碲氢化钠资讯
瑞浦兰钧曹辉:锂电全球化进入“体系竞争”阶段 “走得远更重要”
中国锂电产业正站在从“速度、成本制胜”,向“体系为王”转型的关键节点。 日前,在第十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CBIS2025)上,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辉博士指出,在经历了以“速度”和“低成本”为核心优势的规模化发展阶段后,行业出海已进入全新阶段,竞争焦点正转向构建涵盖产品、渠道与供应链的“体系竞争力”。 他强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有时适度地慢一点点,可能对企业有更大的好处,走得远更重要。”这一判断,为高歌猛进的中国锂电业带来了一份战略层面的冷思考。 全球化进程中的“路径切换” 中国锂电产业已建立起全球领先的规模优势。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达1215GWh,占全球总出货量比重近80%,强大的规模效应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石。市场应用层面亦保持强劲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动力电池累计装机量已接近500GWh。 这一系列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中国锂电产业十余年艰苦奋斗的结果。曹辉在主旨发言中回顾道,行业曾一度面临“中国人连手机电池都没有做好,现在居然要做动力电池”的外部质疑。而如今,中国企业通过快速的技术迭代、大规模的产能建设和极致的成本控制,不仅成功打破质疑,更在全球市场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充分印证了以速度、成本取胜的第一阶段发展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他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指出:“两头在外”的供应链格局、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以及日益严格的ESG要求,正对以速度和成本为核心的原有发展模式,构成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些挑战意味着,曾经助力中国锂电产业实现快速追赶的路径,已难以支撑其下一阶段的全球化竞争。 曹辉指出,锂电产业出海,已进入以“体系竞争力”为核心的新阶段。这个体系涵盖产品质量、渠道建设与供应链韧性,更包含对国际标准与ESG规则的深度适应。他认为,在全球化的“新航程”中,构建稳健的体系能力,远比追求单一的增长速度,更能塑造持久的竞争力。 瑞浦兰钧的实践:“问顶”技术筑基,“生态化”出海探路 在此背景下,瑞浦兰钧的全球化实践,展现了一家头部电池企业从“产品出海”到“体系出海”的战略升维。 问顶®技术,成为构建体系竞争力的硬核基石。在竞争日趋同质化的背景下,瑞浦兰钧问顶®技术,成为其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利器”。该技术通过电芯内部结构、工艺与材料的协同创新,实现了能量密度、安全性能与体积利用率等关键指标的同步突破。例如,其588Ah超大容量储能电芯,实现420Wh/L超高能量密度和10000次+超长循环寿命。 曹辉在主旨发言中分享了一组数据:在动力电池领域,瑞浦兰钧今年装机量同比增幅超50%,其乘用车电池在欧洲市场首次实现超20万辆的配套规模。曹辉坦言,“这是瑞浦兰钧在欧洲市场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在商用车领域,其重卡电池解决方案,同样表现亮眼,重卡电池出货量位列全国第二。 储能板块,则是瑞浦兰钧出海的另一重要支柱。据行业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瑞浦兰钧储能电池出货量位列全球前五,户储电芯、用户侧(户储+工商储)电芯出货量双双登顶全球第一,形成了多元市场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在海外基地的选择上,瑞浦兰钧并未盲目追随主流,而是展现出审慎的战略定力。曹辉表示,目前,东南亚、欧洲、匈牙利、摩洛哥都是比较热门的出海地,而瑞浦兰钧基于母公司青山实业在印尼的镍矿资源与产业链基础,优先推进其印尼基地的本土化布局。这一选择的核心考量是“供应链和当地成本的优势”,旨在从源头稳定原材料供应,有效对冲“两头在外”格局下的供应链风险。 此外,瑞浦兰钧也在同步推进其全球营销、服务网络建设。目前其已在全球通过设立子公司和营销中心,形成了制造、营销、服务一体化的初步网络架构。曹辉特别强调,海外的制造基地布局,“目前是比较谨慎的,先走出了东南亚这一步。”这种既积极开拓,又保持审慎的精准布局策略,正是其“适度地慢一点点,可能对企业有更大好处”战略思维的具体体现,展现出企业追求可持续全球化发展的长远眼光。 迈向“体系竞争”新时代 在发言的最后,曹辉系统阐述了对锂电产业在全球化进程中,关于下个阶段“体系竞争”的看法。他认为,中国企业不应再过度追求成本与速度优势,而应着力构建涵盖产品质量、渠道网络和供应链管理的完整体系。曹辉强调,“在当前地缘政治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比短期增长速度更为重要。” 基于对中国锂电产业发展历程的观察,曹辉指出,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这离不开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努力。他呼吁行业伙伴——包括装备、材料、电池、系统及各类客户,继续深化合作,共同完善产业体系,以更稳健的步伐,推动中国新能源电池行业,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只有通过全产业链的倾力协作,我们才能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体系,推动中国新能源电池行业,在全球市场取得更大、更持久的成功。”曹辉总结道。
2025-11-26 16:39:59100亿元!内蒙古在建规模最大电化学储能电站刷新进度
来自内蒙古包头市自然资源局的消息显示,11月24日,包头博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40万千瓦/ 240万千瓦时、永臻电力(包头)有限公司30万千瓦/180万千瓦时、内蒙古航储科技有限公司10万千瓦/ 60万千瓦时、包头启能新能源有限公司20万千瓦/120万千瓦时四个电网侧独立储能示范项目建设用地,成功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总批复面积32.9014公顷。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是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在建规模最大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兼具显著供电保障能力与能源转型价值。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电网灵活调节能力,缓解高峰电力供应压力、补齐电网顶峰发电短板,持续强化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同时,将显著提升山北地区新能源消纳水平,降低弃风弃光率,为区域工业园区构建稳定可靠、绿色的能源供应体。
2025-11-26 16:18:39【直播】宏观经济展望 矿产资源供需变化 基本金属、电池金属趋势前瞻 铜铝价格解码
为顺应全球贸易格局深刻变革趋势、契合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加快推进上海市打造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心、国际定价中心、风险管理中心、供应链枢纽节点的进程,并落实陈吉宁书记2月6日调研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期间的重要指示——“上海有色网要大力推进SMM金属、新能源价格指数的国际定价话语权,发挥好平台的影响力,配合上海金属、新能源材料的国际定价中心、贸易中心的建设”。 11月24-27日,由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上海有色网金属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主办的 SME 2025上海金属周 在中国·上海·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隆重召开! 本次大会内容丰富、形式多元,会议包括2025SMM基本金属年终策略会、2025SMM铅锌年会、天津港保税区大宗贸易招商推介会、SME 2025上海金属周-主论坛、金属行业未来展望研讨会、“聚链成势,向新而行”——高境镇大宗贸易产业生态圈招商大会、全上海地区自由洽谈合作、2025SMM 铜原料研讨会(定向邀请)、再生铅相关机制优化完善(定向邀请)、2025 SMM 1#电解铜采标单位价格研讨会(定向邀请)、SME 2025上海金属周招待鸡尾酒会、SME 2025上海金属周招待晚宴、嘉宾发言、交易策略访谈以及圆桌访谈等精彩环节。 本次大会以 “打造全球金属命运共同体・推动大变局下产业新发展” 为主题,旨在打造成为金属及相关行业兼具 “信息港、定价标、交易台、朋友圈” 功能的年度行业盛会。 本文为 SME 2025上海金属周 SME 2025上海金属周-主论坛、金属行业未来展望研讨会 — 洞见・战略・未来、“聚链成势,向新而行”——高境镇大宗贸易产业生态圈招商大会以及全上海地区自由洽谈等 的视频、图片以及文字直播内容,敬请刷新查看~ 回顾 2025SMM基本金属年终策略会、2025SMM铅锌年会、天津港保税区大宗贸易招商推介会 等的直播内容: 》【直播】2026年基本金属市场展望 镍钴锂套利逻辑解析 铅锌市场交易机会研判 》点击查看会议现场视频直播 》点击查看会议图片直播 》点击查看会议文字专题报道 SME 2025上海金属周-主论坛 开幕致辞 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务委员会主任 林廷钧 》点击查看致辞详情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原会长 康 义 》点击查看致辞详情 SMM CEO 卢嘉龙 》点击查看致辞详情 颁奖 2025年度SMM有色金属优质铜贸易商20强 》点击查看获奖名单 2025年度SMM有色金属优质铝贸易商10强 》点击查看获奖名单 2025年度SMM有色金属优质铅贸易商10强 》点击查看获奖名单 2025年度SMM有色金属优质锌贸易商10强 》点击查看获奖名单 11月26日 “聚链成势,向新而行”——高境镇大宗贸易产业生态圈招商大会 嘉宾签到 开场介绍 开幕致辞 高境镇产业推介 战略签约仪式 上海有色网金属交易中心大宗贸易合作园揭牌仪式 行业分享:2026年有色贸易发展机遇 客户见证:选择高境的新发展 协同支持:移动助力有色产业发展 政企洽谈:精准对接交流会 11月27日 全上海地区自由洽谈 11月25日 嘉宾发言 发言主题:全球宏观与市场走势展望 发言嘉宾:瀚武纪(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公司创始人、首席策略师 侯振海 发言主题:全球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现状和未来供给需求变化 发言嘉宾: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朱 清 发言主题:新能源作为产业发展新增长的现状与未来 发言嘉宾: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 曹海花 现状:全球竞争力突出,供需矛盾导致盈利承压 需求高速增长,供给快速扩张 Ø2020年以来全球开启“碳中和”行动,新能源迎来大发展时代,2025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预计接近600GW,过去5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3%。 Ø在光伏需求爆发背景下,供给端迎来快速扩张,目前各环节产能均超过1000GW,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其中硅料环节甚至低于50%。 Ø新能源车的电动化启动,带动锂电产业链实现爆发式增长,其中全球锂电渗透率实现从2018年的2%提升到2025年上半年的超过20%,伴随储能装机快速提升,全球锂电需求实现稳增。 Ø量价齐升下产业链进入扩张周期,进而导致供给过剩,产能逐步释放,进而导致产能利用率逐步下滑,在需求再次抬升预期下供应链稼动率逐步抬升。 全球竞争力突出,而行业盈利承压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全球竞争优势突出,具体表现在: Ø1)技术领先:光伏、锂电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产品性能领先全球。 Ø2)产能领先:光伏、锂电大多数环节产能占全球的比例在70%-90%以上。 Ø3)成本领先:国内产品凭借生产要素优势铸造低成本护城河。 ♦受产能过剩影响,新能源行业盈利承压: Ø 光伏: 2025Q3光伏制造企业净利润同环比大幅减亏,主要是受益于产业链价格修复、减值规模缩小等因素,但从2023Q4算起已有8个季度盈利承压,由于组件价格传导仍在博弈中,全行业盈利扭亏尚待时日。 Ø 锂电: 行业盈利自2022年高点下滑,磨底已经接近3年,2025Q3产业链量利两端同比均有所改善,资源品盈利持续改善,材料和电池环节同比大幅改善,供需总量改善下价格和盈利持续回暖。 未来:迈向高质量发展,业务延伸打造新增长点 2.1 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 ►国内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储能解决消纳问题 Ø 当前新能源发电渗透率达到约20%,消纳瓶颈出现 ,核心原因在于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出现“源荷”不匹配,市场化机制不成熟难以为灵活性资源提供商业模式等因素,展望十五五,随着电改加速,全国统一电力市场逐步建成及新能源全面入市, 长江证券认为储能、新业态、特高压将在新能源消纳能力提升发挥关键作用。 》长江证券:新能源作为产业发展新增长的现状与未来【上海金属周】 圆桌访谈:期现产融结合的大宗新生态以及东方定价中心将如何普惠全球金属行业 主持人:伦敦金属交易所 业务发展副总裁 张贝贝 访谈嘉宾:上海金田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良鑫 上海靖升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 烨 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雄军 智利国家铜业公司市场情报与战略专家 Eric Medel 上海有色网金属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董 谌 发言主题:仓储物流创新驱动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 发言嘉宾:上港云仓(上海)仓储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一尘 自有资源—仓储堆场 期货交割资源 •上海期货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指定交割仓库。 •拥有完备的大宗商品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上港云仓”。 •提供有色金属、塑化仓储、运输及上下游供应链服务。 •交割库资质:有色金属(铜、铝、锌、铅、镍),黑色金属(螺纹钢、热轧卷板),国际铜,天然橡胶,PP聚丙烯、PE聚乙烯、PVC聚氯乙烯。 其对上港云仓—上海库区等进行了介绍。 》仓储物流创新驱动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上海金属周】 发言主题:技·数驱动,贸·融结合,助力有色产业新生态 发言嘉宾:上海有色网金属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董 谌 交易中心十周年,新阶段 成果一:总览:关键节点打通,初步建成交易中心生态 成果二:工具 - “安汇达平台”对大宗商贸实现巨大提升 运用技术手段,全流程线上化提升贸易安全和效率,交易效率提升5~10倍 成果三:交易:万亿级交易平台,行业领先 成果四:交易:扩宽交易模式满足产业不同需求 》技·数驱动,贸·融结合,助力有色产业新生态【上海金属周】 发言主题:金融基础设施赋能产业链升级 驱动价值创新——上海清算所大宗商品清算通业务介绍 发言嘉宾:上海清算所业务三部资深经理 王旭 发言主题:新能源驱动新工业,塑造有色行业绿色竞争力 发言嘉宾:远景能源有限公司远景零碳综合能源业务发展总监 王进强 发言主题:金融工具助力金属企业风险管理 发言嘉宾:铜冠金源期货有限公司投资咨询部经理 李 婷 风险管理助力企业稳健经营 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作用 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周期性属性:行业的周期性波动,企业利润波动大。对宏观经济敏感,政策依赖高度。 产业链模式利润分配:采购成本和销售收入两头浮动。传统采购、定价模式容易出现剪刀差。产业链利益分配存在零和博弈、利润分配矛盾加剧。 控制生产经营成本:采购、库存、销售管理的成本控制。旺季超库存和淡季消库存的矛盾。 参与风险管理的上市企业经营更加稳健 •参与风险管理的上市公司ROE的波动性、经营性净现金流的波动性更低。 •上市公司套保参与度不断提高。 •2024年发布套保相关公告的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已达1503家(+14.7%),整体套期保值参与率达到28.6% (+3.3%)。 •是企业风险管理需求上升的结果,也是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体现。 企业风险敞口及相应套保方法 企业风险管理策略案例 套期保值风险管理案例 传统的套期保值,是在期货市场上建立与现货市场“品种相同、方向相反、数量相同、时间相近”的头寸,来规避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 》金融工具助力企业风险管理【上海金属周】 金属行业未来展望研讨会 — 洞见・战略・未来 开幕致辞 SMM CEO 卢嘉龙 发言主题:CME市场解读: 基本金属与电池金属趋势展望 圆桌讨论:铜铝价格解码:基本金属市场走势 主持人:SMM铜高级分析师 慈恒洋 访谈嘉宾:Greenland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 Anant Jatia Marex全球金属做市业务联合主管 Patrick Seymour 金利实业(新加坡)国际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阮轶南 SMM铝行业高级分析师 郭茗心 发言主题:Marex市场解读: 应对大宗商品市场挑战—如何进行交易对手风险管理 发言嘉宾:Marex亚太区信用风险主管 Winnie Fok 圆桌讨论:能源转型中的金属行业——挑战与前景 主持人: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亚太区商业客户覆盖主管 周灵 访谈嘉宾:弈慧资源锂钴交易员 朱明渊 中粮期货有限公司资深研究员 曹姗姗 SMM新能源行业研究负责人 马 睿 SMM镍行业研究负责人 冯棣生 发言主题:SMM市场解读:全球金属市场的数据穿透 发言嘉宾:SMM伦敦办事处首席分析师(铜及多种金属) Shairaz Ahmed 自由交流 招待晚宴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瞬间 》点击查看SME 2025上海金属周专题报道
2025-11-26 15:20:46供应端减产力度有限 氧化铝偏弱震荡【机构评论】
隔夜氧化铝震荡偏弱,隔夜AO2601收于2717元/吨,跌幅0.48%,持仓增仓934手至39.1万手。沪铝震荡偏弱,隔夜AL2601收于21410元/吨,跌幅0.19%。持仓减仓3056手至26.9万手。铝合金震荡偏弱,隔夜主力AD2601收于20655元/吨,跌幅0.29%。持仓减仓2192手至8236手;现货方面,SMM氧化铝价格回落至2833元/吨。铝锭现货平水至贴水10元/吨。佛山A00报价回涨至21340元/吨,对无锡A00报贴水90元/吨,铝棒加工费多地持稳,包头南昌无锡下调70-80元/吨;铝杆1A60系加工费持稳,6/8系加工费持稳,低碳铝杆云南上调71元/吨。 北方开启环保监察,目前针对矿端较多,北方氧化铝厂有阶段检修,未有规模减产。新疆仓库库容趋于满仓,氧化铝社库小幅累积,下游原料备货出现积压,持续对价格施压。随着美降息预期下滑,宏观情绪转为谨慎。铝价重心回调叠加河南环保限产暂解,加工产线部分恢复运行,铝锭出库有所提升。新疆发运初显紧张态势叠加铝水回调有限,助力铝锭库存延续窄幅去库。短期支撑铝价,上方仍有限制。
2025-11-26 09:41:25产业链锚定L3商业化加速 港股智驾概念股集体走强
昨日港股智驾概念股集体走强,软硬件方向均有个股拉涨。 截至发稿,激光雷达龙头禾赛-W(02525.HK)涨超13%,Robotaxi企业小马智行-W(02026.HK)涨近9%,百度集团-W(09888.HK)等相关个股也明显跟涨。 消息面上,近日禾赛与速腾聚创两家激光雷达龙头相继拿下定点大单,同时也反映了整车企业在智驾领域的投入升级。 据媒体报道,禾赛已拿下小米、理想明年全系车型定点合作。而速腾聚创获多家车企超200万台订单,其中包括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多个品牌车型定点,部分美系、日系车企定点,合作车型预计最快明年初面世。 中金公司发布的研究显示,受益于城市NOA普及及L3落地,预计2025/2028年中国车载激光雷达出货CAGR达58%,机器人领域也成新增长极。 且值得一提的是,据供应链人士透露,目前在国内有合资布局的海外车企,正通过提升硬件性能,加速推进L3相关车型智能化布局。 佐思汽研发布的《2025年主机厂及Tier1厂商 L3智能驾驶技术前瞻研究》显示,从供给侧来看,L3窗口期明确,多家国内主机厂将2025-2027年列为L3自动驾驶量产上车的关键阶段,硬件预埋成主流策略。 诸多证据表明,随着技术迭代加速,叠加芯片、雷达等硬件成本在规模效应下持续降本,L3级智驾的商业化正在提速,有望成为行业未来增长的“牵引”动力。 此外,从最新披露的三季度业绩来看,不少港股智驾概念股的业绩端也出现利好反馈。 其中,百度三季报智能驾驶业务全球化加速,成为新增长曲线。Q3萝卜快跑提供全无人自动驾驶营运订单310万单,同比增长212%;文远知行三季度营收大增144.3%,净亏损同比收窄70.5%;禾赛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7.5%,净利润创历史新高。 近日,华为乾崑联合生态伙伴正式发布《自动驾驶出行生态2025》报告,预计到2025年底,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和L2智能辅助驾驶渗透率都将突破50%,到2026年高速L3将规模商用。 综合来看,受益整车企业在智能化领域的持续发力及国内智驾平权发展趋势,智驾产业链也正迎来一轮技术应用的窗口期红利。
2025-11-26 09:00:48LG化学开发出全固态电池商用化核心技术 高倍率放电容量提高50%
来自LG化学的消息显示,11月25日,公司宣布成功开发出大幅提高全固态电池性能的核心技术,以均匀控制其核心材料固态电解质粒子的大小。相关研究成果已于世界高水平学术期刊杂志《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进行发表。 全固态电池是以固态电解质替代现有液态电解质的新一代锂离子电池。虽然其安全性和能源效率较高,但由于是固体,若粒子大小不均匀就会导致电池内部产生空隙,引发电池性能下降问题。 为攻克这些难题,LG化学携手汉阳大学研究团队,在电解质粒子的生产工艺中使用了喷雾重结晶技术。该技术是将电解质溶液喷射成细微的滴状后伴随溶剂蒸发,进而产生均匀球形颗粒的方式。其有效改善了采用常规方法制造电解质导致颗粒尺寸不均匀的问题。 由于均匀的电解质与正极活性物质能够更加紧密地贴合,使得锂离子易于移动。与使用现有电解质的电池相比,采用新技术的电池基本容量增加了约15%,高倍率放电容量增加了约50%。高倍率放电容量是电池适用于大功率装置的核心性能标准。 基于此次研究成果,LG化学计划将加快固态电解质的研发速度和全固态电池商用化的步伐。 电池网注意到,除了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之外,LG化学在钠电池领域近期也有新进展: 据LG化学11月4日发布的消息显示,近日,LG化学宣布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达成战略合作,在LG化学韩国汝矣岛双子座大厦,双方签署了联合开发钠离子电池核心材料的合作协议,将正式携手推动新一代电池材料的研发。 通过此次协议,双方将联合开发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等核心材料,构建稳定的供应链体系,提升成本竞争力并加速其商业化进程。 LG化学和中国石化计划通过此次联合开发,面向中国及全球的储能系统和电动汽车市场,共同拓展钠离子电池的多元化商业模式,并在未来将合作范围扩大至新能源及高附加值材料领域。
2025-11-25 18:45:353亿元!浙江丽水年产6万吨钠电池负极材料前驱体项目公示
11月25日,浙江省丽水市生态环境局遂昌分局拟对弘星昱(遂昌)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前驱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现将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告。 据悉,年产6万吨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前驱体项目建设地址浙江遂昌经济开发区洋浩区块P(2023)23号地块1#厂房,项目总投资30,000万元,租赁竹制品加工小微园区已建的1#厂房,以毛竹为主要原料,购置炭化设备、磨粉机、酸洗罐、离心机等设备,计划建设年产6万吨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前驱体项目。由于厂区内用地受限,企业另外向遂昌县经济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租赁了遂昌第二污水处理厂北侧的土地(约6000㎡,位于1#厂房南侧100m处),用于建设污水处理站处理本项目的生产废水。 资料显示,弘星昱(遂昌)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7月,核心业务聚焦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前驱体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2025-11-25 18:44:04天齐锂业硫化锂50吨中试线在建 固态电池硫化物技术路线能否“先行一步”?
固态电池量产核心是解决材料技术难题。在今日进行的2025年第二届中国国际锂业大会上,天齐锂业(002466.SZ)研究院院长刘杨表示,天齐锂业年产50吨的硫化锂中试线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有望在2026年下半年建成。该工艺单位生产成本为行业平均水平的60%,为固态电池的规模化提供重要基础条件。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葛红林在大会开幕式上表示,中国锂产业已经建立从资源开发、材料加工到电池制造、回收利用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全球锂电产业生态最完善、配套能力最强的国家。 在锂电下游应用环节,材料体系迭代推动电池能量密度不断提升。据葛红林介绍,高镍三元、中镍三元、磷酸锰铁锂和钴酸锂正极材料改性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取得实质性成效,磷酸铁锂、下一代高电压镍锰酸锂和富锂锰基材料研究不断深入;铌基负极材料从材料、电芯到电池包的研发,已具备全产业链生产能力。 固态电池被认为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重要技术。目前,固态电池技术在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三大电解质体系研发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在破解“固-固界面接触”难题上实现新突破,为下一代动力电池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三种材料技术路线各有优劣,产业化进程分化明显。其中,硫化物材料能量密度理论可达500Wh/kg以上,虽然原料成本高,但也被认为更适配高端新能源车型;氧化物材料安全性突出且成本较低,国内产业链成熟,已实现半固态电池装车,在储能与主流电动车场景需求明确;聚合物材料仅限特定场景试点。 尽管前景乐观,但不能忽视的是,目前还没有商业化全固态电池进入市场,仅有固液电池尚处于产业化进程中。由于研发和产业投入耗资巨大,技术路线的押注亦十分关键。 天齐锂业研究院院长刘杨认为,硫化物电解质,因其优良的物化性能,被视作产业化的最优路径。目前业内达成的共识是,在2027年有示范性小规模应用,2030年进入市场化阶段。后续来看,随着各种材料更新迭代,每个技术路线都在成本、性能和安全性三角形中找到各自的生态位,根据各自特点用到细分的新型领域中。 不过,硫化物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应用也面临诸多瓶颈,其中包括关键原材料硫化锂。 据刘杨介绍,硫化锂材料长期被两大难题“卡脖子”:一是“材料关”难过。硫化锂的纯度、粒径、杂质含量、水含量等指标,直接决定电池性能与安全;二是“量产关”难闯。常规硫化锂生产工艺面临高温、高压、高设备腐蚀、高成本等难题,难以连续生产,导致供应不稳,价格高昂。 天齐锂业方面,硫化锂产线采用自主工艺设计,设备实现100%国产化,同时具备快速复制扩产能力。产线采用模块化密闭生产模式,达成高洁净度与低能耗运行目标,排放指标优于行业标准。 刘杨表示,本条产线不仅旨在满足市场初期需求,更向全行业传递信号,固态电池的规模化应用已具备材料保障。
2025-11-25 17:52:50L3商业化落地倒计时!主机厂角逐上车“第一枪” 相关政策、标准将成关键
车市年终冲刺之际,L3级自动驾驶相关商业化进程亦进入倒计时阶段,以主机厂为代表的汽车产业链开始“摩拳擦掌”。 “作为广汽与华为深度合作的智慧旗舰轿车,广汽昊铂A800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4与鸿蒙座舱5.0双智系统。”广汽集团总经理閤先庆在2025广州车展开幕当日表示,广汽昊铂A800已获得广州市L3级特定场景自动驾驶路测牌照,成为全国首批可以在120公里时速下开展L3测试的量产车。 此前一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公布了L3最新进展——华为乾崑正在北上广深、合肥、武汉、重庆等7个城市进行高速L3的路测工作。“我们正在为高速L3的正式商用做最后准备。” 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公布L3规模上车、内部测试进展的主机厂还包括长安汽车、智己、岚图、小鹏汽车、一汽-大众等。“我们已经拿到了L3相关的测试认证,后续会结合国家法规的一些变化情况会快速推出。”岚图汽车董事长、总经理卢放在2025广州车展期间表示,“有一点可以保证,就是市场上有的,我们第一时间就推出。” 主机厂角逐L3商业化首批“入场券”的同时,相关政策、标准的制定也在加速推进中。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福深表示,L3级准入放开是行业长期呼唤的需求,但目前仍需技术准备及准入标准制定,且相关标准处于制定中,“因涉及整个体系,并非一两个标准就能解决准入问题。”侯福深认为,L3级准入政策至关重要,若政策明确并批准L3级逐步进入市场,将为L3级车型上路提供关键依据,对整个汽车行业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对此北汽集团董事长张建勇建议,推动政策协同,打通跨区域落地堵点。“加快L3级责任边界的界定,统一‘车路云一体化’标准。完善数据跨境流动、安全保障体系等配套政策,为企业规模化运营提供清晰指引,让政策红利充分释放。” 今年4月,《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正式实施。根据《条例》,北京市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个人乘用车、城市公共汽电车、出租车、城市运行保障等出行服务,符合条件的自动驾驶车辆可开展道路应用试点。此外,《条例》明确鼓励支持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不仅为L3级自动驾驶汽车的合法上路提供了法规依据,还推动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随着L3在我国加速推进落地,2026年将成为首个规模上车‘窗口期’。”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华为、广汽等企业已进入大规模路测和商用冲刺阶段,接下来行业标准就变得尤其重要。“数据累计达到一个相应的高度后,L3的门槛将被打破。与此同时,相关准入标准、政策等将对L3产业发展前景、空间十分关键。”
2025-11-25 08:36:10重要稀土氧化钇,价格飙升!
广泛应用于军工、航天、半导体产业的稀土元素钇,近几天来正因为供应紧张造成的价格暴涨引起全球市场侧目。 简单来说,钇常用于航空发动机的特种合金、涡轮叶片的耐高温涂层。半导体制造过程中也需要钇,钇的特殊化合物(如Y₂O₃薄膜)是某些晶圆工艺中的高性能介电层。医疗、激光和超导材料等领域也会用到这种稀土。 氧化钇过去半年里的价格走势并不难理解——随着全球最大稀土生产国中国今年4月将钇列入出口管制清单,欧美地区争抢有限钇资源的热潮持续至今。 美国航空航天工业协会(AIA)表示, 钇对世界上最先进的喷气发动机至关重要 。该组织的国际事务副总裁达克·哈德威克透露:“目前,我们的供应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从中国进口——这种依赖在短缺加剧的情况下导致成本上升。”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在截至2023年的过去四年中,美国市场超过90%的氧化钇进口来自中国。 半导体产业也在担忧钇短缺问题,据一名匿名行业人士称, 短缺的严重程度达到“十分之九” 。 由于钇市场并不透明,目前境外市场的库存消息也差异较大,各家公司的差异也很大。一名稀土交易商透露, 他们的库存已从200吨降至5吨 。 展望未来,一些分析师指出 只要供给侧没有出现大幅放松 ,钇的价格就不会明显回落。 海外供给侧方面,获得美国国防部投资的MP Materials正在其Mountain Pass项目开采钇;澳大利亚的莱纳斯稀土公司也在扩大产能,在其Mount Weld矿山和马来西亚的加工厂生产钇元素。另外,美国资源回收再利用公司ReElement Technologies公司也曾透露,计划在今年12月之前将氧化钇的产量提高到每年200吨,明年争取再翻一倍。
2025-11-25 08:3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