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港四氯化钛库存
福清港四氯化钛库存大概数据
时间 | 品名 | 库存范围 | 单位 |
---|---|---|---|
2021 | 四氯化钛 | 500-700 | 吨 |
2021 | 四氯化钛 | 800-1000 | 吨 |
2021 | 四氯化钛 | 1200-1400 | 吨 |
2021 | 四氯化钛 | 1500-1700 | 吨 |
福清港四氯化钛库存行情
福清港四氯化钛库存资讯
券商晨会精华:“AI+机器人”聚焦四个环节及轻量化
市场昨日高开高走,创业板指领涨。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31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164亿。板块方面,军工、轨交设备、机器人、消费电子等板块涨幅居前,农业、创新药、电力、代糖概念等板块跌幅居前。截至昨日收盘,沪指涨0.82%,深成指涨1.72%,创业板指涨2.63%。 在今天的券商晨会上,中金公司表示,中美双方经济下行压力缓解;华泰证券提出,关注资产负债表运用能力强、业绩增长稳健的头部券商;中信建投指出,“AI+机器人”聚焦四个环节及轻量化。 中金公司:中美双方经济下行压力缓解 中金公司表示,中美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宣布缓解对彼此商品加征的关税。会谈结果好于预期,市场风险偏好明显回升。短期来看,关税对于美国主要是供给冲击,对于中国主要是需求冲击,经贸会谈结果意味着美国供给冲击缓解,中国需求冲击减弱。中金公司测算显示,最新美国有效关税率将从此前的28.4%下降至15.5%,美国滞胀风险降低。最新关税下,中国出口下行风险得到较大缓解,后续中国国内经济走势主要看宏观政策力度,尤其是财政政策力度。 华泰证券:关注资产负债表运用能力强、业绩增长稳健的头部券商 华泰证券指出,2025年一季度大券商归母净利润合计同比大幅增长92%,扣非净利润同比+51%,关注三大主线:1)扩表趋势延续,金融投资规模驱动总资产进一步扩张,但杠杆率分化;2)投资贡献增长,大券商投资类收入普遍增长,体现较强弹性;3)轻资本业务修复,一季度全市场日均股票基金成交额同比+71%,经纪净收入同比提升、投行净收入普遍改善、资管净收入相对稳健。展望行业未来发展,后续资本市场支持性政策有望持续落地,关注资产负债表运用能力强、业绩增长稳健的头部券商,把握并购主题的结构性机会。 中信建投:“AI+机器人”聚焦四个环节及轻量化 中信建投指出,AI+机器人,建议聚焦外骨骼机器人、灵巧手、传感器、机器狗,这四个环节都不以人形的放量为必然前提,且能够有持续的数据验证。此外,机器人轻量化趋势较为明确,尤其是PEEK材料应用得到广泛关注,未来有望进一步发展。
2025-05-13 09:21:04央行五部门发布“南沙金融30条”,四大关键词锁定南沙金融业新一轮发展机遇
十周年的广州南沙自贸区再迎政策利好。 5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以下简称“南沙金融30条”)。 围绕着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开展跨境金融创新与交流、完善金融监管机制等方面,央行等五部门提出六项重点任务30条重点举措。 南沙金融30条还要求,通过加大金融支持南沙建设力度,进一步强化南沙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支撑作用,将南沙建设成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金融创新功能的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重要节点。 南沙自贸区自2015年挂牌,经过十年发展,该自贸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推动贸易、航运、投资、金融、科技等各个领域改革创新。在自贸区提升战略的新一轮发展机遇中,南沙自贸区再迎来政策红利。从关键词来看,六大金融重点任务可以用创新、特色、开放(包括互联互通)以及监管来概括。 关键词一:“创新”一词被19次提及,贯穿五大重点任务 “南沙金融30条”全文中,19次提及创新,贯穿于五大重点任务,可见创新在其中的分量。 创新金融支持产业发展排在了首位,“南沙金融30条”要求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建设,包括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支持高端制造产业发展,支持数字产业发展,支持海洋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支持青年创新创业。 在社会民生领域,“南沙金融30条”要求稳步推动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建设。 在服务特色金融服务上,包括创新服务低碳发展的绿色金融业务。鼓励广州期货交易所积极探索电力期货,做精做深新能源期货品种体系。加强企业碳账户、碳核算能力机制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基于企业碳账户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 “南沙金融30条”还要求加快航运保险发展,研发创新型航运保险产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创新发展国际租赁和保理业务,鼓励南沙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飞机、船舶、大型设备等租赁领域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租赁产业高地。 创新还体现在对外开放上,“南沙金融30条”要求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推动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 监管创新方面,探索金融监管创新与合作,构建适应南沙建设的金融监管创新机制,确保风险防控与金融改革创新相匹配。大力发展金融监管科技,提升金融科技监管统一性、专业性和穿透性。 关键词二:开放,多类资管牌照有望放开 南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在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对外开放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南沙金融30条”也围绕于此,给出更多的先行先试举措。 “南沙金融30条”提出,要探索适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资金结算政策,构建便利内外联动的期现货市场交易规则,构建便利开展跨境保险业务的交易规则,构建便利开展跨境股权投资业务的制度安排。 在此次“南沙金融30条”中,监管部门还透露出对银行、公募、券商、期货公司等金融、资管机构新发牌照的支持信号,这也是对外开放中最大的亮点之一。 具体来看,首先,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南沙)跨境资管中心。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证券公司通过新设或并购等方式取得公募基金资质。大力发展公募基金投资顾问业务。鼓励跨国公司在南沙设立全球或区域资金管理中心等总部型机构。稳步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 其次,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积极研究加快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相关工作。积极引入主权财富基金、家族办公室、风投创投等多元化投资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投资者依法申请设立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参控股境内期货公司。高标准建设南沙国际金融岛、明珠金融创新集聚区、期货产业园等平台,为港澳金融机构跨境办公提供空间载体。 此外,在打造高水平对外门户方面,“南沙金融30条”提出,要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完善跨境贸易和投融资管理机制,加快建设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综合服务基地,构建金融领域国际交往新平台,探索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 关键词三:发展特色金融服务,健全现代金融产业 特色金融服务占据了“南沙金融30条”其中5条举措,除了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南沙)跨境资管中心,其还从绿色金融、数字金融、航运金融与国际租赁和保理业务提出新思路。 在具体举措上,在创新服务低碳发展的绿色金融业务上,鼓励广州期货交易所积极探索电力期货,做精做深新能源期货品种体系。加强企业碳账户、碳核算能力机制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基于企业碳账户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推动企业和金融机构按照最新标准开展可持续信息披露。支持绿色建筑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赴港澳发行绿色及可持续债券。 在发展数字金融业务上,法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发与金融领域应用,积极开展智能信贷、智能投资研发、智能风险控制等智能化金融服务。建立数字金融发展研究智库,支持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数字金融项目跨境合作。 在发展服务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航运金融业务上,引导和鼓励航运企业国际海运费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加快航运保险发展,研发创新型航运保险产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依托现有交易场所,携手港澳开展航运交易,支持金融机构为航运企业提供高效便利的资金结算、存管、融资等金融服务。 最后,在创新发展国际租赁和保理业务上,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保理公司依法合规探索发展国际保理业务。除外,鼓励南沙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飞机、船舶、大型设备等租赁领域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租赁产业高地。 关键词四:监管不可缺位 创新发展的同时,监管不缺位。此次南沙金融30条还从金融监管定调、创新合作、防范与法治保障等4个方面提出要求。 “南沙金融30条”强调了完善金融监管机制的重要性,并从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探索金融监管创新与合作,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到加强金融法治保障,进行了全方面的要求。 坚持管行业就必须管风险。“南沙金融30条”指出,首先,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加强中央与地方监管协同,对地方金融组织的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坚持既管合法更管非法,确保金融监管无死角、无盲区、无例外。 其次,探索金融监管创新与合作。构建适应南沙建设的金融监管创新机制,确保风险防控与金融改革创新相匹配。大力发展金融监管科技,提升金融科技监管统一性、专业性和穿透性。 第三,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加强对南沙跨境资金异动的监测,加强金融风险研判和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提升风险监测、预警、处置能力,推动金融风险早发现、早纠正、早处置。 第四,加强金融法治保障。深化金融监管与司法协同,完善协调联动机制。搭建粤港澳大湾区涉外涉港澳金融纠纷解决平台,构建国际化、多元化跨境金融纠纷解决机制。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持续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2025-05-13 09:17:14四川“攻坚”脑机产业:重点研制低功耗芯片 支持侵入式手术常态化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8部门印发《四川省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攻坚突破行动计划(2025—2030年)》,围绕医疗场景,提出未来2-5年的总体目标: 到2027年,产业链关键环节取得重点突破,产业生态基本构建,建成一批产业发展集聚区。引育产业链骨干企业, 同步推进侵入式、非侵入式两种脑机接口技术路径 ,完成3款侵入式和5款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的研发及医疗器械注册, 加快实施省内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手术 ,开放医疗健康场景,实现年服务医疗患者 超5万人次 。 到2030年,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应用,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自主可控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全国领先。引育10家链主企业、100家专精特新企业和2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开展侵入式脑机接口手术 3000例/年 ,脑机接口技术产品服务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类疾病、药物及数字成瘾疾病患者 超10万人次/年 ,康复设备应用 超2万人次/年 。 对于脑机接口产品,上述行动计划提出, 攻克核心器件,推进核心部件国产化,重点研制低功耗脑机芯片 ;聚焦侵入式脑机芯片、柔性电极、医疗级电池等核心器件研制,打造“术前精准规划-术中实时导航-术后智能康复全链条装备体系;聚焦非侵入式脑电采集设备、眼动追踪设备、脑机交互调控设备等关键设备制造,开展“脑机接口+自闭症、抑郁症、成瘾”等系列应用。 对于产品应用,继湖北率先落地脑机接口服务价格后, 四川也将支持脑机接口纳入医疗服务价格体系 ,鼓励开放场景开展临床试验,加快推动医疗器械注册。 支持综合性医院常态化开展植入式脑机接口手术 ,开放神经精神疾病诊疗、成瘾诊疗、智能康复健康监测等应用场景。 今年3月中旬,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其中专门为脑机接口新技术价格单独立项,设立了“侵入式脑机接口植入费”“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等价格项目。 开源证券称,此次政策创新破解了脑机接口技术"研发快、落地慢"的核心矛盾,通过建立专项收费标准体系,为医疗机构提供全流程合规定价依据。 随后3月31日,全国首个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于湖北落地,标志着这一前沿科技正式步入民生领域。湖北省医保局规定,省内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为6552元/次,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为3139元/次,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为966元/次。 太平洋证券认为该价格客观、合理,体现了湖北医保局支持医疗创新、推动脑机接口技术的快速落地,为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政策保障,促进了高水平医疗创新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临床应用。 四川省脑机接口行动计划尚未公示脑机接口价格项目,具体价位有望进一步明确。 脑机接口医疗应用场景广阔 脑机接口技术在全球医疗领域受到高度关注,被视为未来医疗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近年来,我国大力支持脑机接口的发展,将其纳入“十四五”规划的国家重点前沿科技项目,各机构、省市同步为其出台了配套发展政策。 从临床应用的角度来看,海外在脑机接口的临床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多个国际企业相继于2024年开展临床试验。 如由马斯克创办的Neuralink开发的全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N1,植入于颅腔,通过1024个电极记录神经活动,并将信号无线传输到应用程序进行解码,其自2024年1月以来已经完成了三例脑机芯片植入人类大脑之中,Neuralink计划在2025年再植入约20至30例,目标是2030年为超过2.2万人植入芯片; 除此之外,总部位于美国的Synchron用于治疗瘫痪的微创脑机接口设备已于2024年4月宣布着手准备大规模的人体脑植入试验,目前该公司已为6位美国患者和4名澳大利亚患者植入了其脑机接口系统。 脑机接口在国内同样激起业内的广泛关注,我国正全面踏入脑机接口这一全球高度关注的前沿领域。 如清华大学与博睿康公司联合开发的无线微创硬膜外脑机接口NEO系统,其于2024年8月成为我国首款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脑机接口产品,目前已成功植入3名患者; 2025年3月20日,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宣布中国自主研发的“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已顺利完成第三例植入,此前“北脑一号”于2023年3月20日实现全球首例无线植入式脑机接口对卒中偏瘫患者的手术,目前所有植入者恢复良好。 根据信号采集和输出方式不同,脑机接口技术可分为侵入、半侵入、非侵入,不同技术在信号质量、安全性、操作难度等方面各有优势,目前多模态联合应用成为信息交互的发展趋势。 目前,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商业化进程领先,国内外已有多款产品面世;侵入式/半侵入式脑机接口发展相对迟缓,国内外领先公司处于产品注册或临床研究阶段。 国产侵入式脑机接口公司中以脑虎科技进展居前,其自主研发的256导高通量植入式柔性脑机接口标志着中国在脑机接口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国产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公司中,如强脑科技推出了面向C端的智能安睡仪等设备;诚益通、翔宇医疗、创新医疗、爱朋医疗等计划将技术应用于麻醉监测、医疗康复等领域,产品有望陆续兑现。
2025-05-13 08:42:26中核钛白:五项举措应对行业“内卷”
近年来,随着中国钛白粉企业扩能扩产,业外企业的加盟助推,钛白粉产能不断增加,企业之间同质化竞争,市场价格低迷远低于国外产品。如何破局,化解行业“内卷”?中核华原钛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钛白”)提早谋篇、提早布局,通过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等5个方面举措,抢占新赛道,助推企业步入健康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是加强技术创新。据中核钛白总工程师张本发介绍,中核钛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一方面,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如硫酸法间隙酸解工艺升级改造为连续酸解和连续结晶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提升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另一方面,着力开发新产品,加大研发投入,与日本石原钛白粉产品对标,开发高性能、多功能化的钛白粉产品,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如开发具有抗菌、自清洁等功能的钛白粉,拓展产品的应用范围和市场份额。 二是强化品牌建设。中核钛白通过优化钛矿配比,强化生产过程管控,提升产品质量和稳定性;提供优质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口碑,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该公司通过广告宣传、参加行业展会、举办产品推广活动等方式,提高了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推动绿色发展。中核钛白不断加强能源管理,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加强对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的治理,实现达标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中核钛白积极探索钛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对酸解黑渣进行二次选矿;加强对生产过程中副产物的回收和利用,例如,对废酸进行冷冻结晶回收硫酸亚铁,再进行废酸浓缩回用硫酸,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是优化企业管理。中核钛白把好成本控制关口,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通过集中采购、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等方式,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中核钛白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团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五是拓展市场渠道。中核钛白深耕国内市场,通过加强对国内市场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客户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拓展销售渠道,加强与下游企业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此外,中核钛白加强对国际市场的开拓,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和纠纷,提高产品的出口份额;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025-05-12 15:00:44攀钢6万吨熔盐氯化钛白粉生产线首次实现月达产侧记
4月15日,四川攀枝花国家钒钛高新区内春意盎然,四川省重点建设项目——攀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攀钢集团”)6万吨熔盐氯化钛白粉生产线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该生产线连续稳定运行时间突破25.15天,创历史新纪录,3月份首次实现月达产,产品合格率达100%。这标志着攀钢集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熔盐氯化法制备高品质钛白粉生产技术迈上了新的台阶,对丰富我国氯化法钛白粉生产方法、提升高端钛白粉自给率具有重大意义。 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攀钢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省及鞍钢集团本钢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鞍钢集团“双核+第三极”战略的生动实践。攀钢集团钒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攀钢钒钛”)和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攀钢研究院”)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以坚定的信心、昂扬的斗志,直面挑战,协同攻关,打破了技术壁垒,书写了钛白粉生产的新篇章。 攀钢6万吨熔盐氯化钛白粉生产线,肩负着攀西地区钛资源综合利用的新使命,是鞍钢集团做专做特“第三极”产业的重点项目,也是攀钢集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标志性项目。新生产线采用了攀钢集团自主开发的低品位钛渣熔盐氯化制备氯化钛白粉成套产业化技术,旨在推动攀西地区钛资源低成本、绿色、高效利用。然而,面对攀西地区钛渣的特殊成分和新工艺、新装备的挑战,无经验可借鉴,攀钢人迎难而上,开启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攻关之旅。 2025年初,攀钢钒钛、攀钢研究院成立联合攻关工作组,制订专项攻坚工作方案和技术攻关工作计划,明确了目标,建立了机制。在新生产线的各个工序现场,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紧密协作,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生产难点。从氯化工序的回收副产盐酸,到氧化工序的稳定氧化炉压力,再到后处理工序的全自动码垛系统改造,每一步都凝聚着攀钢人的智慧和汗水。 新生产线中的240吨/天大型熔盐氯化炉和3万吨/年氧化炉是攀钢集团消化吸收再创新自建的主要设备,也是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的关键。面对氯化炉的熔盐喷溅、成分控制难题和氧化炉结疤、运行周期短问题,联合攻关工作组与现场操作人员紧密配合,不断优化生产参数,对加料系统进行优化,使熔盐成分总合格率大幅提升,消除了生产难点,降低了盐耗。一季度,联合攻关工作组攻克了20多项生产难题,优化了16项核心工艺参数,稳定了生产线运行。 生产组织是生产线运行的核心。攀钢人知责奋进、勠力同心,建立了工序协调联动生产制度和机制,探索出了钛、氯平衡管控工艺方法。攀钢钒钛积极开展培训,提升职工岗位技能,调动全员达产达效能动性,目前已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全员持证上岗。攀钢研究院实施“揭榜挂帅”机制,激发全员创新活力,一季度,实施了43项合理化建议,推动了生产线运行周期的新突破。 如今,攀钢6万吨熔盐氯化钛白粉生产线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攀钢人将继续苦练内功,持续推动降本增效,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2025-05-12 14:5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