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碱性硝酸铋产量
菲律宾碱性硝酸铋产量大概数据
时间 | 品名 | 产量范围 | 单位 |
---|---|---|---|
2016 | 碱性硝酸铋 | 100-150 | 公斤 |
2017 | 碱性硝酸铋 | 120-170 | 公斤 |
2018 | 碱性硝酸铋 | 110-160 | 公斤 |
2019 | 碱性硝酸铋 | 130-180 | 公斤 |
2020 | 碱性硝酸铋 | 140-190 | 公斤 |
菲律宾碱性硝酸铋产量行情
菲律宾碱性硝酸铋产量资讯
柔性光伏助力铜业高耗能厂房绿色转型新路径【SMM铜业大会】
4月23日,在由 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上海有色网金属交易中心和山东爱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办,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鹰潭陆港控股有限公司主赞,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特邀协办,新煌集团、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协办 的 CCIE-2025SMM(第二十届)铜业大会暨铜产业博览会——铜产业低碳能源转型论坛 , 上海品诚晶曜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市场经理丁晓丽对轻柔光伏用晶曜——“金属+光伏” 轻量化能源转型解决方案进行了阐述。 碳中和能源结构转型,未来新能源将占比80%以上 ► 铜行业高耗能特性 有色金属(铜)——典型的高能耗行业 冶炼环节能耗极高,每吨铜耗电量可达2,500–3,000千瓦时;生产1吨电解铜的综合能耗约为1.2吨标准煤,显著高于许多工业品(钢铁吨能耗约0.6吨标准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能耗占全国约5%,其中铜、铝、铅锌等占大头;铜冶炼的能耗强度(单位GDP能耗)是制造业平均水平的3-5倍。 ► 铜行业降碳路径 结合技术可行性与经济性,“绿电+再生+智能”模式将成为主流 ►光伏绿电:决胜能源变革的重要抓手 政策驱动:能耗双控、碳排放双控,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 经济驱动: 目前铜行业各作业环节电力成本占比15%~40%,采用光伏发电后电成本约为0.1元/度(以10万㎡光伏屋顶为例,综合系统效率按82%计算,年均发电1200万度电,总运行25年,单价2.8元/W(含组件&EPC),度电成本约为0.1元/度),每吨铜电解成本降低250~300元(.假设铜价5万元/吨:电价每降低0.1元/千瓦时)。 行业绿色标杆:25年累计:发电3亿度;节约标准煤13万+吨;碳排放-35万+吨;二氧化硫排放-13万+吨;相当于种树80万棵。 铜企厂房绿色转型三大痛点 痛点一:荷载问题⇒屋面荷载不足怎么办?行业发展较早,多数早期厂房历经多年生产运行,屋顶结构老化,承载余量不足。 痛点二:适配问题⇒弧形屋面,传统组件无法适配,根据生产流程有诸多功能分区,不同区域屋顶类型、材质差异显著。 痛点三:维护问题⇒灰尘附着影响光伏发电,铜行业在作业过程中会释放颗粒物和腐蚀性气体增加运营维护成本。 传统组件和行业场景应用痛点 直击痛点 核心技术优势 提升阻水性能、提高发电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 其还从创新产业链缔造独特竞争优势、核心技术优势(高分子链基团改性技术、树脂与纤维界面强度改善技术、纳米杂化改性及表面处理阻燃技术、纳米级氧化物涂层自清洁技术)、基于材料优势的光伏组件性能优势、国标权威认证、品诚晶曜轻质光伏组件产品体系、安装方案、公司资质和荣誉、技术专利以及相关应用案例等角度进行了阐述。 》点击查看CCIE-2025SMM(第二十届)铜业大会暨铜产业博览会专题报道
2025-05-06 18:51:00高盛重申对黄金“结构性看涨”观点,白银注定陪跑
高盛在周一(5月5日)发布的报告中表示,由于各国央行对黄金的强劲需求,从结构上拉高了金银比价,黄金将继续跑赢白银。 换句话来说,高盛预计白银难以赶上当前黄金的上涨行情。金银比是衡量买一盎司黄金所需白银数量的指标,目前约为102。纵向对比来看,一年前这个比例大约是84.7。 高盛解释道:“由于光伏产业因供应过剩而放缓,加上衰退风险上升、各国的中央银行在2025年仍将大举买入黄金,我们预计黄金价格将继续跑赢白银。” 日内,现货黄金价格涨超70美元,现报每盎司3315美元,年初至今累计上涨超26%。4月时,由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和黄金ETF的资金流入,金价一度冲破3500关口。 世界黄金协会(WGC)上周在《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中写道,受ETF资金流入激增的影响,今年第一季度全球黄金总需求达到1206吨,创2016年以来最强劲的第一季度需求纪录。 高盛补充称,由于资金流动之间高度相关,若2025年黄金需求再度增长,白银价格也有望被带动上涨。截至发稿,现货白银价格报每盎司32.40美元,今年累涨超12%。 高盛在报告中重申了其“结构性看多”黄金的观点,该行预计在其基准情境下,金价年底将达到每盎司3700美元,并在2026年年中升至4000美元。 高盛还指出,若出现经济衰退,ETF资金加速流入可能使黄金年底涨至3880美元。 报告还称,在极端风险情境下——例如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加剧,或美国储备政策发生变化——金价有可能在2025年底升至4500美元。 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末再次批评了美联储不降低利率的行为,但他表示,在鲍威尔2026年任期结束之前不会对其进行罢免。
2025-05-06 14:20:21中石化柔性光伏组件框采招标
4月28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柔性光伏组件厂内分布式光伏发电(二期)等项目框架招标光伏组件招标公告发布。 公告显示,柔性光伏组件【厂内分布式光伏发电(二期)等项目】框架招标采购光伏组件23835.000套。 本次招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联合体投标。 本次招标接受生产商/制造商(招标物资由投标人自行生产)投标,不接受代理商投标。不接受流通商投标。
2025-05-06 13:18:09保时捷下调全年利润预期 警告特朗普关税带来不确定性
由于美国关税扰乱了全球汽车行业,德国大众汽车旗下豪华汽车品牌保时捷周一下调了对 2025 年的一系列业绩预测。该车企预计, 今年利润率将下滑至个位数,并警告称,美国关税带来不确定性 。 保时捷预计, 今年全年销售回报率将降至6.5%,低于此前至少10%的预期 。该车企还将其 全年营收预期从之前的390亿欧元至400亿欧元下调至370亿欧元至380亿欧元 ;预计全年汽车EBITDA利润率为16.5%-18.5%,公司原本预计为19%-21%。 关税带来不确定性 保时捷表示,美国关税打击了其4月份的销售,并将影响5月份的业绩, 但该车企无法估计5月份之后的任何影响 。 “目前还无法对(关税对)本财年的影响做出可靠的评估。” 保时捷表示。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的决定让保时捷陷入了困境。受Macan和卡宴SUV强劲需求的提振,美国最近成为保时捷最大的销售市场。但该车企在北美没有生产能力,完全依赖从欧洲进口。 眼下,欧洲各大汽车制造商都在努力应对不断加剧的贸易紧张局势。 法拉利已宣布将其部分车型在美国的售价上调约10%,而梅赛德斯-奔驰正考虑从美国市场撤回其入门级车型的销售。雷诺上周表示,可能会推迟在美国推出其Alpine跑车品牌。 除了特朗普贸易战造成的混乱之外,需求下滑也迫使保时捷重新调整了战略。该品牌已经换掉了主要董事会成员,并同意在德国裁员以降低成本。 在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中国,保时捷面临着来自比亚迪等本土汽车制造商的激烈竞争,市场份额受到蚕食。 由于电动汽车需求低迷,保时捷已决定今年投入8亿欧元,以扩大其产品组合,推出更多内燃机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3月份,该公司将中期销售回报率目标从此前的19%下调至15%至17%。 保时捷表示,电动汽车需求低迷意味着其将不再与通过旗下子公司Cellforce独立扩大高性能电池的生产,今年一次性电池成本将上升至13亿欧元。 本周二(4月29日),保时捷将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
2025-04-29 13:21:30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推进动力电池耐久性、热管理系统等标准审查
4月28日,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其中,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推动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等标准发布及动力电池安全要求标准实施,推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等标准审查报批,开展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预研,持续提升电动汽车安全水平。推进动力电池耐久性、热管理系统等标准审查报批,加快全固态电池、动力电池在役检测、动力电池标识标签等标准研制,不断优化动力电池性能要求。加快驱动电机系统效率试验方法标准制定,开展分布式驱动电机系统、混合动力系统、车载氢系统等标准预研,强化关键系统部件质量要求。推动商用车换电安全要求标准发布实施,加快充电性能、底盘换电、换电兼容性测试等标准制定,开展商用车兆瓦级充电标准预研,提升电动汽车使用便利性。 以下是具体原文: 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要求,按照《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健全标准体系、提升标准质效、强化实施应用,发挥标准引领保障作用,以标准助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年度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一、着眼全局,构建标准体系“四梁八柱” (一)强化汽车标准体系顶层设计。 总结汽车行业“十四五”技术标准体系落实情况,系统性开展实施效果评估。启动汽车行业“十五五”技术标准体系编制工作,推动构建覆盖产业链全链条、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体系。 (二)优化完善重点标准体系建设。 持续加强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统筹规划,提升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实施预期。健全完善并落实智能网联汽车、汽车芯片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不断优化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加快汽车双碳标准体系落地,推动汽车整车通用、系统部件等标准体系迭代更新。 (三)前瞻布局前沿领域标准研究。 分析评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场景,识别研判未来汽车标准化发展方向,推动制定及发布车用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电动汽车换电等标准子体系,启动数据治理及应用等新领域标准体系建设,超前开展飞行汽车等新业态标准化需求研究。 (四)加快推进标准国际化战略。 研究确定汽车标准国际化的工作方向和实施路径,稳步推进国际标准化项目培育、中国汽车标准海外应用等重点工作,打造开放创新的全球合作生态,培养一支懂标准、懂外语、懂规则的复合型国际标准化人才队伍,持续提升国际标准贡献度和影响力。 二、紧跟前沿,绘就新兴领域“标准蓝图” (五)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 推动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等标准发布及动力电池安全要求标准实施,推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等标准审查报批,开展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预研,持续提升电动汽车安全水平。推进动力电池耐久性、热管理系统等标准审查报批,加快全固态电池、动力电池在役检测、动力电池标识标签等标准研制,不断优化动力电池性能要求。加快驱动电机系统效率试验方法标准制定,开展分布式驱动电机系统、混合动力系统、车载氢系统等标准预研,强化关键系统部件质量要求。推动商用车换电安全要求标准发布实施,加快充电性能、底盘换电、换电兼容性测试等标准制定,开展商用车兆瓦级充电标准预研,提升电动汽车使用便利性。 (六)强化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供给。 推动自动驾驶设计运行条件、自动泊车、自动驾驶仿真测试等标准批准发布及实施,加快自动驾驶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研制,构建自动驾驶系统安全基线。加快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修订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标准,推动倒车辅助等标准研制,提升驾驶辅助产品安全水平。加快LTE-V2X直连通信车载信息交互系统标准宣贯实施,推进列队跟驰、数字钥匙、网联信息辅助等标准制定,促进网联功能加速应用。推动信息安全工程等标准发布实施,加快推进汽车密码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完成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汽车安全漏洞分类分级标准审查,加快重要数据识别标准研制,提升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推进智能座舱功能评价、交互安全、生物滞留监测等标准研制,完善智能座舱和人机交互标准体系,开展车用人工智能标准预研,引领新技术融合应用。 (七)加快汽车芯片标准制修订。 加快汽车芯片环境及可靠性通用规范、信息安全、一致性检验等标准制定,完善汽车芯片基础评价方法。推动安全芯片、电动汽车用功率驱动芯片等标准发布实施,完成智能座舱计算芯片、卫星定位芯片、红外热成像芯片、底盘控制芯片等标准审查报批,加快推进控制芯片、传感芯片、通信芯片、存储芯片等产品标准研制,满足汽车芯片产品选型匹配应用需求。 (八)推进汽车电子标准研究。 持续完善汽车电磁兼容标准体系,推动道路车辆电磁兼容强制性国家标准审查报批,公开征求静电放电等标准意见,推动整车天线OTA、电磁环境适应性等电磁兼容标准研制。加快自动驾驶系统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电池管理系统功能安全等标准研制,提升关键系统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水平。开展电子设备加速试验可靠性标准预研,推动IP等级、环境评价标准修订,提升电气及电子设备质量水平。推动车载MEMS激光雷达和前方视野辅助等标准审查报批,公开征求车载显示终端等标准意见,加快车载无线广播接收系统和车载惯导标准研制,规范车载电子部件产品性能。 (九)加强汽车绿色低碳标准研制。 推动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限值等标准发布实施,加快乘用车车载能源消耗量监测、轻型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利用系数、车辆预测性巡航控制系统评价等标准研制,开展重型商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评价、氢(氨)发动机汽车技术规范、汽车节能分类分级等标准预研,持续促进汽车节能减排。推动道路车辆温室气体管理术语和定义、产品碳足迹标识以及道路车辆、乘用车相关重点产品碳足迹等标准发布实施,推进发动机制造企业、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等企业碳排放核算和发动机产品碳足迹标准审查报批,加快整车制造企业碳排放核算以及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产品碳足迹标准研制,开展汽车产品电子标识、再生材料使用、报废汽车资源综合利用等碳减排技术标准预研,为汽车碳排放管理提供支撑。 三、助力转型,注入传统产业“升级动能” (十)强化汽车安全标准底线支撑。 推动危险货物运输车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加快客车结构安全要求、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等强制性国家标准研制,推进操纵件指示器以及车辆视野等标准修订,促进一般安全领域标准提档升级。推动侧面碰撞、后面碰撞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加快转向机构防伤害、前方视野等标准研制,推动汽车座椅、侧面和后下部防护等标准修订预研,提升乘员保护、车辆防护、道路使用者保护等被动安全领域产品技术水平。加快乘用车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系列标准制修订,推进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制动辅助系统等标准研制,启动商用车及挂车制动标准修订工作,促进主动安全领域技术升级。 (十一)夯实汽车通用标准基础支撑。 加快开展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等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推动主挂匹配、电动挂车等标准制修订预研,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开展试验方法、可靠性、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人机工程等标准制修订研究,持续促进汽车质量提升。推进基础件、基础要素、防腐蚀耐老化、轻量化等基础领域重点标准研究。 (十二)深入开展用户体验标准化研究。 开展隐藏式门把手、主动预紧式安全带、大角度座椅以及车内提示音等新产品技术与标准研究,做好标准预研工作,强化标准立项可行性论证。开展灯光智能投射标准研究,提升车辆照明技术水平和车辆与道路其他使用者的交互能力。 四、内外接轨,拓展标准国际“合作空间” (十三)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 持续开展国际标准跟踪研究,不断提高汽车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关键技术指标的一致性程度,实现汽车行业国际标准转化率达85%以上。大力推进汽车行业国家标准外文版编译工作,强制性国家标准原则上“应译尽译”,加快发布一批新能源汽车外文版标准,助力优势产业“走出去”。鼓励开展在国家标准制修订中,同步提出相应国际标准提案建议。 (十四)深化汽车技术法规制定协调。 全面跟踪联合国世界车辆协调论坛(WP.29)动态及趋势,切实履行《1998年协定书》缔约国义务及自动驾驶与网联车辆工作组(GRVA)、自动驾驶系统非正式工作组(ADS IWG)、电动汽车与环境非正式工作组(EVE IWG)副主席等职责,牵头自动驾驶系统、车载电池耐久性等重点法规研制工作,持续提升国际法规协调工作的参与度与贡献度。 (十五)全面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 切实履自动驾驶测试场景、汽车感知传感器、电动汽车换电等国际标准工作组召集人职责,加快推进车载雷达、燃料电池系统、电动汽车换电等国际标准研制,重点推动电动汽车动力性、乘用车外部保护、电磁兼容等国际标准立项,持续提升中国标准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十六)巩固扩大全球伙伴关系。 加强与东盟国家标准法规交流合作,“以点带面”推动落实“中国东盟先进汽车标准法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拓展和深化与欧洲、中亚、非洲、南美洲等相关国家在汽车标准法规领域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发挥中国汽车标准国际化中心(日内瓦)支点与辐射作用,扩大与相关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 五、守正创新,提升汽车标准“治理效能” (十七)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 贯彻落实《以标准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等文件部署,高质高效完成相关标准研制任务,同步加强标准宣传推广和实施。建立国家重大战略、产业政策主动对接机制,推动标准与战略、规划、政策同部署、同落实,强化标准与汽车企业和产品准入管理高效衔接。 (十八)加强标准与技术创新互动。 落实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部署要求,开展标准前瞻布局预研究,加强阶段性成果总结,加快新技术、新功能、新产品标准研制。围绕新兴领域,瞄准汽车产业链关键环节、应用场景、核心技术和产品,同步加快推进关键标准制修订,或试点标准先行模式,按照“产品分代、技术分级、研制分期”的思路,超前开展先进适用标准研制。 (十九)推动组织建设升级焕新。 启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优化委员构成,积极纳入创新能力强、标准化经验丰富的企业、行业组织和技术机构,提高委员单位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持续加强组织建设,强化委员分类管理及服务,优化完善汽标委专题研讨会机制,充分调动委员及委员单位工作积极性。 (二十)提升汽车标准管理质效。 健全标准立项预评估机制,紧盯标准立项、征求意见、技术审查、标准报批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压实责任、提高标准论证及编制质量。构建重要急需标准全流程绿色通道,进一步压缩标准审批报送周期,提高整体制定效率。扎实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根据行业发展速度、技术迭代频率及政策变化,适当缩短复审周期,促进标准迭代更新。探索推进“人工智能+汽车标准化”,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汽车标准化建设。 (二十一)强化汽车标准宣传推广。 综合运用一图读懂、标准云课等新媒体传播形式,多角度全方面加强标准宣传。持续扩大标准宣贯及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企业标准化经验总结和宣传推广。聚焦汽车标准化客观实际,创新工作机制模式,持续开展汽车标准化理论政策研究及实践应用。主动介绍汽车标准化工作成果,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引导社会公众建立正确理念认识。 (二十二)深化汽车标准协同联动。 不断深化汽车与能源、信息通信、智能交通、交通管理等相关行业的交流合作,加强跨行业、跨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协作,压实双归口工作实效。广泛征求相关方意见建议,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同步研究可操作性、可实施性,加强相关实施管理部门工作协调,保障标准顺利落地实施。进一步强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的有效衔接和协调配套,优化汽车标准供给结构,形成协同有序、互融互促的良好局面。 (二十三)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 持续组织开展汽车标准化青年专家选培、大学生汽车标准创新大赛、汽车标准化国际青年工程师交流项目等汽车标准化人才培养工程系列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强化汽车标准化人才培养,为汽车标准化人才搭建交流实践平台。出版汽车标准化教材并推动在高校应用推广,为汽车标准化做好人才储备。 点击跳转原文链接: 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2025-04-29 10: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