令,但这一努力遭遇挫折——原定于今年12月举行的关键会议或被推迟。 知情人士透露,行业利益相关方原本期待收到欧盟的邀请,在欧盟12月10日发布相关公告前讨论更具灵活性的规则,但目前已收到会议可能延期的通知。 11月25日,Stellantis集团董事长John Elkann表示,尽管该公司仍致力于电动化未来,但欧盟市场尚未准备好完全转向纯电动汽车。这一观点得到了其他多位汽车行业高管的认同。车企正等待欧盟就2035年禁燃令提供明确指引,以规划未来投资,而这背后涉及数十亿欧元的资金风险。 知情人士称,由于电动汽车转型速度不及预期,欧盟或将政策审查推迟至明年1月份。推迟的核心原因是德法两国在政策调整方案上分歧较大,例如在是否允许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继续销售等问题上尚未达成共识。不过他们补充道,欧盟仍有可能在最后一刻实现突破。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Anna-Kaisa Itkonen称:“汽车一揽子计划的筹备工作仍在进行中,包括对轿车和厢式货车二氧化碳排放标准的审查。正如我们此前所说,我们已加快推进这项工作,目前正在评估公众咨询收集到的意见。我们承诺尽快完成此次审查。” 汽车行业一直大力推动欧盟放宽相关准则,称当前旨在大幅削减尾气排放的规定过于激进,可能危及欧盟地区的就业岗位。车企高管警告称,由于欧盟地区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消费者仍倾向于选择内燃机车型。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0月份,欧洲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车销量同比大涨40%,成为增长最快的驱动类型。 大众汽车集团(Volkswagen AG)、雷诺集团(Renault SA)和Stellantis等汽车制造商均需等待欧盟的明确政策,以更新自身战略。保时捷(Porsche AG)已因旗下Taycan等纯电车型需求下滑,放缓推进激进的电动化计划——这一成本高昂的战略调整也对其母公司大众汽车集团造成了影响。福特汽车(Ford Motor Co.)和沃尔沃汽车(Volvo Car AB)也采取了类似举措。 而这场分歧凸显出,在欧盟汽车行业面临转型动荡的背景下,欧盟在平衡绿色目标时面临的巨大挑战。以比亚迪为首的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加大在欧洲市场的布局,使得该地区的竞争日益激烈;与此同时,欧洲高昂的能源和劳动力成本正迫使车企裁员,并将投资转移至其他地区。Stellantis上月已承诺未来四年将在美国投资130亿美元。
2025-11-27 16: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