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三元锰酸锂进口量
缅甸三元锰酸锂进口量大概数据
| 时间 | 品名 | 进口量范围 | 单位 |
|---|---|---|---|
| 2017 | 缅甸三元锰酸锂 | 1000-1500 | 公吨 |
| 2018 | 缅甸三元锰酸锂 | 2000-2500 | 公吨 |
| 2019 | 缅甸三元锰酸锂 | 3000-3500 | 公吨 |
| 2020 | 缅甸三元锰酸锂 | 4000-4500 | 公吨 |
| 2021 | 缅甸三元锰酸锂 | 5000-5500 | 公吨 |
缅甸三元锰酸锂进口量行情
缅甸三元锰酸锂进口量资讯
全球DRAM销售额Q3环比大增三成 SK海力士连续三季度蝉联第一
根据行业追踪机构Omdia周五公布的数据, 由于价格上涨,今年第三季度(7-9月),全球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销售额环比大增三成,SK海力士连续三季度蝉联第一 。 从DRAM市场占有率的变动来看,全球三大存储巨头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按照销售额来算,SK海力士第三季度在全球DRAM市场的市占率为34.1%,尽管较前一季度的39.4%下降了5.3个百分点,但仍保持着第一的位置,为连续三个季度占据首位。 当季,三星电子的市占率为33.7%,从前一季度的33.2%上升了0.5个百分点,与SK海力士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两家公司之间的市占率差距从6.2个百分点缩小到0.4个百分点。 从具体的销售额来看,SK海力士三季度DRAM销售额为137.57亿美元,三星电子为136.2亿美元,二者差距微乎其微。 这主要是因为,三星电子的HBM3E(第5代)进入了英伟达供应链,同时其通用型DRAM销售额也有所增长。 美光科技位居第三,市占率从第二季度的22.4%上升至25.8%。 今年第一季度,SK海力士在DRAM市占率上首次超越三星电子。这是33年来,三星电子首次失去全球最大DRAM制造商的地位。 Omdia数据还显示, 第三季度全球DRAM销售额达到403亿美元,较前一季度增长30%。这一增长归因于DRAM合同价格的上涨以及HBM(高带宽内存)出货量的增加 。 DRAM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芯片。作为电子设备的核心运行内存,DRAM能实现数据随机高速存取,广泛应用于服务器、手机、PC等各类需要高速数据处理的场景。 而HBM是一种基于3D堆叠技术的高性能DRAM,是人工智能 (AI) 应用的核心部件,随着AI产业爆发,其需求也迅猛增长。 目前,SK 海力士在HBM市场占据着主导性地位,其HBM产品主要供应英伟达、谷歌等科技巨头。据证券行业消息称,SK海力士今年第三季度HBM市场占有率为60.8%,三星电子为17.2%,美光科技为22%。
2025-11-28 17:15:08涨超3%!能源金属板块盘中拉涨 盛新锂能涨逾7% 中矿资源等跟涨【SMM热点】
SMM11月28日讯:11月28日,能源金属板块盘中快速走高,截至日间收盘,能源金属指数以3.06%的涨幅在一众行业板块中领涨。个股方面,盛新锂能涨7.17%,盛屯矿业涨5.29%,中矿资源、天华新能等多股纷纷跟涨。 消息面上, 雅化集团11月27日发布了投资者活动调研记录表,其中提到,公司现有锂盐综合设计产能9.9万吨,雅安锂业新建3万吨高等级锂盐材料生产线正在调试中,预计2025年年底公司锂盐综合产能将达到近13万吨。 锂资源方面,雅化集团目前已形成自控矿+外购矿的多元化渠道布局,构建了稳定的锂资源保障体系。自控矿方面,公司在津巴布韦的Kamativi锂矿第一和第二阶段项目已于2024年全线建成,目前可以达到年230万吨原矿处理能力,产品已陆续运回国内用于生产;另外,通过参股四川李家沟锂矿获得优先供应权;外购矿方面,公司通过签订长协等方式获得锂矿包销权,如澳洲Pilbara、非洲DMCC、巴西Atlas等资源,上述锂资源能够满足公司锂盐产能的生产所需。 值得一提的是,雅化集团在10月底发布了三季度业绩报告,据公告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共实现26.24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278.06%;前三季度共实现60.47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2.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4亿元,同比增长116.02%。 雅化集团表示,2025年上半年锂行业受整体供大于求以及关税事件扰动,锂盐价格呈下行态势,导致公司锂业务盈利受到较大影响。2025年第三季度,受江西部分锂矿停产整顿等因素影响,锂盐价格有所回升,公司管理层及时调整市场策略,积极对接下游需求,部分客户终端产品市场反馈良好,带动公司锂盐产品第三季度销量大幅增长并创下单季度销量新高。 且公司优质头部客户订单稳定增长,同时积极拓展国内外新客户,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公司加强生产运营各环节管控,加强矿、产、销平衡,公司津巴布韦卡玛蒂维锂矿所产出的锂精矿批量用于产品生产带动公司锂矿自给率提升,为锂盐产品成本端带来积极影响,公司第三季度锂业经营业绩回升向好,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第四季度锂盐在手订单充足。 此外, 川能动力方面也发布了投资者活动调研记录表,其中提到,公司控股拥有李家沟锂矿采矿权,其探明矿石资源储量3,881.2万吨,平均品位1.30%,生产规模为年产原矿105万吨,年产精矿约18万吨,项目已于2025年8月末基本达到设计产能;锂盐设计产能为4.5万吨/年,其中鼎盛锂业1.5万吨锂盐项目已投产,新建德阿锂业年产3万吨锂盐项目已于2025年7月31日顺利产出合格电池级锂盐产品,并实现了首批锂盐产品销售。 公司目前的锂矿产能方面,李家沟锂矿正常情况下每天可采选原矿4200吨。李家沟开采出来的锂矿按市场化原则进行销售,同时也会结合公司整体锂电产业链的业务安排和经济效益进行合理分配。除李家沟锂矿外,公司控股股东旗下川能资本持有李家沟北锂矿探矿权。未来,川能动力也将积极参与甘孜州、阿坝州等锂矿资源,持续跟踪省内拟招拍挂锂矿资源进展,加快省内锂矿资源获取。 锂产品定价方面,公司锂产品价格参考 上海有色网(SMM) 锂产品价格和期货价格,同客户协商确定。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近期,在下游需求表现持续强劲的背景下,碳酸锂现货报价也接连上探,截至11月28日,国产电池级碳酸锂现货报价涨至91300~96200元/吨,均价报93750元/吨,刷新2024年6月以来的新高。 》点击查看SMM新能源产品现货报价 据SMM了解,目前,下游材料厂持谨慎观望态度,采购仍以刚需为主。上下游企业正在就明年的长期协议进行谈判,现阶段主要围绕系数展开博弈。具体来看供需面,锂盐厂整体开工率保持高位运行,其中锂辉石端与盐湖端仍为供应主力,11月国内碳酸锂产量持续增量;需求方面,动力市场新能源汽车商用乘用同时快速增长;储能市场供需两旺,供应持续偏紧。电芯及正极材料产量11月持续向好,碳酸锂市场11月预计持续呈现较大幅度去库。 机构评论 在锂电板块需求持续向好的背景下,不少机构对锂市场的未来也十分看好,东吴证券预计,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排产、销量高增的带动下,锂电整体需求今年有望同比增长约40%,2026年有望继续保持25%以上增速。 此外,国内被并称为“锂电双雄”的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也先后对锂行业的未来表示看好。据彭博方面消息,赣锋锂业副总裁何佳言曾在近期表示,锂行业正处于上升周期,现已触底。由于资本投入周期,明年大型项目的额外供应将有限。汽车制造商的需求在上升,而储能系统的发展也“超出我们预期”,此外,机器人和计算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增多。市场不应过分关注短期价格波动。 天齐锂业董事长蒋安琪则表示,受益于可再生能源并网需求、商用重卡等电动化设备增速迅猛,储能领域和动力电池对基础锂材料的需求持续上涨,2026年全球锂需求量预计将达到200万吨碳酸锂当量,基本达到供需平衡。随着锂行业供需格局的改善,产业链将破除同质化竞争,企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信证券研报称,2025Q3海外锂矿产量环比持平,反映出在前三季度锂价低迷背景下,海外矿企增产积极性减弱。尽管锂价在2025Q3回暖,但海外矿企反馈缓慢。南美盐湖提锂企业2025Q3经营显著改善,且对2025Q4展望保持乐观。我们预计在储能电池需求持续强劲的拉动下,锂产业链有望延续去库态势,锂价或超预期上涨,其上调锂价预测区间上限至12万元/吨,建议关注在锂价反弹过程中的低成本标的以及具有资源端增产预期的公司。 中金公司此前发布研报称,2025年以来伴随产业链价格逐步企稳、供需结构改善,锂电底部反转趋势显现。展望2026年,看好锂电新一轮上行周期启动,储能有望成为核心“推手”。同时,以固态电池为主线的新一轮锂电技术大周期加速迎来产业化拐点。投资策略:1.主线一:看好储能需求超预期,带动板块反转趋势加速。重点推荐:锂电材料(6F、VC、铁锂正极)、电池、泛零部件;2.主线二:看好新技术作为锂电板块高斜率的投资方向,2026年产业化有望持续突破,重点关注固态电池、钠电池及其产业链;3.主线三:看好政策加码下、充电桩建设回暖,新场景起量或产业趋势确立带来价值重估。 中信建投研报称,坚定看好储能需求向好趋势,短期扰动不改行业大势。储能板块调整幅度较大,主要因产业链价格传言以及市场整体缩量调整有关。中信建投仍然认为储能需求向好逻辑不变,但短期内可能因为一季度动力需求偏弱影响,产业链价格上涨幅度不够市场预期。而储能的一季度排产依然旺盛,建议关注上游的碳酸锂,以及储能纯度较高的电池、集成商环节。
2025-11-28 17:12:23云南锗业:公司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已向国内外多家客户供货 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
11月28日,云南锗业延续前三个交易日的涨势继续上涨,截至28日收盘,云南锗业涨0.23%,报26.07元/股。 云南锗业11月24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 公司子公司的化合物半导体产品为砷化镓晶片、磷化铟晶片。 磷化铟晶片主要用于生产光模块中的激光器、探测器芯片,下游主要运用于5G通信/数据中心、可穿戴设备等;砷化镓晶片主要用于射频器件产品、激光器件、传感器,常用高亮度发光二极管(HBLED)器件产品,下游可运用于手机及电脑、通信基站、无人驾驶、新一代显示(Mini LED、Micro LED)、工业激光、面容识别等领域。 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贵司的砷化镓是否有应用于太阳能锗电池的供货案例?若有,出货量有多大,应用于哪些项目?云南锗业11月19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子公司生产的砷化镓产品为砷化镓晶片(衬底),可以作为衬底运用于多节柔性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公司各类产品的具体生产、销售情况公司将在年度报告中进行公开披露,敬请关注。 云南锗业公告的11月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 一、目前下游市场对磷化铟产品的需求情况如何? 近年来,随着下游光通信市场景气度提升,使得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磷化铟晶片的需求明显增加。 二、公司生产化合物半导体产品的原材料是否是自产的? 公司并不生产砷、镓、磷、铟等原料,公司子公司云南鑫耀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所需的原辅料全部从外部采购。 云南锗业11月17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目前公司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已向国内外多家客户供货;但因公司与客户的保密协议明确约定,未取得对方授权,不得向任何第三方透露与其相关信息,故公司无法回复涉及具体客户的相关信息,敬请谅解。 三、磷化铟、砷化镓晶片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 目前磷化铟晶片主要用于生产光模块中的激光器、探测器芯片,下游主要运用于 5G 通信/数据中心、可穿戴设备等;砷化镓晶片主要用于射频器件产品、激光器件、传感器,常用高亮度发光二极管(HBLED)器件产品,下游可运用于手机及电脑、通信基站、无人驾驶、新一代显示(Mini LED、Micro LED)、工业激光、面容识别等领域。 四、光伏级锗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如何? 空间太阳能电池用锗与全球卫星的发射数量直接相关,近年来受益于人类空间活动与航天产业的发展,全球卫星特别是低轨通讯用商业卫星组网需求快速增长,对空间太阳能电池需求大幅增加,全球太阳能锗衬底用量表现出较好的增长势头。公司前三季度光伏级锗产品产、销量均大幅增长。 五、公司光伏级锗产品的产能建设情况如何?何时能够达到规划的 250万片/年的产能? 目前,公司光伏级锗产品太阳能锗晶片的产能为 30 万片/年(4 英寸)、20 万片/年(6 英寸)。经董事会批准,公司于 2025 年 3 月开始实施“空间太阳能电池用锗晶片建设项目”,该项目计划建设期为 18 个月,计划在现有产能基础上新建产能,2025 年末达到年产 125 万片锗晶片的产能,项目完全建成后达到年产 250 万片锗晶片的产能。 六、近期公司哪些板块增速较高? 首先是光伏级锗产品板块,由于全球卫星特别是低轨通讯用商业卫星组网需求快速增长,对空间太阳能电池需求大幅增加,全球太阳能锗晶片的用量表现出较好的增长势头;其次是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板块,由于下游光通信市场景气度提升,使得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需求大幅增加;再次是光纤级锗产品板块,本年度光纤用四氯化锗产销量均同比增长。 七、光纤用四氯化锗在光纤中起到什么作用?下游客户有哪些? 光纤用四氯化锗系生产光纤预制棒的原料之一,公司下游客户在生产过程中,将液态的四氯化锗等氯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而生成掺杂的高纯石英玻璃。添加光纤用四氯化锗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光纤衰耗,优化产品性能指标。公司光纤级锗产品的下游客户主要为光纤生产厂商。 八、公司的磷化铟产品是否有扩产计划? 目前公司磷化铟晶片产能能够满足客户需求。截至目前,公司暂无磷化铟产品扩产计划,如有相关计划公司将按规定进行公开披露。 九、公司砷化镓产品的产线规划如何? 经董事会批准,公司于 2025 年 11 月设立控股孙公司湖北鑫耀半导体有限公司实施“高品质砷化镓晶片建设项目”。该项目计划建设期为 18 个月,计划在湖北省黄冈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下属化工园区新建厂房,新增主要工艺设备及公辅设施,以及将现有砷化镓晶片生产线整体搬迁至新厂,最终建成年产 70 万片 6 英寸高品质砷化镓晶片生产线、配套年产 3 万套半导体级4-6 英寸石英管生产线。 十、出口管制涉及公司哪些产品?出口管制后,公司出口情况如何? 目前公司主营产品均在出口管制之列。在涉及出口管制公告相关类别的产品时,公司已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申请办理相关出口许可,且部分订单按规定报批后已获得许可并出口。公司各期的具体出口情况可参阅公司各年度及半年度报告。 十一、公司是否有扩充资源储备的计划? 公司一直积极寻求通过收购整合、勘探等方式增加自身资源储备。如涉及具体事项,公司会按规定进行公开披露。 十二、公司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是什么? 未来公司将在做好锗产品的同时,加大现有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研发、市场开拓等工作,通过加大深加工产品的销量及销售占比,促进公司内部产业逐步转向以深加工为主,以此不断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 云南锗业11月1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2025年10月30日,云南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控股子公司向孙公司增资的议案》,同意控股子公司云南鑫耀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以10,000万元自有资金对孙公司云南中科鑫圆晶体材料有限公司进行增资。截至目前,中科鑫圆已收到了关于本次增资的全部价款,于近日完成了上述增资事项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取得了由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 云南锗业10月31日发布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实现营业收入7.99亿元,同比增长58.89%;归母净利润1814.82万元,同比下滑38.43%;扣非归母净利润223.19万元,同比下滑83.79%。 云南锗业三季报中公告的增减变动原因显示: (1)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主要系: ①产品销量变动增加营业收入合计 13,130.82 万元。其中:受国内通信卫星组网快速推进,下游对光伏级锗产品需求快速增加,使得光伏级锗产品销量同比大幅增加;下游光通信市场景气度提升,使得化合物半导体材料销量同比增加;本期加大红外镜头的市场开拓力度,获得的镜头类产品订单较上年同期增加,使得红外级锗产品(镜头、光学系统)销量同比增加;本期按合同约定交付上年末待履约合同,同时本期获得的订单较上年同期增加,使得光纤级锗产品销量上升;本期红外材料市场出口下滑,新增订单减少,使得红外级锗产品(毛坯及镀膜镜片)销量同比下降;本期子公司光伏级锗产品、光纤级锗产品产销量大幅增加,向公司采购的原料随之增加,使得材料级锗产品对外销量下降。②主要产品价格变动,增加营业收入 16,476.55 万元,其中,由于本年锗金属原料均价较上年上升,使得光纤级锗产品、光伏级锗产品、材料级锗产品和红外级锗产品(毛坯及镀膜镜片)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上升,单位价格较高的磷化铟产品销量占比上升使得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均价上升;单位价格相对较低的镜头类产品销量占比上升使得红外级锗产品(镜头、光学系统)均价下降。 (2)营业成本较上年同期增加。主要系:①产品销量变动增加营业成本合计8,161.19 万元。②产品单位制造成本变动增加营业成本合计 18,186.58 万元,其中:受原材料市场平均价格同比增长的影响,材料级锗产品、光纤级锗产品、光伏级锗产品、红外级锗产品(毛坯及镀膜镜片)、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单位成本上升,受产品产量以及规格型号影响,红外级锗产品(镜头、光学系统)单位成本下降。 (3)营业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主要原因系:本期公司加大了研发投入,使得研发费用增加;上年末公司对控股子公司云南鑫耀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前一轮投资人的少数股东权益存在或有回购义务,对新增投资人的少数股东权益存在回购义务,按未来付现义务的现值确认的金融负债,本期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 1,910.73 万元,使得财务费用同比增加;本期受原料价格均价同比上涨影响,公司综合毛利率下降。 (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后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主要系本期公司研发费用和财务费用同比增加,以及综合毛利率下降所致。 此外,云南锗业在其半年报中介绍:公司主要业务为锗矿开采、火法富集、湿法提纯、区熔精炼、精深加工及研究开发。目前公司矿山开采的矿石及粗加工产品不对外销售,仅作为公司及子公司下游加工的原料。公司目前材料级锗产品主要为锗锭(金属锗)、二氧化锗;深加工方面,光伏级锗产品主要为太阳能电池用锗晶片,红外级锗产品主要为红外级锗单晶及毛坯(光学元件)、锗镜片、镜头、红外热像仪、光学系统,光纤级锗产品为光纤用四氯化锗,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主要为砷化镓晶片、磷化铟晶片。公司产品主要运用包括红外光电、太阳能电池、光纤通讯、发光二极管、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大功率激光器、光通信用激光器和探测器等领域。 对于2025 年公司及子公司计划,云南锗业曾在其2024年年报中介绍:生产材料级锗产品 69.45 吨(含内部销售、代加工),主要是考虑客 户需求和内部深加工需求;生产红外级锗产品 3.90 吨(毛坯、镀膜镜片),生产红外镜头、光学系统 11,000 具(套);生产光伏级锗产品 86.67 万片(4—6 寸);生产光纤级锗产品 35 吨;生产砷化镓晶 片 20 万片(3—6 寸);生产磷化铟晶片 8.30 万片(2—6 寸)。 公司将精心组织生产,努力完成上述生产计划。 联储证券11月27日的研报显示:我国是目前全球锗镓材料的主要供应国,国际市场对华供应严重依赖且库存有限,出口管制举措出台直接导致两类金属价格显著攀升且国内外价差快速拉大。
2025-11-28 17:01:37钴系产品报价集体上涨 电解钴涨6500元 四钴“阔别”一个月后再上行【周度观察】
SMM 11月28日讯:本周钴系产品报价集体上涨,电解钴供应端因原料成本维持高位,冶炼厂及持货商报价保持坚挺,电解钴价格延续上涨,而氯化钴和四氧化三钴现货报价也在持稳近一个月后终于迎来上行…….SMM整理了本周钴系产品价格变动情况,具体如下: 电解钴 方面: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电解钴现货报价呈现震荡上行的态势,截至11月28日,电解钴现货报价涨至40~40.6万元/吨,均价报40.3万元/吨,较11月21日上涨6500元/吨,涨幅达1.64%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据SMM了解,本周电解钴供应端,原料成本维持高位,冶炼厂及持货商报价保持坚挺;贸易商跟随盘面反弹小幅上调报价;需求端,下游维持刚需采购节奏,但在价格阶段性企稳后,部分企业询盘及采购意愿略有回升,整体成交较前期略有改善。 当前电钴与钴盐价差已回归合理区间,后续电钴价格若需进一步上行,仍需钴盐端提供更强驱动。 原料方面,钴中间品价格本周持续上涨,截至11月28日, 钴中间品(CIF中国) 现货报价涨至23.95~24.65美元/磅,均价报24.3美元/磅。 据SMM了解,本周钴中间品市场延续偏强格局,价格中枢缓步上行。供应端持货商立场坚定,主流报盘仍锚定24.5~25.0美元/磅附近,市场可谈空间有限,形成明确底部。需求端维持观望,冶炼厂因原料成本高于钴盐售价,倒挂幅度未收敛,仅零星刚需询盘,市场仍呈现明显的“有价无市”格局。刚果(金)出口许可流程尚未完成,中间品发运继续停滞,按三个月船期推算,国内原料到港最快需至2026年一季度,期间结构性偏紧逻辑不变,中间品价格仍具上行支撑。 钴盐方面( 硫酸钴 及 氯化钴 ): 硫酸钴 :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硫酸钴现货报价同样一同上涨,截至11月28日,硫酸钴现货报价涨至86450~91350元/吨,均价报88900元/吨,较11月21日上涨350元/吨,涨幅达0.4%。 》查看SMM钴锂现货报价 据SMM了解,供应端,原料成本支撑下,冶炼厂报盘维持强势:MHP及回收制硫酸钴持稳8.8~9.0万元/吨,中间品硫酸钴报价继续维持9.5万元/吨;需求端,下游整体维持刚需采买节奏,部分企业优先消化贸易商低价旧库存,同时少量买盘试探冶炼厂高价新货。 当前市场仍处于上下游价格分歧的关键博弈期,待下游逐步消化现价并开启新一轮集中采购,钴盐上方空间才有望重新打开。 氯化钴 方面: 氯化钴方面,据SMM现货报价显示, 氯化钴 市场在持稳近一个月之后终于迎来上涨,在连涨5个交易日后,氯化钴现货报价涨至10.3~10.85万元/吨,均价报10.575万元/吨,较11月21日涨幅达0.71%。 据SMM了解,本周国内氯化钴市场活跃度较前期有所改善,市场交投氛围边际转暖。供应端方面,原材料紧缺格局已较为明显,支撑生产商维持高位报价,主流报盘稳定在 11.0 万元 / 吨左右;回收企业报价同步上调,当前区间集中在 10.5-10.8 万元 / 吨;需求端表现积极,产业链各环节正就明年一季度供需布局展开沟通,部分下游企业已启动采购,采购积极性稳步提升。 综合来看,短期氯化钴价格具备一定上行动力,但受多重因素约束,上涨空间相对有限。 四氧化三钴 方面: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本周四氧化三钴同样迎来久违上涨,在连涨5个交易日后,截至11月28日,四氧化三钴现货报价涨至33.6~35.5万元/吨,均价报34.55万元/吨,较11月21日上涨3000元/吨,涨幅达0.88%。 据SMM了解,本周四氧化三钴企业报价集中在 34-36 万元 / 吨区间,主流成交价格与报价区间保持一致,价格坚挺特征显著。支撑因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上游原材料供应紧缺导致价格高位运行,为四氧化三钴提供强劲成本支撑;终端消费电子领域需求稳健,对四氧化三钴的采购保持稳定规模。当前市场参与主体心态谨慎,企业多以执行长期协议订单为主,现货市场流通资源相对稀缺。 预计短期四氧化三钴价格仍有小幅上行空间,但整体涨幅受限。 消息面上, 据自然资源部消息,在全国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我国矿山企业将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三率”标准作为约束性指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效提升。通过开展低品位、共伴生再评价,资源量大幅增长,钴、铼新增资源量实现超100%增幅,镍、铟新增资源量超30%增幅,“呆矿”变“活矿”、“小矿”变“大矿”,有效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11月19日,厦钨新能发布关于设立全资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50,000吨高性能电池材料项目的公告。其中提到,近年来,电池行业技术发展较快,对电池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新能源汽车、储能和消费电子对高性能电池需求激增。为抓住市场机遇,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拟出资60,000 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厦门沧海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暂定名,具体以登记部门核准名称为准,简称“沧海新能”)投资建设年产 50,000 吨高性能电池材料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金额为人民币 152,500万元(最终投资金额以实际投资为准),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及贷款。项目建设周期为50个月(具体建设周期以实际建设情况为准)。 提及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厦钨新能表示,近年来,电池行业技术发展较快,对电池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考虑到车用材料产品认证周期长,公司有必要提前布局并对产品升级创新,以满足新能源汽车发展对高性能电池材料的需求,快速占领车用动力高性能电池材料市场。本项目布局适用于高性能电池材料的生产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电池材料行业第一梯队的地位,增强科技创新实力,扩大市场领先优势,进一步夯实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厦钨新能表示,本项目的投资可以帮助公司布局高性能电池材料,促进公司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拓展新的市场,吸引更多客户和合作伙伴,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预计该项目短期内不会对公司本年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构成重大影响。 在钴板块,厦钨新能主要产品是钴酸锂,2025年前三季度钴酸锂实现销量 4.69 万吨,同比增长 45.38%。此前有投资者询问公司钴出口禁令及钴价上升对公司的影响,厦钨新能表示,公司是全球用钴量较大的厂商,与上游钴企业保持长期紧密的合作,公司钴供应稳定。在 3C 消费领域,客户对钴酸锂性能更为关注,因而钴价上升对公司经营的负面影响较小。
2025-11-28 15:03:2310月电池材料进出口数据出炉 锂辉石进口环比减少 其他环节有何表现【SMM专题】
11月24日前后,10月钴及锂电产业链相关产品进出口数据集中出炉,数据显示,2025年10月中国锂辉石进口量达65.2万实物吨,环比减少8.3%,折合碳酸锂当量(LCE)约6.1万吨。10月中国进口碳酸锂23881吨,环比增长22%,同比增加3%.......SMM整合了电池材料的进出口情况,具体如下: 上游 锂精矿 据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10月中国锂辉石进口量达65.2万实物吨,环比减少8.3%,折合碳酸锂当量(LCE)约6.1万吨。 10月锂辉石进口环比有所减量,达65.2万实物吨。从来源国看,澳大利亚、尼日利亚和津巴布韦三国合计贡献总进口量的85.7%。其中,澳大利亚来矿29.5万吨,环比减少15%;尼日利亚来矿约11.0万吨,环减少8%,其中锂精矿占比明显增加;津巴布韦来矿为15.3万吨,环比增加40.9%。此外,自南非的进口减量明显,10月进口近5.0万吨,环减54.1%。 锂辉石精矿(CIF中国)现货价格方面,据SMM现货报价显示,其价格呈现先抑后扬的态势,截至10月31日,锂辉石精矿(CIF中国)现货报价涨至944美元/吨,较9月底上涨86美元/吨,涨幅达10.02%。 》点击查看SMM新能源产品现货报价 据SMM了解,10月,外购锂辉石提锂成本受矿石价格走强而持续承压。尽管成本压力显著,但同期碳酸锂期货与现货价格出现反弹,为冶炼端带来一定利润修复空间。目前行业利润整体仍属薄弱,但较前期深度亏损已有所收窄,部分企业逐渐接近盈亏平衡边缘。 而从当下的市场情况来看,锂矿价格当前继续跟随碳酸锂价格同步上涨,当前,海外矿商在当前价位下有持续放货行为;需求方冶炼热情较高,出于对原料的持续供应需求,当前有持续采货需求,能接受的锂矿价格跟随碳酸锂期货价格同步抬升,市场价格随之上行。由于从市场流通量来讲,近期没有明显得到改善,短期内锂矿价格持续高位运行。 截至11月28日,锂辉石精矿(CIF中国)现货报价涨至1150美元/吨,刷新2024年1月以来的新高。 碳酸锂 据海关数据,10月中国进口碳酸锂23881吨,环比增长22%,同比增加3%。 其中,从智利进口碳酸锂1.48万吨,占进口总量的62%;从阿根廷进口碳酸锂7274吨,占进口总量的30%。10月中国出口碳酸锂246吨,环比增加63%,同比减少18%。 据SMM现货报价显示,10月碳酸锂现货报价整体呈现震荡上行的态势,截至10月31日,国产电池级碳酸锂现货报价涨至80550元/吨,较9月底的73550元/吨上涨7000元/吨,涨幅达8.69%。 》点击查看SMM新能源产品现货报价 回顾10月的价格,据SMM了解,10月国内碳酸锂现货价格呈现稳步上行态势,环比上涨2%。在供需结构上,新能源动力及储能市场的表现超出预期。需求拉动及行业整体持续去库成为支撑价格上行的重要驱动力。10月电池级碳酸锂现货价格最高涨至8.1万元/吨。 而进入11月,供应方面,锂盐厂整体开工率保持高位运行的态势,其中锂辉石端与盐湖端仍为供应主力。预计11月国内碳酸锂产量可以维持10月的生产量级,环比大致持平;需求方面继续展现其强劲动力,动力电池领域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商用与乘用市场的同步快速增长,而储能市场延续供需两旺格局,供应持续偏紧,共同为碳酸锂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据SMM了解,下游电芯及正极材料企业在11月的产量环比10月略有增量,碳酸锂11月库存将继续呈现较大幅度去化。展望后市,在供需基本面及市场情绪共同支撑下,短期锂价有望维持偏强震荡格局。 氢氧化锂 据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10月中国氢氧化锂出口量级2876吨,环比上月减少56%,同比减少63%。 分国别来看,出口往韩国与日本占比总出口量88%:往韩国出口量级1523吨,环比9月减少67%,同比减少74%;往日本出口量级1012吨,环比9月减少41%,同比减量40%。另外,10月中国进口氢氧化锂1279吨,环比小减。 电池级氢氧化锂现货报价也在10月整体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截至10月31日,电池级氢氧化锂( 粗颗粒)现货报价涨至75780元/吨,较9月底上涨2150元/吨,涨幅达2.92%。 上半月,因大部分三元材料节前备货较为充足,致使彼时散单需求不显著;上游锂盐厂持续惜售情绪,散单报价趋势变化不大,市场成交较为平淡,氢氧化锂价格小幅震荡下行;下半月,碳酸锂价格及锂矿价格持续上行,带动市场情绪抬高,上游锂盐厂根据以销定产的产出节奏,可流通散单有限,惜售情绪浓厚,报价持续上行。整体市场来看,市场库存持续小幅去化,氢氧化锂价格有强支撑,价格呈现区间震荡。 当下,氢氧化锂现货报价继续抬升,市场情绪上,当前碳酸锂与锂矿价呈回温趋势,使得氢氧化锂持货商抬价情绪持续,报价相较上周同步上调;需求方来看,大部分三元材料厂当前需求没有明显变化,仅保持小幅刚需采买节奏,跟接受的价位同步微抬;近期碳氢价差较大,致使有贸易商询价买货行为,整体市场成交相较前期活跃度增加。短期内,预计氢氧化锂价格或将跟随碳酸锂价格和锂矿价格的高位持续维持在高位。 电池材料 三元正极材料 2025年10月,中国三元材料(NCM+NCA合计数值)进口量为6342吨,环比下降29%,同比增长25%。其中,NCM进口4603吨,环比下降33%,同比增加13%;NCA进口1739吨,环比下降15%,同比增长74%。 2025年10月,中国三元材料(NCM+NCA合计数值)出口量为11564吨,环比增加4%,同比增加126%。其中,NCM累计出口11509吨,环比增加5%,同比增长125%。NCA累计出口55吨,环比下降67%,同比增长833%。 》【SMM分析】10月三元正极进出口量出炉,出口环比增加4%,进口环比下降29% 三元前驱体 2025年10月,中国三元前驱体出口量为9712吨,环比增加5%,同比下降18%。 10月,三元前驱体整体出口量与9月相比进一步增长。其中,NCM和NC的出口量都有所增加,NCM10月出口总量为7012吨,环比增加5%,同比下降25%;NC10月出口总量为2660吨,环比增加7%,同比增加10%。NCA10月出口量与9月持平,为40吨。 关于NCM,10月NCM出口量为7012吨。其中,浙江省名列第一,出口量1693吨。广东省出口量大幅增长103%,达到1168吨,排名第二。湖北省排名第三,出口量1025吨,环比增长214吨。江西省同样增长明显,出口量909吨,环比增加409吨。 》【SMM分析】三元前驱体10月出口情况解析 六氟磷酸锂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10月,中国六氟磷酸锂累计出口量约1094吨,环比下降约19%,中国六氟磷酸锂累计进口量为0吨。 出口方面,2025年10月中国六氟磷酸锂出口量约1094吨,较9月环比下降约19%,同比下降约8.8%。具体来看,美国、韩国、波兰出口量环比均有所下降 —— 其中出口美国 307.787 吨,环比下降约 35.4%;出口韩国 399.03 吨,环比下降约15.7%;出口波兰 90 吨,环比下降约54.9%。而出口到日本、马来西亚的量级则有所上涨 —— 出口日本 115.406 吨,环比上升约 12.5%;出口马来西亚 37.504 吨,环比涨幅达 49.6%。 总体而言,10月国外对六氟磷酸锂采购量有所下降。 》【SMM分析】2025年10月六氟磷酸锂出口量环比下降约19% 人造石墨 2025年10月,中国人造石墨进口量为565吨,环比下滑31%,同比下降22%。进口均价方面,2025年10月,中国人造石墨进口均价为76078元/吨,环比增长38%,同比下跌16%。 数据来源:SMM,中国海关 2025年10月,中国人造石墨出口量为43964吨,环比下滑17.9%,同比增加2%。出口均价方面,2025年10月,中国人造石墨出口均价为12223元/吨,环比增长70%,同比降低24.8%。 出口端方面,国内电芯企业需求呈现迅猛增长态势,使得国内负极厂商的出货重心集中于本土市场;叠加美国此前对中国人造石墨加征高额反倾销关税的影响,中国对美出口量持续收缩,共同导致本月出口量环比下滑显著。尽管出口总量环比有所回落,但同比仍实现 2% 的正增长,这一表现充分彰显了中国在人造石墨领域的绝对产能优势,出口规模整体仍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进口端来看,国内负极企业产能已形成充足自供能力,能够全面覆盖下游新能源电池、储能等领域的需求,市场对进口产品的依赖度持续走低,受此影响,本月人造石墨进口量大幅下滑 31%。 》【SMM分析】10月中国人造石墨进出口量均呈下滑走势 鳞片石墨 2025年10月,中国鳞片石墨进口量为3614吨,环比出现53%的增长,同比增加772%。 数据来源:SMM,中国海关 2025年10月,中国鳞片石墨出口量为13150吨,环比出现122%的增长,同环比出现7%的下滑。 2025年10月9日,我国宣布自11月8日起对石墨负极材料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这一政策预期促使海外企业为规避后续贸易限制,在10月集中加大采购量,形成“抢单”效应,推动当月鳞片石墨出口量大幅攀升。 》【SMM分析】政策预期扰动市场 10月鳞片石墨出口暴涨122% 磷矿石 2025年10月,中国磷矿石进口总量继续环增,增幅为22.9%至20.0万吨,进口总金额增18.4%,全国综合进口均价环比下落3.6%。中国磷酸出口量环增25.8%至2.9万吨,出口均价微降2.1%至1003.5美元/吨,泰国进口量激增1558.5%,成为当月最大出口目的地。 2025年10月,中国磷矿石进口量从9月的16.3万到10月的20.0万吨,环增22.9%;进口金额从 1417.2 万美元环比升 18.4% 至 1678.4万美元 。埃及为最大进口国,占中国进口总量的近6成,约旦占4成。出口量从9月的1.5万吨下滑近乎0,符合周期性出口淡季的规律。磷酸方面,以出口为主。 》10月中国磷矿进口量增加 磷酸出口量大幅增长且泰国成最大买家【SMM分析】 钴方面 钴湿法冶炼中间品 2025年10月中国钴湿法冶炼中间品进口量约为7623实物吨,环比下降22%,同比下降84%,其中从刚果金进口量约为6347实物吨,环比下降33%,同比下降86%。10月进口量未大幅度的下降,或因10月市场上仍存在钴中间品成交,部分货物从保税区清关,以及从海外港口到港。11月以来钴中间品市场成交偏少,预计11月中间品进口量或将继续下降。2025年10月中国钴湿法冶炼中间品进口均价为9062美元/实物吨,环比下降0.38%。2025年1-10月中国累计进口303,671实物吨,累计同比下降40.59%。 》【SMM分析】2025年10月中国钴湿法冶炼中间品进口量环比下降22% 未锻轧钴 2025年10月中国未锻轧钴进口量约为280金属吨,环比下降67%,同比下降19%。进口均价方面,2025年10月中国未锻轧钴进口均价为32811美元/金属吨,环比下降3%。2025年1-10月累计进口5685金属吨,累计同比增加151%。 出口方面,2025年10月中国未锻轧钴出口量约为187金属吨,环比下降65%,同比下降72%,分国别看,10月出口量环比大幅下降主要由于往美国方向出口减少,10月中国出口美国量15金属吨,环比下降94%。出口均价方面,2025年10月中国未锻轧钴出口均价为34123美元/金属吨,环比上升7%。2025年1-10月累计出口量13420金属吨,累计同比上涨101%。 》【SMM分析】2025年10月中国未锻轧钴进口量环比下降67%,出口量环比下降65%
2025-11-28 13:5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