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溶性钛渣如何开采?
"酸溶性钛渣如何开采?"热门推荐
酸溶性钛渣有哪些用途?
2024-04-15 09:54:31酸溶性钛渣是一种由硫酸法提取的产物,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钛和少量杂质金属,具有较高的酸溶解性和热稳定性。酸溶性钛渣有许多用途,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用途: 1. 制备工业用钛白粉:酸溶性钛渣是制备钛白粉的重要原料之一。经过适当的处理和精炼过程,酸溶性钛渣可以制备成优质的钛白粉,广泛用于油漆、涂料、塑料、橡胶、纸张等行业。 2. 制备钛合金:酸溶性钛渣中含有丰富的钛资源,可以用于制备高品质的钛合金。钛合金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医疗器械等领域。 3. 制备电子材料:酸溶性钛渣可以用于制备电子材料,例如制备电容器、介电材料等。由于钛在电子领域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稳定性,因此酸溶性钛渣在电子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4. 废水处理剂:由于酸溶性钛渣具有较高的酸溶解性和吸附能力,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废水处理剂。通过将酸溶性钛渣添加到废水中,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5. 硅酸盐水泥掺合料:酸溶性钛渣在水泥生产中可以作为掺合料,改善水泥的性能和品质。将适量的酸溶性钛渣掺入水泥中可以提高水泥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和耐高温性能。 总的来说,酸溶性钛渣具有诸多用途,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支持。希望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大对酸溶性钛渣的研究和开发,发掘其更多的潜在用途,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酸溶性钛渣有哪些品牌?
2024-04-15 09:54:31酸溶性钛渣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和高纯度的钛合金产品,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酸溶性钛渣品牌包括: 1. 铭钛(MINGTAI) 2. 拓普特(TOPTECH) 3. 亨鑫(HENGIN) 4. 纳尔科(NanoCo)
酸溶性钛渣有哪些分类?
2024-04-15 09:54:31酸溶性钛渣主要可以分为硫酸亚铁法产生的硫酸亚铁法酸溶性钛渣和氯化亚铁法产生的氯化亚铁法酸溶性钛渣两类。 硫酸亚铁法酸溶性钛渣是利用含钛废渣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盐,然后通过高温焙烧和酸浸提取钛。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含钛废渣处理,产生的酸溶性钛渣主要是通过浸出法提取出的纯钛产品,可用于生产钛白粉、钛合金等产品。 氯化亚铁法酸溶性钛渣是通过氯化亚铁法处理含钛原料,使其转化为可溶性化合物,再通过酸浸的方式提取钛。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含钛矿石的处理,产生的酸溶性钛渣经过浸出法提取出钛后,可以用于生产钛粉、钛合金等产品。 总的来说,酸溶性钛渣主要是通过酸浸的方式提取含钛废渣或原料中的钛元素后产生的钛产品,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可以分为硫酸亚铁法产生的硫酸亚铁法酸溶性钛渣和氯化亚铁法产生的氯化亚铁法酸溶性钛渣两类。这些分类主要是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和原料来区分的。
酸溶性钛渣是什么?
2024-04-15 09:54:31酸溶性钛渣是一种工业废弃物,通常是从冶炼或生产钛合金过程中产生的钛废料。它主要由氧化钛、氧化铁、氧化铝和其他杂质组成。酸溶性钛渣在冶金工业中具有很高的酸溶性,因此可以通过酸处理过程将其溶解,从而提取其中的有价值的金属或化合物。 酸溶性钛渣可以通过酸浸、浸出或焙烧等方法进行处理。在酸浸法中,将酸溶性钛渣与盐酸或硝酸等酸性溶液反应,溶解其中的钛、铁、铝等金属,从而得到含有这些金属离子的溶液。随后可以通过沉淀、萃取、电解等方法将其中的金属分离提取出来。而在焙烧处理中,将酸溶性钛渣进行高温煅烧,使其中的有害物质被氧化或分解,得到残留物可用于再利用。 酸溶性钛渣通常含有一定量的钛金属,因此在钛合金生产中具有很高的再生价值。通过适当的处理方法,可以将其中的钛金属回收,并重新用于合金生产或其他用途。此外,酸溶性钛渣中还可能含有其他金属元素,如铁、铝等,这些元素也可以从中提取出来用于再利用。 总之,酸溶性钛渣是一种具有再生潜力的工业废弃物,通过适当的处理和回收技术,可以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原材料消耗,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酸溶性钛渣怎么熔炼?
2024-04-15 09:54:31酸溶性钛渣是一种含有钛的废料,通常由于冶炼生产过程中的残留物或回收废料而产生。熔炼是将废料进行物理或化学处理以提取有用金属的过程,在钛渣的熔炼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将酸溶性钛渣收集起来,并进行初步处理,例如粉碎或研磨,以便后续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钛渣放入熔炉中进行熔炼。熔炼时,应根据钛渣的成分和性质选择合适的熔炼方法,常见的方法包括高温熔炼、氧化熔炼和还原熔炼等。 在高温熔炼中,将钛渣与其他金属或合金放入熔炉中,在高温下进行熔融,通过熔炼炉底或者炼钢直接收集到合金液体中。这种方法适用于较高纯度的钛渣,但熔炼温度较高,能耗较大。 氧化熔炼方法是通过与氧化剂反应,将钛渣中的金属氧化为氧化物,并与氧化剂形成氧化物渣。这种方法适用于含硅、铝等氧化物较多的钛渣,但需要注意氧化渣的处理和回收。 还原熔炼方法是通过还原剂与钛渣中的氧化物反应,将金属从氧化物中还原出来。这种方法适用于较低氧化态的钛渣,能耗较高。 在钛渣的熔炼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熔炼方法,同时注意材料的选择、熔炼温度和保护气氛等因素,以确保钛渣得以有效熔炼,并提取出有用的金属。同时,在熔炼结束后,要对残渣、氧化渣等产物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酸溶性钛渣如何开采?"相关价格
名称 | 价格范围 | 均价 | 涨跌 | 单位 | 日期 |
---|---|---|---|---|---|
酸溶性钛渣(四川) | 5820-5870 | 5845 | +410 | 元/吨 | 2025-04-30 |
酸溶性钛渣(云南) | 4650-4650 | 4650 | 0 | 元/吨 | 2025-04-30 |
"酸溶性钛渣如何开采?"相关行情
"酸溶性钛渣如何开采?"相关资讯
保时捷下调全年利润预期 警告特朗普关税带来不确定性
由于美国关税扰乱了全球汽车行业,德国大众汽车旗下豪华汽车品牌保时捷周一下调了对 2025 年的一系列业绩预测。该车企预计, 今年利润率将下滑至个位数,并警告称,美国关税带来不确定性 。 保时捷预计, 今年全年销售回报率将降至6.5%,低于此前至少10%的预期 。该车企还将其 全年营收预期从之前的390亿欧元至400亿欧元下调至370亿欧元至380亿欧元 ;预计全年汽车EBITDA利润率为16.5%-18.5%,公司原本预计为19%-21%。 关税带来不确定性 保时捷表示,美国关税打击了其4月份的销售,并将影响5月份的业绩, 但该车企无法估计5月份之后的任何影响 。 “目前还无法对(关税对)本财年的影响做出可靠的评估。” 保时捷表示。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的决定让保时捷陷入了困境。受Macan和卡宴SUV强劲需求的提振,美国最近成为保时捷最大的销售市场。但该车企在北美没有生产能力,完全依赖从欧洲进口。 眼下,欧洲各大汽车制造商都在努力应对不断加剧的贸易紧张局势。 法拉利已宣布将其部分车型在美国的售价上调约10%,而梅赛德斯-奔驰正考虑从美国市场撤回其入门级车型的销售。雷诺上周表示,可能会推迟在美国推出其Alpine跑车品牌。 除了特朗普贸易战造成的混乱之外,需求下滑也迫使保时捷重新调整了战略。该品牌已经换掉了主要董事会成员,并同意在德国裁员以降低成本。 在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中国,保时捷面临着来自比亚迪等本土汽车制造商的激烈竞争,市场份额受到蚕食。 由于电动汽车需求低迷,保时捷已决定今年投入8亿欧元,以扩大其产品组合,推出更多内燃机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3月份,该公司将中期销售回报率目标从此前的19%下调至15%至17%。 保时捷表示,电动汽车需求低迷意味着其将不再与通过旗下子公司Cellforce独立扩大高性能电池的生产,今年一次性电池成本将上升至13亿欧元。 本周二(4月29日),保时捷将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
2025-04-29 13:21:30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推进动力电池耐久性、热管理系统等标准审查
4月28日,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其中,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推动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等标准发布及动力电池安全要求标准实施,推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等标准审查报批,开展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预研,持续提升电动汽车安全水平。推进动力电池耐久性、热管理系统等标准审查报批,加快全固态电池、动力电池在役检测、动力电池标识标签等标准研制,不断优化动力电池性能要求。加快驱动电机系统效率试验方法标准制定,开展分布式驱动电机系统、混合动力系统、车载氢系统等标准预研,强化关键系统部件质量要求。推动商用车换电安全要求标准发布实施,加快充电性能、底盘换电、换电兼容性测试等标准制定,开展商用车兆瓦级充电标准预研,提升电动汽车使用便利性。 以下是具体原文: 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要求,按照《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健全标准体系、提升标准质效、强化实施应用,发挥标准引领保障作用,以标准助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年度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一、着眼全局,构建标准体系“四梁八柱” (一)强化汽车标准体系顶层设计。 总结汽车行业“十四五”技术标准体系落实情况,系统性开展实施效果评估。启动汽车行业“十五五”技术标准体系编制工作,推动构建覆盖产业链全链条、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体系。 (二)优化完善重点标准体系建设。 持续加强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统筹规划,提升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实施预期。健全完善并落实智能网联汽车、汽车芯片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不断优化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加快汽车双碳标准体系落地,推动汽车整车通用、系统部件等标准体系迭代更新。 (三)前瞻布局前沿领域标准研究。 分析评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场景,识别研判未来汽车标准化发展方向,推动制定及发布车用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电动汽车换电等标准子体系,启动数据治理及应用等新领域标准体系建设,超前开展飞行汽车等新业态标准化需求研究。 (四)加快推进标准国际化战略。 研究确定汽车标准国际化的工作方向和实施路径,稳步推进国际标准化项目培育、中国汽车标准海外应用等重点工作,打造开放创新的全球合作生态,培养一支懂标准、懂外语、懂规则的复合型国际标准化人才队伍,持续提升国际标准贡献度和影响力。 二、紧跟前沿,绘就新兴领域“标准蓝图” (五)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 推动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等标准发布及动力电池安全要求标准实施,推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等标准审查报批,开展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预研,持续提升电动汽车安全水平。推进动力电池耐久性、热管理系统等标准审查报批,加快全固态电池、动力电池在役检测、动力电池标识标签等标准研制,不断优化动力电池性能要求。加快驱动电机系统效率试验方法标准制定,开展分布式驱动电机系统、混合动力系统、车载氢系统等标准预研,强化关键系统部件质量要求。推动商用车换电安全要求标准发布实施,加快充电性能、底盘换电、换电兼容性测试等标准制定,开展商用车兆瓦级充电标准预研,提升电动汽车使用便利性。 (六)强化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供给。 推动自动驾驶设计运行条件、自动泊车、自动驾驶仿真测试等标准批准发布及实施,加快自动驾驶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研制,构建自动驾驶系统安全基线。加快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修订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标准,推动倒车辅助等标准研制,提升驾驶辅助产品安全水平。加快LTE-V2X直连通信车载信息交互系统标准宣贯实施,推进列队跟驰、数字钥匙、网联信息辅助等标准制定,促进网联功能加速应用。推动信息安全工程等标准发布实施,加快推进汽车密码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完成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汽车安全漏洞分类分级标准审查,加快重要数据识别标准研制,提升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推进智能座舱功能评价、交互安全、生物滞留监测等标准研制,完善智能座舱和人机交互标准体系,开展车用人工智能标准预研,引领新技术融合应用。 (七)加快汽车芯片标准制修订。 加快汽车芯片环境及可靠性通用规范、信息安全、一致性检验等标准制定,完善汽车芯片基础评价方法。推动安全芯片、电动汽车用功率驱动芯片等标准发布实施,完成智能座舱计算芯片、卫星定位芯片、红外热成像芯片、底盘控制芯片等标准审查报批,加快推进控制芯片、传感芯片、通信芯片、存储芯片等产品标准研制,满足汽车芯片产品选型匹配应用需求。 (八)推进汽车电子标准研究。 持续完善汽车电磁兼容标准体系,推动道路车辆电磁兼容强制性国家标准审查报批,公开征求静电放电等标准意见,推动整车天线OTA、电磁环境适应性等电磁兼容标准研制。加快自动驾驶系统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电池管理系统功能安全等标准研制,提升关键系统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水平。开展电子设备加速试验可靠性标准预研,推动IP等级、环境评价标准修订,提升电气及电子设备质量水平。推动车载MEMS激光雷达和前方视野辅助等标准审查报批,公开征求车载显示终端等标准意见,加快车载无线广播接收系统和车载惯导标准研制,规范车载电子部件产品性能。 (九)加强汽车绿色低碳标准研制。 推动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限值等标准发布实施,加快乘用车车载能源消耗量监测、轻型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利用系数、车辆预测性巡航控制系统评价等标准研制,开展重型商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评价、氢(氨)发动机汽车技术规范、汽车节能分类分级等标准预研,持续促进汽车节能减排。推动道路车辆温室气体管理术语和定义、产品碳足迹标识以及道路车辆、乘用车相关重点产品碳足迹等标准发布实施,推进发动机制造企业、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等企业碳排放核算和发动机产品碳足迹标准审查报批,加快整车制造企业碳排放核算以及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产品碳足迹标准研制,开展汽车产品电子标识、再生材料使用、报废汽车资源综合利用等碳减排技术标准预研,为汽车碳排放管理提供支撑。 三、助力转型,注入传统产业“升级动能” (十)强化汽车安全标准底线支撑。 推动危险货物运输车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加快客车结构安全要求、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等强制性国家标准研制,推进操纵件指示器以及车辆视野等标准修订,促进一般安全领域标准提档升级。推动侧面碰撞、后面碰撞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加快转向机构防伤害、前方视野等标准研制,推动汽车座椅、侧面和后下部防护等标准修订预研,提升乘员保护、车辆防护、道路使用者保护等被动安全领域产品技术水平。加快乘用车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系列标准制修订,推进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制动辅助系统等标准研制,启动商用车及挂车制动标准修订工作,促进主动安全领域技术升级。 (十一)夯实汽车通用标准基础支撑。 加快开展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等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推动主挂匹配、电动挂车等标准制修订预研,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开展试验方法、可靠性、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人机工程等标准制修订研究,持续促进汽车质量提升。推进基础件、基础要素、防腐蚀耐老化、轻量化等基础领域重点标准研究。 (十二)深入开展用户体验标准化研究。 开展隐藏式门把手、主动预紧式安全带、大角度座椅以及车内提示音等新产品技术与标准研究,做好标准预研工作,强化标准立项可行性论证。开展灯光智能投射标准研究,提升车辆照明技术水平和车辆与道路其他使用者的交互能力。 四、内外接轨,拓展标准国际“合作空间” (十三)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 持续开展国际标准跟踪研究,不断提高汽车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关键技术指标的一致性程度,实现汽车行业国际标准转化率达85%以上。大力推进汽车行业国家标准外文版编译工作,强制性国家标准原则上“应译尽译”,加快发布一批新能源汽车外文版标准,助力优势产业“走出去”。鼓励开展在国家标准制修订中,同步提出相应国际标准提案建议。 (十四)深化汽车技术法规制定协调。 全面跟踪联合国世界车辆协调论坛(WP.29)动态及趋势,切实履行《1998年协定书》缔约国义务及自动驾驶与网联车辆工作组(GRVA)、自动驾驶系统非正式工作组(ADS IWG)、电动汽车与环境非正式工作组(EVE IWG)副主席等职责,牵头自动驾驶系统、车载电池耐久性等重点法规研制工作,持续提升国际法规协调工作的参与度与贡献度。 (十五)全面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 切实履自动驾驶测试场景、汽车感知传感器、电动汽车换电等国际标准工作组召集人职责,加快推进车载雷达、燃料电池系统、电动汽车换电等国际标准研制,重点推动电动汽车动力性、乘用车外部保护、电磁兼容等国际标准立项,持续提升中国标准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十六)巩固扩大全球伙伴关系。 加强与东盟国家标准法规交流合作,“以点带面”推动落实“中国东盟先进汽车标准法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拓展和深化与欧洲、中亚、非洲、南美洲等相关国家在汽车标准法规领域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发挥中国汽车标准国际化中心(日内瓦)支点与辐射作用,扩大与相关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 五、守正创新,提升汽车标准“治理效能” (十七)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 贯彻落实《以标准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等文件部署,高质高效完成相关标准研制任务,同步加强标准宣传推广和实施。建立国家重大战略、产业政策主动对接机制,推动标准与战略、规划、政策同部署、同落实,强化标准与汽车企业和产品准入管理高效衔接。 (十八)加强标准与技术创新互动。 落实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部署要求,开展标准前瞻布局预研究,加强阶段性成果总结,加快新技术、新功能、新产品标准研制。围绕新兴领域,瞄准汽车产业链关键环节、应用场景、核心技术和产品,同步加快推进关键标准制修订,或试点标准先行模式,按照“产品分代、技术分级、研制分期”的思路,超前开展先进适用标准研制。 (十九)推动组织建设升级焕新。 启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优化委员构成,积极纳入创新能力强、标准化经验丰富的企业、行业组织和技术机构,提高委员单位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持续加强组织建设,强化委员分类管理及服务,优化完善汽标委专题研讨会机制,充分调动委员及委员单位工作积极性。 (二十)提升汽车标准管理质效。 健全标准立项预评估机制,紧盯标准立项、征求意见、技术审查、标准报批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压实责任、提高标准论证及编制质量。构建重要急需标准全流程绿色通道,进一步压缩标准审批报送周期,提高整体制定效率。扎实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根据行业发展速度、技术迭代频率及政策变化,适当缩短复审周期,促进标准迭代更新。探索推进“人工智能+汽车标准化”,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汽车标准化建设。 (二十一)强化汽车标准宣传推广。 综合运用一图读懂、标准云课等新媒体传播形式,多角度全方面加强标准宣传。持续扩大标准宣贯及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企业标准化经验总结和宣传推广。聚焦汽车标准化客观实际,创新工作机制模式,持续开展汽车标准化理论政策研究及实践应用。主动介绍汽车标准化工作成果,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引导社会公众建立正确理念认识。 (二十二)深化汽车标准协同联动。 不断深化汽车与能源、信息通信、智能交通、交通管理等相关行业的交流合作,加强跨行业、跨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协作,压实双归口工作实效。广泛征求相关方意见建议,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同步研究可操作性、可实施性,加强相关实施管理部门工作协调,保障标准顺利落地实施。进一步强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的有效衔接和协调配套,优化汽车标准供给结构,形成协同有序、互融互促的良好局面。 (二十三)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 持续组织开展汽车标准化青年专家选培、大学生汽车标准创新大赛、汽车标准化国际青年工程师交流项目等汽车标准化人才培养工程系列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强化汽车标准化人才培养,为汽车标准化人才搭建交流实践平台。出版汽车标准化教材并推动在高校应用推广,为汽车标准化做好人才储备。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2025-04-29 10:35:05【4.29锂电快讯】工信部:推进动力电池耐久性、热管理系统等标准审查报批
【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推进动力电池耐久性、热管理系统等标准审查报批】 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其中,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推动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等标准发布及动力电池安全要求标准实施,推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等标准审查报批,开展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预研,持续提升电动汽车安全水平。推进动力电池耐久性、热管理系统等标准审查报批,加快全固态电池、动力电池在役检测、动力电池标识标签等标准研制,不断优化动力电池性能要求。加快驱动电机系统效率试验方法标准制定,开展分布式驱动电机系统、混合动力系统、车载氢系统等标准预研,强化关键系统部件质量要求。推动商用车换电安全要求标准发布实施,加快充电性能、底盘换电、换电兼容性测试等标准制定,开展商用车兆瓦级充电标准预研,提升电动汽车使用便利性。 》点击查看详情 【内蒙古:自治区按照新能源汽车国家同期补助标准1∶0.5比例给予新能源汽车购置补助】 《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4月28日发布。其中提出,自治区(自治区本级财政和盟市财政补助之和)按照新能源汽车国家同期补助标准1∶0.5比例给予新能源汽车购置补助,自治区补助部分由自治区财政和盟市财政各承担50%,国家、自治区、盟市三级财政补贴总额不超过车辆销售价格的60%。专项资金只补助2022年底前购买的新能源汽车,补助要求按照财政部等四部委《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21〕466号)有关规定执行。 【成都出台20项政策 打造现代一流电网】 成都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增强成都市电力保障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加快电网项目建设、加快分布式光伏和新型储能项目建设、鼓励多能互补能源供应、提升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车网互动水平等八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行二十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成都市电力保障能力,助力成都电网打造成为现代一流电网。 【保时捷中国回应“考虑在华停售电动汽车”传闻:系误读 保时捷在中国仍将全速推进电动化进程】 针对“保时捷考虑在华停售电动汽车”的传闻,保时捷中国晚间回应表示,“这是误读,保时捷在中国仍将全速推进电动化进程,也将加快提供产品数智化本土解决方案。我们下一款电动车型将迎来全新的纯电动Cayenne。” 【保时捷预计全年营收370亿-380亿欧元 低于此前预期】 保时捷预计全年营收370亿-380亿欧元,公司原本预计390亿-400亿欧元;预计全年汽车EBITDA利润率16.5%-18.5%,公司原本预计19%-21%;预计全年机器人操作系统(ROS)运营利润率6.5%-8.5%,公司原本预计10%-12%。 【博俊科技:拟10亿元在金华建设汽车轻量化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 博俊科技(300926.SZ)公告称,公司拟在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汽车轻量化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额拟为10亿元。为确保项目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公司拟设立全资子公司浙江博俊科技有限公司实施该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新公司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销售等。项目建设周期为自土地交地之日起30个月内通过竣工验收。项目旨在加快公司汽车零部件轻量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公司在长三角地区的生产与供货能力,促进产能分布的区域优化。 相关阅读: SMM:2030年全球储能市场需求或达470GWh左右 各市场有何表现? 3月电池材料进出口数据出炉 锂辉石碳酸锂进口环比一减一增 表现如何【SMM专题】 电解钴现货报价继续上涨 原料高企致部分冶炼厂减产 这一钴盐价或仍坚挺【周度观察】 【SMM分析】一文回顾本周废旧现货价格走势(2025.4.21-2025.4.27) 【SMM锰矿周评】市场采买冷清 现货价格承压下行 【SMM分析】碳酸锂市场周度回顾:需求难达增量预期 周跌超千元 ! 【SMM分析】锂矿4.21--4.25周度行情 【SMM分析】氢氧化锂4.21-4.25 周度行情 【SMM分析】近期电解液价格(2025.4.21-2025.4.24) 【SMM分析】04.17-04.24,储能电芯周度价格走势分析 【SMM分析】本周 四氧化三钴现货价格小幅下滑 【SMM分析】本周三元材料价格进一步回落 【SMM分析】本周三元前驱体价格小幅反弹 【SMM分析】电解钴现货价格小幅上涨 【SMM分析】钴中间品现货价格稳定运行 【SMM分析】本周 氯化钴价格出现小幅上涨 【SMM分析】硫酸钴现货价格暂稳运行,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SMM分析】本周动力电芯价格整体持稳,三元体系需求承压涨势乏力 【SMM分析】本周负极材料价格保持稳定走势 【SMM分析】本周负极原料焦价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行 【SMM分析】供需格局和成本均未出现明显波动 本周石墨化委外价格持稳运行 4月21日至4月25日磷酸铁锂市场情况【SMM分析】 【SMM分析】2025年3月中国未锻轧钴出口量、出口均价环比大幅增长 【SMM分析】3月钴中间品进口量同环比均上行 【SMM分析】超充技术争锋:宁德时代VS比亚迪 【SMM分析】津巴布韦Step Aside锂矿项目启动资产变现:聚焦战略调整与市场机遇 2025(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圆满落幕!看大咖云集共商行业热点! SMM:全球磷酸铁锂产量有望持续提升 后续价格仍受碳酸锂影响较大【新能源峰会】 【SMM分析】3月国内锂辉石进口共计53.45万实物吨 【SMM数据】2025年3月六氟磷酸锂进出口数据 3月磷酸铁锂材料进出口情况【SMM分析】 【SMM分析】3月三元正极进出口量出炉,进口环增31%,出口环增36% 【SMM分析】3月市场回暖 人造石墨出口增加 【SMM分析】三元前驱体3月出口情况解析
2025-04-29 09:41:07工信部:加快自动驾驶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研制
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强化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供给。推动自动驾驶设计运行条件、自动泊车、自动驾驶仿真测试等标准批准发布及实施,加快自动驾驶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研制,构建自动驾驶系统安全基线。加快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修订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标准,推动倒车辅助等标准研制,提升驾驶辅助产品安全水平。加快LTE-V2X直连通信车载信息交互系统标准宣贯实施,推进列队跟驰、数字钥匙、网联信息辅助等标准制定,促进网联功能加速应用。推动信息安全工程等标准发布实施,加快推进汽车密码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完成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汽车安全漏洞分类分级标准审查,加快重要数据识别标准研制,提升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推进智能座舱功能评价、交互安全、生物滞留监测等标准研制,完善智能座舱和人机交互标准体系,开展车用人工智能标准预研,引领新技术融合应用。 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要求,按照《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健全标准体系、提升标准质效、强化实施应用,发挥标准引领保障作用,以标准助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年度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一、着眼全局,构建标准体系“四梁八柱” (一)强化汽车标准体系顶层设计。总结汽车行业“十四五”技术标准体系落实情况,系统性开展实施效果评估。启动汽车行业“十五五”技术标准体系编制工作,推动构建覆盖产业链全链条、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体系。 (二)优化完善重点标准体系建设。持续加强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统筹规划,提升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实施预期。健全完善并落实智能网联汽车、汽车芯片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不断优化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加快汽车双碳标准体系落地,推动汽车整车通用、系统部件等标准体系迭代更新。 (三)前瞻布局前沿领域标准研究。分析评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场景,识别研判未来汽车标准化发展方向,推动制定及发布车用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电动汽车换电等标准子体系,启动数据治理及应用等新领域标准体系建设,超前开展飞行汽车等新业态标准化需求研究。 (四)加快推进标准国际化战略。研究确定汽车标准国际化的工作方向和实施路径,稳步推进国际标准化项目培育、中国汽车标准海外应用等重点工作,打造开放创新的全球合作生态,培养一支懂标准、懂外语、懂规则的复合型国际标准化人才队伍,持续提升国际标准贡献度和影响力。 二、紧跟前沿,绘就新兴领域“标准蓝图” (五)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推动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等标准发布及动力电池安全要求标准实施,推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等标准审查报批,开展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预研,持续提升电动汽车安全水平。推进动力电池耐久性、热管理系统等标准审查报批,加快全固态电池、动力电池在役检测、动力电池标识标签等标准研制,不断优化动力电池性能要求。加快驱动电机系统效率试验方法标准制定,开展分布式驱动电机系统、混合动力系统、车载氢系统等标准预研,强化关键系统部件质量要求。推动商用车换电安全要求标准发布实施,加快充电性能、底盘换电、换电兼容性测试等标准制定,开展商用车兆瓦级充电标准预研,提升电动汽车使用便利性。 (六)强化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供给。推动自动驾驶设计运行条件、自动泊车、自动驾驶仿真测试等标准批准发布及实施,加快自动驾驶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研制,构建自动驾驶系统安全基线。加快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修订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标准,推动倒车辅助等标准研制,提升驾驶辅助产品安全水平。加快LTE-V2X直连通信车载信息交互系统标准宣贯实施,推进列队跟驰、数字钥匙、网联信息辅助等标准制定,促进网联功能加速应用。推动信息安全工程等标准发布实施,加快推进汽车密码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完成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汽车安全漏洞分类分级标准审查,加快重要数据识别标准研制,提升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推进智能座舱功能评价、交互安全、生物滞留监测等标准研制,完善智能座舱和人机交互标准体系,开展车用人工智能标准预研,引领新技术融合应用。 (七)加快汽车芯片标准制修订。加快汽车芯片环境及可靠性通用规范、信息安全、一致性检验等标准制定,完善汽车芯片基础评价方法。推动安全芯片、电动汽车用功率驱动芯片等标准发布实施,完成智能座舱计算芯片、卫星定位芯片、红外热成像芯片、底盘控制芯片等标准审查报批,加快推进控制芯片、传感芯片、通信芯片、存储芯片等产品标准研制,满足汽车芯片产品选型匹配应用需求。 (八)推进汽车电子标准研究。持续完善汽车电磁兼容标准体系,推动道路车辆电磁兼容强制性国家标准审查报批,公开征求静电放电等标准意见,推动整车天线OTA、电磁环境适应性等电磁兼容标准研制。加快自动驾驶系统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电池管理系统功能安全等标准研制,提升关键系统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水平。开展电子设备加速试验可靠性标准预研,推动IP等级、环境评价标准修订,提升电气及电子设备质量水平。推动车载MEMS激光雷达和前方视野辅助等标准审查报批,公开征求车载显示终端等标准意见,加快车载无线广播接收系统和车载惯导标准研制,规范车载电子部件产品性能。 (九)加强汽车绿色低碳标准研制。推动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限值等标准发布实施,加快乘用车车载能源消耗量监测、轻型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利用系数、车辆预测性巡航控制系统评价等标准研制,开展重型商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评价、氢(氨)发动机汽车技术规范、汽车节能分类分级等标准预研,持续促进汽车节能减排。推动道路车辆温室气体管理术语和定义、产品碳足迹标识以及道路车辆、乘用车相关重点产品碳足迹等标准发布实施,推进发动机制造企业、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等企业碳排放核算和发动机产品碳足迹标准审查报批,加快整车制造企业碳排放核算以及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产品碳足迹标准研制,开展汽车产品电子标识、再生材料使用、报废汽车资源综合利用等碳减排技术标准预研,为汽车碳排放管理提供支撑。 三、助力转型,注入传统产业“升级动能” (十)强化汽车安全标准底线支撑。推动危险货物运输车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加快客车结构安全要求、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等强制性国家标准研制,推进操纵件指示器以及车辆视野等标准修订,促进一般安全领域标准提档升级。推动侧面碰撞、后面碰撞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加快转向机构防伤害、前方视野等标准研制,推动汽车座椅、侧面和后下部防护等标准修订预研,提升乘员保护、车辆防护、道路使用者保护等被动安全领域产品技术水平。加快乘用车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系列标准制修订,推进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制动辅助系统等标准研制,启动商用车及挂车制动标准修订工作,促进主动安全领域技术升级。 (十一)夯实汽车通用标准基础支撑。加快开展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等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推动主挂匹配、电动挂车等标准制修订预研,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开展试验方法、可靠性、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人机工程等标准制修订研究,持续促进汽车质量提升。推进基础件、基础要素、防腐蚀耐老化、轻量化等基础领域重点标准研究。 (十二)深入开展用户体验标准化研究。开展隐藏式门把手、主动预紧式安全带、大角度座椅以及车内提示音等新产品技术与标准研究,做好标准预研工作,强化标准立项可行性论证。开展灯光智能投射标准研究,提升车辆照明技术水平和车辆与道路其他使用者的交互能力。 四、内外接轨,拓展标准国际“合作空间” (十三)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持续开展国际标准跟踪研究,不断提高汽车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关键技术指标的一致性程度,实现汽车行业国际标准转化率达85%以上。大力推进汽车行业国家标准外文版编译工作,强制性国家标准原则上“应译尽译”,加快发布一批新能源汽车外文版标准,助力优势产业“走出去”。鼓励开展在国家标准制修订中,同步提出相应国际标准提案建议。 (十四)深化汽车技术法规制定协调。全面跟踪联合国世界车辆协调论坛(WP.29)动态及趋势,切实履行《1998年协定书》缔约国义务及自动驾驶与网联车辆工作组(GRVA)、自动驾驶系统非正式工作组(ADS IWG)、电动汽车与环境非正式工作组(EVE IWG)副主席等职责,牵头自动驾驶系统、车载电池耐久性等重点法规研制工作,持续提升国际法规协调工作的参与度与贡献度。 (十五)全面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切实履自动驾驶测试场景、汽车感知传感器、电动汽车换电等国际标准工作组召集人职责,加快推进车载雷达、燃料电池系统、电动汽车换电等国际标准研制,重点推动电动汽车动力性、乘用车外部保护、电磁兼容等国际标准立项,持续提升中国标准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十六)巩固扩大全球伙伴关系。加强与东盟国家标准法规交流合作,“以点带面”推动落实“中国东盟先进汽车标准法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拓展和深化与欧洲、中亚、非洲、南美洲等相关国家在汽车标准法规领域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发挥中国汽车标准国际化中心(日内瓦)支点与辐射作用,扩大与相关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 五、守正创新,提升汽车标准“治理效能” (十七)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贯彻落实《以标准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等文件部署,高质高效完成相关标准研制任务,同步加强标准宣传推广和实施。建立国家重大战略、产业政策主动对接机制,推动标准与战略、规划、政策同部署、同落实,强化标准与汽车企业和产品准入管理高效衔接。 (十八)加强标准与技术创新互动。落实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部署要求,开展标准前瞻布局预研究,加强阶段性成果总结,加快新技术、新功能、新产品标准研制。围绕新兴领域,瞄准汽车产业链关键环节、应用场景、核心技术和产品,同步加快推进关键标准制修订,或试点标准先行模式,按照“产品分代、技术分级、研制分期”的思路,超前开展先进适用标准研制。 (十九)推动组织建设升级焕新。启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优化委员构成,积极纳入创新能力强、标准化经验丰富的企业、行业组织和技术机构,提高委员单位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持续加强组织建设,强化委员分类管理及服务,优化完善汽标委专题研讨会机制,充分调动委员及委员单位工作积极性。 (二十)提升汽车标准管理质效。健全标准立项预评估机制,紧盯标准立项、征求意见、技术审查、标准报批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压实责任、提高标准论证及编制质量。构建重要急需标准全流程绿色通道,进一步压缩标准审批报送周期,提高整体制定效率。扎实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根据行业发展速度、技术迭代频率及政策变化,适当缩短复审周期,促进标准迭代更新。探索推进“人工智能+汽车标准化”,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汽车标准化建设。 (二十一)强化汽车标准宣传推广。综合运用一图读懂、标准云课等新媒体传播形式,多角度全方面加强标准宣传。持续扩大标准宣贯及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企业标准化经验总结和宣传推广。聚焦汽车标准化客观实际,创新工作机制模式,持续开展汽车标准化理论政策研究及实践应用。主动介绍汽车标准化工作成果,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引导社会公众建立正确理念认识。 (二十二)深化汽车标准协同联动。不断深化汽车与能源、信息通信、智能交通、交通管理等相关行业的交流合作,加强跨行业、跨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协作,压实双归口工作实效。广泛征求相关方意见建议,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同步研究可操作性、可实施性,加强相关实施管理部门工作协调,保障标准顺利落地实施。进一步强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的有效衔接和协调配套,优化汽车标准供给结构,形成协同有序、互融互促的良好局面。 (二十三)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持续组织开展汽车标准化青年专家选培、大学生汽车标准创新大赛、汽车标准化国际青年工程师交流项目等汽车标准化人才培养工程系列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强化汽车标准化人才培养,为汽车标准化人才搭建交流实践平台。出版汽车标准化教材并推动在高校应用推广,为汽车标准化做好人才储备。
2025-04-29 08:49:05不要被短期反弹所迷惑!高盛警告:美元正遭遇结构性贬值
一句话:不确定性不会很快消失,不要被短期的抛售缓解所迷惑...... 这是高盛FICC团队分析师Rikin Shah在周末发表的研报中提出的最新观点。 Shah认为,虽然目前美国的硬数据仍然坚挺,劳动力市场数据尚未显示出迫在眉睫的预警信号,而进一步削减关税或达成“贸易协议”的消息可能为短期市场注入缓解情绪。但需警惕的是, 风险尚未解除——如果我们正走向一段更为严重的增长疲软时期,那么这种疲软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会显现。 Shah提到了近来美国硬数据没有出现明显滑坡,反而保持稳健的几点原因: 例如,企业提前采购可能在3月和4月部分时段反而推高了支出数据——正如当前所见。而由于劳动力市场的波动更可能来自招聘放缓,而非大规模裁员,初请失业金人数作为预警信号的作用也可能比往常更弱。 高盛团队认为,特朗普政策带来的经济负效应,可能需到5月中旬或6月初才会更为清晰地显现。 而鉴于政策不确定性很高,消费者和企业信心处于低位, 高盛全球投资研究部门(GIR)仍预测未来12个月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高达45%。 与此同时,尽管特朗普政府此前暂停了对部分国家加征对等关税90天,并采取了其他一些豁免措施,但大量关税仍然存在——即使进行谈判,也很难看到出现低于10%基准关税的逆转可能。而这一税率本身已足够显著。 美联储正“被动”应对 高盛报告指出,鉴于关税带来的通胀影响,以及贸易和财政政策最终路径的不确定性,美联储目前正处于被动应对而非主动布局的心态。 这与特朗普第一轮贸易战时期形成鲜明对比——当时美联储降息的门槛较低。 Shah表示,目前多数美联储官员(包括主席鲍威尔)都强调需保持通胀预期锚定。因此,美联储可能需要看到硬数据实际走弱——尤其是劳动力市场恶化才会行动。若失业率确实明显上升,美联储的双重使命将触发快速反应。 高盛认为,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美联储可以快速大幅降息 ——降息规模超过200个基点。这一情景已导致市场定价美联储政策在2026年下半年和2027年会出现更大的反转,而 目前的难点在于确定第一次降息的时机 : 我们正处于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艰难时期:1)关税谈判结果未明;2)关税对全球增长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未知。即使出现短期缓解,仍需谨记不确定性未散。若市场因短期数据韧性而放松警惕,则应考虑增加下行风险敞口。 美元贬值是结构性的 高盛团队认为,尽管关税相关消息(特别是潜在协议)可能引发汇率波动,但长期来看美元贬值趋势势将持续。 美元是应对美国关税、不确定性和衰退风险最自然的调节工具——本轮关税的广泛且单边的性质强化了这一逻辑。 当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成为价格接受者,若供应链或消费者短期缺乏弹性,美元可能需要贬值来实现调整。而更深层逻辑在于:近年美元强势源于美国资产超额回报驱动的私人资本流入。 首先,大量杠杆投资者以非对冲方式持有美元资产——对冲比率存在巨大提升空间。 其次,即便现有美元资产持有者不主动减持,未来边际需求也可能转向。美国资产的过度配置耗费了数年时间才形成,也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平仓。而过去,私人资本流入美国,一直是美元汇率走强的关键驱动因素。 注:美元资产在全球组合投资中所占份额 事实上,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近来也曾表示: 美元实际汇率仍比1973年浮动汇率时代以来的均值高出近两个标准差。历史上仅有的两次类似的高估时期——1980年代中期和2000年代初,最终均以美元约25-30%的贬值告终。 注:红线为1973年至2025年的平均值 IMF估计,非美投资者目前持有多达22万亿美元美国资产。因此,一旦非美投资者决定减少它们在美国的投资敞口,几乎肯定会导致美元大幅贬值……而 即使仅仅出现非美投资者不愿增持美国投资组合的局面,也可能会对美元造成压力。
2025-04-28 18: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