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钛粉产量
阿根廷钛粉产量大概数据
时间 | 品名 | 产量范围 | 单位 |
---|---|---|---|
2015 | 钛粉 | 2000-2500 | 吨 |
2016 | 钛粉 | 2200-2700 | 吨 |
2017 | 钛粉 | 2300-2800 | 吨 |
2018 | 钛粉 | 2400-2900 | 吨 |
2019 | 钛粉 | 2500-3000 | 吨 |
阿根廷钛粉产量行情
阿根廷钛粉产量资讯
重庆钛业钛白粉质量指标稳定提升
2025年以来,攀钢集团重庆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钛业”)坚持“均衡、稳定、经济、高效”原则组织生产,优化以回转窑为中心的生产管控模式,强化工序协同,推进全流程均衡稳定生产,4月份,钛白粉颜料性能合格率等3项指标均达目标值。 产量与质量齐头并进。1—4月份,重庆钛业钛白粉质量稳定提升,3项质量指标均达标。值得关注的是,钛白粉颜料性能合格率达100%,R-298钛白粉水性细度合格率较2024年提升0.15%,塑料专用型钛白粉应用性能合格率较2024年提升7.89%。 坚守质量底线,擦亮钛白粉品牌。重庆钛业以稳质提质为主线,坚决筑牢产品质量底线。该公司制订了《提升产品竞争力工作方案》,明确产品质量提升目标与措施,并持续深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质量文化培育,通过强化生产全过程质量监管,严格把控原材料入厂、关键工序、产品出厂等质量关口,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优化生产管控,释放产能效能。重庆钛业以保障生产均衡稳定运行为目标,充分激活产线潜能,实现产能有效释放。该公司通过抓好岗位自主管理、专业点检与专业维修相结合的全员设备管理模式,完善关键设备运行台账与维护机制,提升设备对生产的保障能力;加强公辅系统协同管控,科学调度制酸、制水、锅炉、汽机等公辅系统运行,为主线生产提供坚实支撑;加强生产过程管控,实时监测关键运行指标,精准分析生产数据,提升生产管控精度与运行效率。 随着产品质量的持续提升和产能的充分释放,重庆钛业的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未来,重庆钛业将以质量为根基、以创新为驱动,持续优化生产管控体系,深化品牌建设,为市场提供更高品质的钛白粉产品及解决方案。
2025-05-20 21:25:18宝钛集团:2024年宝钛集团钛材产量突破4万吨 亩均总产值达700.77万元
在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的当下,如何让每一寸土地释放最大价值,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作为我国钛工业的领军企业,宝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钛集团”)锚定“建设世界一流专业领军企业”目标,围绕亩均效益提升,开展系列改革,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突破技术创新、加速智能化升级、实施绿色低碳改造等多维举措,实现了亩均效益的持续跃升,激活了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2024年,宝钛集团钛材产量突破4万吨,亩均总产值达700.77万元,亩均税收达21.33万元。 优化土地布局深挖空间价值 在宝钛老区1区东北角原闲置的土地上,挖掘机、起重机正在加紧作业。据宝钛集团规划发展部主任郑博龙介绍,这里正在建设年产3000吨中间合金增产扩容项目。该项目将新建10268平方米厂房,新增大型烘料系统、混配料系统、自动喷砂设备、破碎系统、空压系统等生产设备。该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新增产值7.45亿元,年均净利润0.47亿元。 年产3000吨中间合金增产扩容项目的建设,是宝钛集团激活土地资源潜能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宝钛集团针对全层级107宗土地,开展了详细的信息收集与权证信息核实工作。针对全部土地信息及原深井、液化气站占地等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全面梳理登记,实现系统动态管理,确保土地信息实时更新。在土地利用创新管理过程中,宝钛集团严格遵循“统筹规划、逐级审批、合法合规、有利企业”的原则,从优化产业布局入手,在现有土地上实施增产扩容,科学合理调整现有产业和项目布局,使产业衔接更加顺畅和高效,真正实现“寸土”生“寸金”的目标。 坚持创新驱动提高产出质效 提升亩均效益,核心在于提升单位土地上的产出质效。宝钛集团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擎,通过技术突破与装备迭代,推动传统生产模式向高附加值、高效率方向转型,实现土地资源的价值倍增。2024年,宝钛集团持续补全建强产业链,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7项,累计完成投资5.29亿元;统筹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部署实施国家重点研发项目52项,其中,“国之重器”项目28项,实施工艺改进项目47项;在技术创新领域,燃料电池双极板用0.1mm带材轧制和连续退火工艺、多牌号航空和海洋用超长超宽大单重钛合金厚板制备等一批关键技术实现突破,钛材一次成品率提高0.86%,3C用丝材生产效率提升7倍,制氢用钛带成品率提升25%,国产大飞机用方棒锻造成品率提升10%。 加速智能升级赋能高效生产 在智能化改造进程中,宝钛集团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围绕智能生产管控、设备数字化运维、智能物流仓储、数据中心建设等方向,统筹推进智能化工厂(车间)建设、可视化车间示范项目建设,以及智能化产线装备购置、关键工序装备智能化改造,探索钛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应用。目前,南京宝色股份公司已成功搭建互联网智能制造管理平台,1850毫米宽幅热轧线智能化可视化工厂上线运行,管材生产线真空退火炉集中监视与控制系统建设项目完成验收……一系列智能制造项目的落地见效,有力推动了宝钛集团全链条新质生产力再造,为进一步提升亩均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构建低碳循环厚植绿色底色 1月份,宝钛集团凭借在绿色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卓越实践,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称号。该荣誉是国内绿色制造体系的最高荣誉之一,标志着宝钛集团将绿色发展深度融入“亩均效益”改革已初显成效。 近年来,宝钛集团以“理念革新、技术创新、生态协同、持续精进”为主线,积极探索实践绿色转型之路,构建了覆盖“研发—采购—生产—回收”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管理模式,为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注入绿色动能。2024年,宝钛集团绿电使用占比超3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5万吨;利用MES系统减少废料30%;依托能源管理系统年节约标煤5000吨,宝钛集团亩均效益的“含绿量”持续提升。 当前,宝钛集团正锚定“建设世界一流专业领军企业”目标,深入实施“1345”发展行动纲领,不断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用好用活有限资源,推动土地资源与产业创新的协同升级,为陕西有色金属集团打造“有色金属高新材料新名片”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5-05-20 21:20:53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钛合金连续管试制成功
近日,中国石油宝石管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石管业”)自主研发的首款钛合金连续管试制成功,填补了中国石油集团在该领域的产品空白,标志着宝石管业在高端能源管材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为深海、超深井及高腐蚀等苛刻环境油气资源开发提供了核心装备利器。 据悉,钛合金连续管密度仅为钢的57%,具有强度高、轻量化、高耐腐蚀、高疲劳等特点,与相同钢级碳钢连续管相比,可大幅提高管柱下入深度,满足油气开采过程中的钻完井、采油采气、油气集输等领域各类作业需求。 为攻克钛合金连续管制造技术难关,宝石管业组建项目团队,制订详尽的实施方案,经过反复试验和多轮试制,优选出钛合金原料,筛选出适宜的焊接材料,优化改造了全流程气体保护、成型以及焊接等关键装备。 “我们突破了钛合金冷弯成型回弹控制、高精度高能量密度高效连续激光焊接、在线气体保护退火处理等关键技术,成功试制出了公司首盘钛合金连续管,完全满足性能要求。”宝石管业首席专家赵坤说。他介绍说,本次试制,不仅大幅提升了钛合金连续管生产效率,还避免了钛合金焊接过程中焊缝容易吸氧、吸氢导致的耐蚀性能下降等问题,为我国陆地深层万米深井、苛刻腐蚀作业环境和海洋领域油气资源开发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025-05-19 13:57:31技术贴:湿化学法生产银铜微纳米粉【SMM白银大会】
5月16日,在由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主办,宁波浩顺贵金属有限公司、全达新材料(宁波)有限公司协办,福建紫金贵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惠州市怡安贵金属有限公司、江苏江山制药有限公司、郑州金泉矿冶设备有限公司、湖南盛银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伟达贵金属粉体材料有限公司、广西中马中联金跨境电商有限公司、苏州星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永兴众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IKOI S.p.A、湖南正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昆山鸿福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等赞助单位大力支持的 2025SMM(第六届)白银产业链创新大会 上,苏州星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粉体研发部主任张猛分享了湿化学法生产银铜微纳米粉。 湿化学生产银铜微纳米粉体 ►目标 吨位级提供银、铜、镍、银包铜、银包镍微纳米粉体,并确保批次稳定性 ►监测指标 形貌、尺寸、粒径分布、结晶度、比表面积、振实密度、松装密度、杂质含量电阻率、抗氧化电阻率、致密度、酸碱度、相容性…… ►难点 1、金属粉体的可控制备 参数的排列组合:反应物、温度、压强、浓度、时间、搅拌、助剂、pH… 化学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晶体生长、奥斯瓦尔德熟化… 2、体系的放大 mL/克级-----L/公斤级--------m3/吨级;三传(动量、热量、质量)一反(反应),放大效应。 3、批次稳定性 制备阶段:根据允许的数据波动范围,确定工艺窗口后处理阶段:筛分、混粉、改性.……成本问题,质检质控。 湿化学银粉 银粉生产:以硝酸银为原料,采用液相化学法制备高纯度银粉。在反应过程中可通过对温度、反应时间、还原剂用量等工艺参数来控制颗粒形貌及尺寸。 应用范围:适用于晶硅太阳能电池银浆、5G滤波器和低温电子银浆领域。 产品特性: 1.分散性好,可以与溶剂、有机相很好的融合;不易团聚,易配成浆料。2.结晶度高。3.收缩率小、填充性好。4.烧损低。5.烧结温度可调,导电性好。6.粒径分布从几十纳米到几微米可调,主要有球粉、片粉、棒粉、线粉等。 •低温烧结高活性银粉 可在150℃以下无压烧结,融成一体导电导热网络,具有优异的导电导热特性。稳定的一体导电导热网络,可实现低温烧结,高温服役。用于导电胶、导热胶、电子浆料与功能器件封装等领域。 •一维银粉 导电墨水、透明电极:高导电性、抗干扰能力强、高度稳定性、柔性强、耐曲挠。 银粉应用:光伏浆料 低接触电阻、低线电阻、高填充率、良好的印刷性和线型。 银粉应用:导电/导热胶 合作方用星翰银粉配制的导电/导热胶,体积电阻率低至10-6Qcm量级,热传导系数约10W/mk。 湿化学银包铜粉 采用置换-还原法制备包覆层致密且均匀的银包铜粉体,研发出的生产工艺可实现从亚微米到微米级、从球状、片状和棒状的高效包覆。 应用范围 (Application) 用于制备导电浆料、 导电印刷油墨、 导电胶、 薄膜开关等中低温料浆,可以代替银粉用于电子行业上。 产品特性 (Features) 1.银层均匀致密、抗氧化性强; 2.结晶度高;3.粒径集中、分散性好; 4.导电性好; 5.银含量可调。 低银含量、高致密性、高抗氧化银包铜粉体(球状、片状)的开发 14%银含量的银包铜粉置于140摄氏度的空气环境中,经过8天,电阻率有上升,最终稳定在2.3x10-5Ω•cm左右。 推测引起银包铜失效的原因:1)铜扩散到银层,2)银离子迁移,3)铜被氧化,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1)和2)在银包铜的使用条件下可忽略不计,因此我们将研发重点放在了如何抑制铜的氧化上。下图第一排为失效前,第二排为失效后。 银包铜粉包覆致密性的定量检测 HP针对铜会发生反应生产铜离子。 HP沿银层的缝隙流入铜表面,和铜进行反应,由于银包覆的致密程度不同,HP和铜的接触面大小不同,导致对铜的腐蚀作用不同,从而根据最终测得的铜离子量来反映铜的被腐蚀量,进而转换为抗氧化能力。 该体系反应迅速,易于精确检测。 同一样品随着时间的延长,颜色越来越深,说明更多的铜析出;同一时间内,不同样品,颜色越浅,析出铜越少,致密性越好;可用EDTA 精确滴定析出铜的量。 湿化学银包镍粉 相比银包铜,抗氧化性更强,可在更高温度下使用。 镍核纯度>99.95%,银壳厚度50-300nm可调,镍核与银壳层的复合结构,兼具镍的高强度和银的高导电性。 •铜粉生产:以铜盐为原料,采用液相化学法制备高纯度铜粉。在粒径上可实现纳米、亚微米和微米级可控制备;在形貌上可实现球状、片状和枝晶状的定向调节。 应用范围 (Application):用于制造多层陶瓷电容器的终端和内部电极、 电子元件的电子浆料等。 产品特性 ( Features):1.粒径集中,分散性好 2.结晶度高 3.耐氧化。 高导电性、抗氧化性单晶铜粉的开发 优异性能的关键:单晶、择优晶面 : 单晶铜电阻接近于银;(111)为择优晶面,使Cu的抗氧化性大为增强。 亚微米、纳米铜粉:室温电阻与银粉一个数量级;烧结电阻可与银粉持平;抗氧化处理后,抗氧化电阻明显提升。 此外,其还对苏州星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简介。 》点击查看2025SMM(第六届)白银产业链创新大会专题报道
2025-05-16 16:37:31中核钛白:五项举措应对行业“内卷”
近年来,随着中国钛白粉企业扩能扩产,业外企业的加盟助推,钛白粉产能不断增加,企业之间同质化竞争,市场价格低迷远低于国外产品。如何破局,化解行业“内卷”?中核华原钛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钛白”)提早谋篇、提早布局,通过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等5个方面举措,抢占新赛道,助推企业步入健康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是加强技术创新。据中核钛白总工程师张本发介绍,中核钛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一方面,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如硫酸法间隙酸解工艺升级改造为连续酸解和连续结晶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提升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另一方面,着力开发新产品,加大研发投入,与日本石原钛白粉产品对标,开发高性能、多功能化的钛白粉产品,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如开发具有抗菌、自清洁等功能的钛白粉,拓展产品的应用范围和市场份额。 二是强化品牌建设。中核钛白通过优化钛矿配比,强化生产过程管控,提升产品质量和稳定性;提供优质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口碑,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该公司通过广告宣传、参加行业展会、举办产品推广活动等方式,提高了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推动绿色发展。中核钛白不断加强能源管理,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加强对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的治理,实现达标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中核钛白积极探索钛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对酸解黑渣进行二次选矿;加强对生产过程中副产物的回收和利用,例如,对废酸进行冷冻结晶回收硫酸亚铁,再进行废酸浓缩回用硫酸,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是优化企业管理。中核钛白把好成本控制关口,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通过集中采购、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等方式,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中核钛白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团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五是拓展市场渠道。中核钛白深耕国内市场,通过加强对国内市场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客户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拓展销售渠道,加强与下游企业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此外,中核钛白加强对国际市场的开拓,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和纠纷,提高产品的出口份额;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025-05-12 15: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