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纯钼粉产量
浙江高纯钼粉产量大概数据
时间 | 品名 | 产量范围 | 单位 |
---|---|---|---|
2019 | 高纯钼粉产量 | 2000-3000 | 吨 |
2020 | 高纯钼粉产量 | 2500-3500 | 吨 |
2021 | 高纯钼粉产量 | 3000-4000 | 吨 |
浙江高纯钼粉产量行情
浙江高纯钼粉产量资讯
豫光金铅2024年营收及利润均创历史新高 2025年目标完成铅产品70.2万吨
SMM 5月16日讯:此前,豫光金铅发布投资者活动记录表,其中提及公司铜、黄金、白银、硫酸的产量、计价及销售情况,豫光金铅表示,公司铜产能达15万吨,原料采购计价遵循“铜品位×系数”模式,精准核算成本;销售环节以有色金属网市场价格为基准,确保交易价格公允透明,紧跟市场动态,有效平衡成本与收益。 黄金方面,年产能约15吨,依托铅矿冶炼产出,主要销售渠道为上海黄金交易所。采购环节以铅矿中金品位乘以系数计价,销售价格随行就市,紧跟市场动态;白银方面,公司年产能达1800吨,作为铅矿冶炼的伴生产品,企业主要赚取加工费,产业链利润分配中矿山占据主导地位;硫酸方面,年产能约90万吨,价格呈现显著地域差异且波动剧烈。价格高位时可达600多元/吨,目前维持在500多元/吨,价格走势不确定性较大。 此外,公司还表示,公司副产品涵盖氧化锌、锑等多种小金属,均为铅冶炼过程中的衍生产物。由于此类副产品原矿品位较低,在原料采购环节常以低价计价甚至不计价,使得其生产成本显著低于主产品。凭借这一成本优势,公司在副产品生产领域形成了较高的毛利率,成为利润增长的重要补充。 据公司此前发布的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2024年公司共实现393.45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22.4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7亿元,同比增长38.88%。 在年报中,公司表示,2024年,公司共完成铅产品产量达55.56万吨、阴极铜16.49万吨、黄金15.13吨、白银1,566.24吨,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 0.31%、7.53%、29.11%和 2.25%,营业收入、利润、税收均为历年来最好水平。 豫光金铅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有色金属、贵金属、化工产品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均上涨,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主产品产销量增加,同时市场价格上涨所致。此外,报告期内公司主产品电解铅、阴极铜、黄金、白银产销量增加且市场价格上涨导致铅、铜、金、银等产品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增加,毛利增加。锑产品、硫酸市场价格上涨,导致营业收入大幅上涨,毛利增加。 提及2025年的生产经营目标,豫光金铅表示,2025年目标完成铅产品 70.20 万吨、黄金 15 吨、白银 1,700 吨、阴极铜15.50 万吨,硫酸 87.50 万吨。 一季度业绩报方面,公司一季度共实现约103.95亿元的营收,同比增加21.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29亿元,同比增加35.38%。 公司一季度主要产品的产销情况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公司一季度铅产品产量达16万吨,销量为15万吨,均显示出增长趋势,产量方面更是同比增长了16.89%。 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铅价表现也十分惹眼,沪铅主连从2025年年初的16825元/吨涨至17445元/吨,总计上涨620元/吨,涨幅达3.68%;现货价格方面,据SMM现货报价显示,SMM 1#铅锭现货报价在2025年年初报16775元/吨,3月31日其现货均价涨至17150元/吨,季度涨幅达2.24%。 》点击查看SMM铅产品现货报价 而在4月10日,豫光金铅还被问及美国关税对公司经营的影响,其表示,公司目前并无对美国的出口业务。进口方面,每年从美国采购的矿量占比较小。全球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公司从其他国家采购的铅矿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替换。因此,目前中美关税政策对公司经营的影响不大。不过,美国对全球众多国家加征关税的举措,已引发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后续对公司业务的影响暂时难以预估,公司会密切关注相关事态的发展动态。
2025-05-16 17:39:16技术贴:湿化学法生产银铜微纳米粉【SMM白银大会】
5月16日,在由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主办,宁波浩顺贵金属有限公司、全达新材料(宁波)有限公司协办,福建紫金贵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惠州市怡安贵金属有限公司、江苏江山制药有限公司、郑州金泉矿冶设备有限公司、湖南盛银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伟达贵金属粉体材料有限公司、广西中马中联金跨境电商有限公司、苏州星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永兴众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IKOI S.p.A、湖南正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昆山鸿福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等赞助单位大力支持的 2025SMM(第六届)白银产业链创新大会 上,苏州星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粉体研发部主任张猛分享了湿化学法生产银铜微纳米粉。 湿化学生产银铜微纳米粉体 ►目标 吨位级提供银、铜、镍、银包铜、银包镍微纳米粉体,并确保批次稳定性 ►监测指标 形貌、尺寸、粒径分布、结晶度、比表面积、振实密度、松装密度、杂质含量电阻率、抗氧化电阻率、致密度、酸碱度、相容性…… ►难点 1、金属粉体的可控制备 参数的排列组合:反应物、温度、压强、浓度、时间、搅拌、助剂、pH… 化学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晶体生长、奥斯瓦尔德熟化… 2、体系的放大 mL/克级-----L/公斤级--------m3/吨级;三传(动量、热量、质量)一反(反应),放大效应。 3、批次稳定性 制备阶段:根据允许的数据波动范围,确定工艺窗口后处理阶段:筛分、混粉、改性.……成本问题,质检质控。 湿化学银粉 银粉生产:以硝酸银为原料,采用液相化学法制备高纯度银粉。在反应过程中可通过对温度、反应时间、还原剂用量等工艺参数来控制颗粒形貌及尺寸。 应用范围:适用于晶硅太阳能电池银浆、5G滤波器和低温电子银浆领域。 产品特性: 1.分散性好,可以与溶剂、有机相很好的融合;不易团聚,易配成浆料。2.结晶度高。3.收缩率小、填充性好。4.烧损低。5.烧结温度可调,导电性好。6.粒径分布从几十纳米到几微米可调,主要有球粉、片粉、棒粉、线粉等。 •低温烧结高活性银粉 可在150℃以下无压烧结,融成一体导电导热网络,具有优异的导电导热特性。稳定的一体导电导热网络,可实现低温烧结,高温服役。用于导电胶、导热胶、电子浆料与功能器件封装等领域。 •一维银粉 导电墨水、透明电极:高导电性、抗干扰能力强、高度稳定性、柔性强、耐曲挠。 银粉应用:光伏浆料 低接触电阻、低线电阻、高填充率、良好的印刷性和线型。 银粉应用:导电/导热胶 合作方用星翰银粉配制的导电/导热胶,体积电阻率低至10-6Qcm量级,热传导系数约10W/mk。 湿化学银包铜粉 采用置换-还原法制备包覆层致密且均匀的银包铜粉体,研发出的生产工艺可实现从亚微米到微米级、从球状、片状和棒状的高效包覆。 应用范围 (Application) 用于制备导电浆料、 导电印刷油墨、 导电胶、 薄膜开关等中低温料浆,可以代替银粉用于电子行业上。 产品特性 (Features) 1.银层均匀致密、抗氧化性强; 2.结晶度高;3.粒径集中、分散性好; 4.导电性好; 5.银含量可调。 低银含量、高致密性、高抗氧化银包铜粉体(球状、片状)的开发 14%银含量的银包铜粉置于140摄氏度的空气环境中,经过8天,电阻率有上升,最终稳定在2.3x10-5Ω•cm左右。 推测引起银包铜失效的原因:1)铜扩散到银层,2)银离子迁移,3)铜被氧化,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1)和2)在银包铜的使用条件下可忽略不计,因此我们将研发重点放在了如何抑制铜的氧化上。下图第一排为失效前,第二排为失效后。 银包铜粉包覆致密性的定量检测 HP针对铜会发生反应生产铜离子。 HP沿银层的缝隙流入铜表面,和铜进行反应,由于银包覆的致密程度不同,HP和铜的接触面大小不同,导致对铜的腐蚀作用不同,从而根据最终测得的铜离子量来反映铜的被腐蚀量,进而转换为抗氧化能力。 该体系反应迅速,易于精确检测。 同一样品随着时间的延长,颜色越来越深,说明更多的铜析出;同一时间内,不同样品,颜色越浅,析出铜越少,致密性越好;可用EDTA 精确滴定析出铜的量。 湿化学银包镍粉 相比银包铜,抗氧化性更强,可在更高温度下使用。 镍核纯度>99.95%,银壳厚度50-300nm可调,镍核与银壳层的复合结构,兼具镍的高强度和银的高导电性。 •铜粉生产:以铜盐为原料,采用液相化学法制备高纯度铜粉。在粒径上可实现纳米、亚微米和微米级可控制备;在形貌上可实现球状、片状和枝晶状的定向调节。 应用范围 (Application):用于制造多层陶瓷电容器的终端和内部电极、 电子元件的电子浆料等。 产品特性 ( Features):1.粒径集中,分散性好 2.结晶度高 3.耐氧化。 高导电性、抗氧化性单晶铜粉的开发 优异性能的关键:单晶、择优晶面 : 单晶铜电阻接近于银;(111)为择优晶面,使Cu的抗氧化性大为增强。 亚微米、纳米铜粉:室温电阻与银粉一个数量级;烧结电阻可与银粉持平;抗氧化处理后,抗氧化电阻明显提升。 此外,其还对苏州星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简介。 》点击查看2025SMM(第六届)白银产业链创新大会专题报道
2025-05-16 16:37:31八大方面给予高额奖补!陕西西安出台支持光伏产业链能力提升实施方案
5月15日,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印发《西安市支持光伏产业链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到2027年,打造世界一流的先进光伏制造基地,形成硅片、电池、组件、逆变器、系统集成、光伏储能、光伏制氢装备制造及相关配套等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条。 到2027年,全市光伏新增装机量2GW,光伏累计装机量达到4.3GW。建设100个“光伏+”乡村振兴行政村,新建公共机构建筑、工业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不低于55%,建设一批零碳(低碳)工厂和园区。 到2027年,硅片、电池产能分别达到120GW、130GW,硅片出货量全球第一,逆变器产能超过76GW。 此外,在 光伏产业链新建项目建设、链主企业招商、技改项目建设、企业融资降本、创新平台建设、中试平台建设、核心技术攻关、产业标准制定 等八大方面进行现金奖补。例如,在推进新建项目建设方面,对硅片、电池、组件企业实施的新建项目,最高给予7亿元奖励。在招商方面,引导链主企业自主招商,每落地1户且完成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的独立法人制造业企业,给予链主企业100万元奖励。在技改项目建设方面,最高给予1.5亿元奖励。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光伏产业链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2025-05-16 10:26:24中企最高税率891.62%!美国作出浮法玻璃制品反补贴初裁
2025年5月13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进口自中国和马来西亚的浮法玻璃制品(Float Glass Products)作出反补贴初裁,初步裁定信义集团(玻璃)有限公司(Xinyi Group (Glass) Company Limited)税率为11.41%、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handong Jin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ock Co., Ltd.)、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Hubei Sanxia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上海耀皮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Yaohua Pilkington Glass Group Co., Ltd. (SYP))和Shenzhen New Kibing Technology Co., Ltd.因未参与应诉,税率均为891.62%,中国其他生产商/出口商的税率为11.41%;马来西亚生产商/出口商的税率为19.09%-101.99%。美国商务部预计将于2025年9月22日作出反补贴终裁。本案主要涉及美国海关编码7005.10.8000、7005.21.1010、7005.21.1030、7005.21.2000、7005.29.1810、7005.29.1850、7005.29.2500、7007.29.0000、7008.00.0000、7009.91.5010、7009.91.5095和7009.92.5010项下的产品。 2024年12月3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中国和马来西亚的浮法玻璃制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2025-05-16 10:20:074月乘用车零售增速创近十年新高 前4个月汽车产销首次超千万!【SMM专题】
2025年5月中旬,乘联分会和中汽协先后发布了2025年4月汽车工业以及乘用车市场的相关数据。中汽协方面表示,2025年1-4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24.7万台,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365.8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SMM整理了4月汽车市场以及动力电池市场的相关数据情况,以供读者翻阅了解。 汽车方面 中汽协:4月汽车产销同比双增 前4个月产销均超1000万辆 4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1.9万辆和259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2.9%和11.2%, 同比分别增长8.9%和9.8%。 1-4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17.5万辆和1006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12.9%和10.8% ,产销增速较1-3月分别收窄1.6和0.4个百分点。前4个月产销量为历史上首次超过1000万辆。 中汽协: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增 同比增超43% 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5.1万辆和122.6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43.8%和44.2%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7.3%。 1-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42.9万辆和430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48.3%和46.2%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2.7%。 中汽协:4月汽车出口同比续增 1~4月新能源汽车出口增52.6% 4月,汽车出口51.7万辆,环比增长2%, 同比增长2.6% 。1-4月,汽车出口193.7万辆,同比增长6%。 4月,新能源汽车出口20万辆,环比增长27%, 同比增长76% 。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9万辆环比增长28.2%,同比增长70.6%;新能源商用车出口1万辆,环比增长6.7%,同比增长3.5倍。 1-4月,新能源汽车出口64.2万辆, 同比增长52.6% 。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60.9万辆,同比增长48%;新能源商用车出口3.3万辆,同比增长2.6倍。 而乘联分会方面也发布了2025年4月乘用车市场情况。据乘联分会数据显示,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5.5万辆, 同比增长14.5% , 环比下降9.4%。 今年以来累计零售687.2万辆,同比增长7.9%。前几年国内车市零售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今年4月零售仅稍低于2018年4月181万的最高水平,处于历年4月零售历史高位。 新能源汽车方面,4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90.5万辆, 同比增长33.9% , 环比下降8.7% ;1-4月累计零售332.4万辆, 增长35.7%。 出口方面,乘联分会表示,伴随着中国新能源车的规模优势显现和市场扩张需求,中国制造的新能源品牌产品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其中插混占比新能源出口的33%(去年同期19%),虽然近期受到外部国家的一些干扰,但自主插混出口发展中国家增长迅猛,前景光明。4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8.9万辆,同 比增长44.2%,环比增长31.6% 。占乘用车出口44.6%,较去年同期增长14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占新能源出口的65%(去年同期81%),作为核心焦点的A00+A0级纯电动车出口占新能源出口的33%(去年同期33%)。 对于4月的乘用车市场,乘联分会评价称,由于2024年4月车市零售仍处于价格战后的恢复期,零售的全年月度占比仅有6.7%,偏低于正常年份4月占比约0.2%。今年国家以旧换新政策的启动早,补贴政策一步到位,年初市场增长较好,价格战因此相对温和,行业内卷状态因市场增长而改善,今年4月的零售同比增速是近10年正常年份同期的最高增速,扭转了近10年4月零售增速偏低的特征,进一步削弱汽车市场的季度周期波动特征。 由于2024年4月车市零售仍处于价格战后的恢复期,零售的全年月度占比仅有6.7%,偏低于正常年份4月占比约0.2%。今年国家以旧换新政策的启动早,补贴政策一步到位,年初市场增长较好,价格战因此相对温和,行业内卷状态因市场增长而改善,今年4月的零售同比增速是近10年正常年份同期的最高增速,扭转了近10年4月零售增速偏低的特征,进一步削弱汽车市场的季度周期波动特征。 乘联分会表示,2025年4月乘用车市场特征如下: 一、4月乘用车厂商批发和生产均创当月历史新高 ; 二、2025年1-3月乘用车国内零售实现6%的正增长,4月增速达14.5%,同比净增22万辆,实现2025年1-4月7.9%的超预期“开门红”;三、今年直观的降价价格战稍显温和,但年款增配、调整车主权益等隐形优惠措施层出不穷。 4月份仅有14款车型降价,较去年4月份的41款和2023年4月份的19款数量大幅下降,体现了降价潮明显降温的特征。4月传统燃油车的促销幅度22.2%,较上月增0.1个点,燃油车促销连续10个月稳定在22%左右; 四、4月自主品牌乘用车批发份额70.3%,国内零售份额65.5%,较去年均增长8个百分点左右;五、2025年1-4月厂商库存总体稳定, 1-4月厂商库存增8万辆,渠道库存增4万辆,总体流通体系增12万库存,而去年1-4月厂商库存总体降41万辆; 六、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回升到51.5%,呈现出由报废更新、以旧换新叠加新能源免征购置税等普惠政策托底背景下的新能源强势增长;七、2025年1-4月自主燃油乘用车出口83万,较同期的96万出现13%下滑,自主新能源出口48万增长86%,新能源占自主出口37%。 虽然年初自主品牌在俄罗斯主动去库存,对俄罗斯出口下降,但自主品牌的俄罗斯市场份额依旧保持55%以上高位,4月的出口逐步趋稳,考虑到俄罗斯汽车工业现状,中国汽车对俄出口还会恢复到一定水平; 八、增换购贡献度持续增强。 截至4月24日24时,全国汽车以旧换新270.5万辆,申请量较3月24日的150万辆,增加了120万份。参考3月私人家用乘用车零售172万辆左右的规模,4月份大约近70%的私人购车用户是以旧换新的受益者,私人首购用户降到31%左右,消费升级的增换购成为购车消费的绝对主流。 动力电池方面 2025年1~4月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403.9GWh,累计同比增长73.7% 4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销量为118.1GWh, 环比增长2.3%,同比增长73.5% 。其中动力电池销量为86.6GWh,占总销量73.4%,环比下降1.0%,同比增长72.8%;其他电池销量为31.5GWh,占总销量26.6%,环比增长12.5%,同比增长75.5%。 1-4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403.9GWh, 累计同比增长73.7% 。其中,动力电池累计销量为303.9GWh,占总销量75.2%,累计同比增长56.8%;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100.0GWh,占总销量24.8%,累计同比增长157.8%。 2025年1~4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达184.3GWh, 累计同比增长52.8% 4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54.1GWh, 环比下降4.3% , 同比增长52.8% 。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9.3GWh,占总装车量17.2%,环比下降7.0%,同比下降6.3%;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44.8GWh,占总装车量82.8%,环比下降3.8%,同比增长75.9%。 1-4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84.3GWh, 累计同比增长52.8% 。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34.3GWh,占总装车量18.6%,累计同比下降15.9%;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150.0GWh,占总装车量81.4%,累计同比增长88.0%。 充电桩方面 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2025年4月比2025年3月公共充电桩增加9.2万台,4月 同比增长34.1% 。截至2025年4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399.2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183.4万台、交流充电桩215.7万台。从2024年5月到2025年4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8.5万台。 2025年1-4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24.7万台,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365.8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桩车增量比为1:2.9,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比亚迪继续霸榜 小鹏汽车前四个月交付量达新势力榜首 财联社记者统计了13家A/H股整车上市车企在4月销量表现,其中有10家车企同比上涨,占比76.9%;13家车企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均实现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 回顾4月份汽车市场的销量情况,比亚迪4月销量总计380089辆,同比增长21.34%;1-4 月,累计销售138.09万辆,同比增长46.98%。此前比亚迪定下的2025年销量目标为550万辆,目前其距离年销量目标完成进度已达25%左右。 造车新势力方面,零跑汽车延续3月造车新势力交付量第一的辉煌战绩再度登顶新势力交付榜首,其4月份共交付41039辆,同比大涨173.5%,2025年1~4月累计交付128591辆,累计同比增165.6%。公开资料显示,零跑汽车2025年销量目标为50万台,目前其距离目标的完成度达25.71%。 小鹏汽车4月交付量再度超过理想汽车,4月累计交付35045辆,同比增长273.1%,且小鹏汽车是目前唯一一个连续6个月交付量超3万的新势力车企。1~4月累计交付129053辆,同比大增313.45%。4月,小鹏汽车已突破70万台交付里程碑。在接连保持高位的交付量带动下,1~4月新势力交付累计排名中,小鹏汽车居于首位。据悉,小鹏汽车2025年的销量目标是超38万辆,目前其目标完成度已达33.96%。 理想汽车4月交付量达33939辆,同比增长31.61%,1~4月理想汽车126623辆,同比增19.41%,距离其此前定下的70万辆的目标完成度达18.09%左右。截至2025年4月30日,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达1260675辆。据悉,理想汽车已经连续3个季度获得20万以上SUV的销量冠军,理想L6蝉联20万至30万元中大型SUV销量第一,理想L7和理想L8两款车型累计销量占据30万至40万元中大型SUV销量榜首,理想L9获得40万至50万元大型SUV销量冠军。 蔚来汽车4月交付量达23900辆,同比增超53.01%,1~4月累计交付量达65994辆,同比增幅达44.49%。蔚来汽车2025年销量目标达44万辆,目前销量目标的完成度达15%左右。 而此前异军突起的小米汽车,在4月的交付量则超28000辆,环比上一个月的29000辆有所回落,许是受到此前的舆论事故影响。另外,小米SU7 Ultra双风道前舱盖版已经开始陆续交付。此前,小米汽车公布开店新进展,4月新增34家门店,全国74城已有269家门店;5月计划新增29家门店,预计新增覆盖宜昌、芜湖等8座城市;截止4月30日,全国已有132家服务网点,覆盖全国79城。 中汽协评价称, 4月,汽车市场总体表现良好,产销较去年同期实现平稳增长。其中,内需潜力加快释放,起到较好支撑作用;出口在外部环境急剧变化形势下保持稳定;新能源汽车表现活跃,产销延续快速增长态势。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与去年9月一揽子增量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部署任务形成接续,将对经济形成有力支撑,有助于进一步提振汽车内需市场,帮助应对出口负面冲击,巩固拓展汽车行业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展望5月份,乘联分会表示,2025年5月共有19个工作日,与去年5月相比少2天,尤其是端午节在5月31日,不利于车市产销平稳增长。随着2024年报废更新政策启动,2024年5月的市场逐步恢复,今年5月的基数会相对较高。 在国家促消费和多省市对应的促消费政策的推动下,5月车展线下活动持续活跃市场气氛并将加速拉升人气。在品牌产品矩阵日益丰富的背景下,此次上海车展的新车发布力度温和,自主新势力品牌多为中高端车型发布亮相,合资车型率先开启新能源上市惊喜价,预计5月车市增长相对平稳。 至于市场上十分关注的汽车出口情况,乘联分会认为,中国汽车出口美国占比微乎其微,尤其是自主品牌完全没有在美国销售,因此中国生产的自主品牌汽车不会受到美国加关税的影响;目前我国在俄罗斯市场的自主销量份额仍保持在55%的高位,出口减量压力不太大。但这次上海车展的燃油车新品太少、小车新品少、大型电动车扎堆的“两少一多”现象不利于中国汽车可持续发展战略。
2025-05-16 09: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