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工业锡膏库存
贵州工业锡膏库存大概数据
| 时间 | 品名 | 库存范围 | 单位 |
|---|---|---|---|
| 2019 | 工业锡膏 | 1000-1500 | 吨 |
| 2020 | 工业锡膏 | 1200-1600 | 吨 |
| 2021 | 工业锡膏 | 1400-1800 | 吨 |
| 2022 | 工业锡膏 | 1300-1700 | 吨 |
| 2023 | 工业锡膏 | 1100-1600 | 吨 |
贵州工业锡膏库存行情
贵州工业锡膏库存资讯
【11.25锂电快讯】赣锋锂业称锂行业触底 正处于上升周期
【天际股份:六氟磷酸锂目前及明年一季度预计满产满销】 天际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六氟磷酸锂目前及明年一季度预计是满产满销状态。(财联社) 【龙蟠科技:与楚能新能源签署补充协议二 合同总销售金额超450亿元】 龙蟠科技(603906.SH)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常州锂源及控股孙公司南京锂源(合称为“卖方”)与楚能新能源全资子公司武汉楚能、孝感楚能及宜昌楚能(合称为“买方”)共同签署了《之补充协议二》,对原协议相关条款进行补充与修订。《原协议》约定:自2025年至2030年期间,卖方合计向买方销售1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品。《补充协议二》约定:自2025年至2030年期间,卖方合计向买方销售13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品。如按照预计数量及市场价格估算,《补充协议二》与《原协议》总销售金额超人民币450亿元(最终根据销售订单据实结算)。《补充协议二》自2025年11月24日起生效。(财联社) 【壹石通:勃姆石产品已经应用于半固态锂电池】 壹石通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勃姆石产品已经应用于半固态锂电池,与国内客户建立了业务关系,勃姆石在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财联社) 【长虹能源:高倍率锂电池已应用于无人机】 长虹能源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受益于下游需求回暖与产品结构升级,同时公司持续强化新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前三季度高倍率锂电业务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均大幅增长,其中,高附加值21700系列产品表现突出,收入占比同比提升较大,成为盈利增长的核心引擎。公司大力推进半固态电池研究,部分产品已向客户小批量供货,应用场景包括充电宝、学生卡、智慧医疗产品,目前正在积极与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相关客户对接送样。公司已与相关机器人客户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部分客户已处于送样阶段;公司高倍率锂电池已应用于无人机,目前占总体销售收入比重较低。(财联社) 【我国牵头制定的联合国全球技术法规《电动重型车辆车载电池耐久性》获表决通过】 2025年11月11日至14日,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UN/WP.29)第197次全体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会议期间,由中国、美国、日本和欧盟共同牵头制定的联合国全球技术法规(UN GTR)《电动重型车辆车载电池耐久性》经各缔约方投票表决通过、正式发布实施。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组织国内相关单位和专家,深度参与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的技术法规制定协调工作,持续提升中国在汽车国际标准法规协调中的参与度与贡献度。(财联社) 【赣锋锂业:锂行业触底 正处于上升周期】 赣锋锂业副总裁何佳言表示,锂行业正处于上升周期,现已触底。由于资本投入周期,明年大型项目的额外供应将有限。汽车制造商的需求在上升,而储能系统的发展也“超出我们预期”,此外,机器人和计算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增多。市场不应过分关注短期价格波动。(彭博) 相关阅读: 【SMM分析】政策预期扰动市场 10月鳞片石墨出口暴涨122% 【SMM分析】10月低硫石油焦价格攀升3.2% 供需紧平衡成核心推手 【SMM分析】三元前驱体10月出口情况解析 【SMM分析】10月三元正极进出口量出炉,出口环比增加4%,进口环比下降29% 电解钴价格继续上涨 需求端现边际改善迹象 钴盐市场有何看点?【周度观察】 【SMM分析】涨停!跌停!接连上演 碳酸锂价格终须回归基本面 【SMM分析】近期锂电回收事件新进展:11.17-11.21 【SMM分析】2025年10月六氟磷酸锂出口量环比下降约19% 【SMM分析】10月中国人造石墨进出口量均呈下滑走势 【SMM分析】2025年10月中国未锻轧钴进口量环比下降67%,出口量环比下降65% 【SMM分析】2025年10月中国钴湿法冶炼中间品进口量环比下降22% 10月中国磷矿进口量增加 磷酸出口量大幅增长且泰国成最大买家【SMM分析】 半固态先行落地储能消费等领域 设备与材料端突破频现【SMM分析】 资金青睐&下游需求持续拉涨 碳酸锂期货盘中冲破10万元 现货市场反应如何? 4个月涨超190% 六氟磷酸锂现货报价已突破15万元!企业仍看好?【SMM热点】 【SMM分析】原料与加工端双重抬升驱动 10月负极企业利润承压 硫磺暴涨引爆磷化工行业 新能源需求驱动“淡季不淡”【SMM分析】 【SMM分析】10月人造石墨负极价格企稳 11月成本支撑下涨价预期落地 SMM:全球锂产业变局下 锂资源的机遇与挑战【金属矿业大会】 【SMM分析】SMM锂电回收黑粉指数是什么?如何运用?一文吃透! SMM:全球储能系统市场现状与机遇 未来全球储能市场展望【欧洲光储峰会】 电解钴现货价格迎5连涨 硫酸钴冶炼厂继续上调报价 后市能否继续上涨?【周度观察】 固态电池会议集中项目众多 中试平台与供应链布局成焦点【SMM分析】 【SMM分析】Mt Ida关键矿产项目:澳大利亚多商品矿产解决方案的新标杆 瑞士BTRY获570万美元融资 推动超薄固态电池商业化【SMM分析】 工信部再次政策推动固态电池中试 尽在《中试平台建设要点》【SMM分析】 SMM:锂价驱动因素与市场展望 短期基本面支撑明显 长期有何看点?
2025-11-25 09:46:2210月动力电池TOP15战报:有企业跌出排名 有企业增速拿双冠军
近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2025年10月动力电池月度数据。 年内我国动力电池装车578GWh 数据显示,10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84.1GWh,环比增长10.7%,同比增长42.1%。1-10月,国内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578.0GWh,累计同比增长42.4%。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 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33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减少6家。排名前2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54.0GWh、68.7GWh和79.6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64.3%、81.8%和94.7%,前10家占比较去年同期减少1.9个百分点。 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51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和去年同期持平排名前2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375.9GWh、472.3GWh和545.7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65.0%、81.7%和94.4%,前10家占比较去年同期减少1.5个百分点。 从市场份额来看, 国内动力电池TOP15企业方面,与9月份相比,10月,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正力新能、吉曜通行、多氟多、巨湾技研7家市场份额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国轩高科增速最高,达0.81个百分点。 与2024年1-10月相比,今年1-10月,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瑞浦兰钧、正力新能、吉曜通行、因湃电池、楚能新能源、多氟多、远航锦锂市场份额实现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国轩高科增速最高,达1.23个百分点。 从国内动力电池TOP15排名变化情况来看, 与9月份相比,10月,TOP9公司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蜂巢能源、瑞浦兰钧、正力新能排名不变,吉曜通行与LG新能源位置互换,分别位于第10位、第11位,楚能新能源、远航锦锂排名不变,分别位于第12位、第14位,多氟多排名上升至第13位,因湃电池排名跌落TOP15,新增巨湾技研,位于第15位。 与2024年1-10月相比,今年1-10月,TOP9公司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蜂巢能源、瑞浦兰钧、正力新能排名保持不变;吉曜通行替代极电新能源,与LG新能源排名互换,分别为第10位和第11位;因湃电池排名由第15位上升至第12位;多氟多由第13位下降至第14位;楚能新能源和远航锦锂新上榜,分别排名第13位和第15位。 年内磷酸铁锂装车超470GWh 电池出口方面, 10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出口28.2GWh,环比增长5.5%,同比增长33.5%,占当月销量17.0%。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亿纬锂能、中汽新能等超过平均增速。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出口占比分别为68.8%和31.2%,和上月相比,动力电池占比提升2.8个百分点。 1-10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出口达228.1GWh,累计同比增长43.9%,占前10月累计销量18.5%。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瑞浦兰钧等超过平均增速。动力和其他电池占比分别为65.1%和34.9%,和1-9月累计相比,动力电池占比提升0.5个百分点。 按照材料划分来看, 10月,我国三元电池装车量16.5GWh,占总装车量19.7%,环比增长19.8%,同比增长35.8%;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67.5GWh,占总装车量80.3%,环比增长8.6%,同比增长43.7%。 1-10月,我国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107.7GWh,占总装车量18.6%,累计同比下降3.0%;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470.2GWh,占总装车量81.3%,累计同比增长59.7%。 公司方面, 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中创新航、亿纬锂能、欣旺达、瑞浦兰钧、正力新能、吉曜通行、蜂巢能源、因湃电池、楚能新能源、多氟多、远航锦锂、三一红象上榜“2025年1-10月国内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TOP15”。 宁德时代、中创新航、LG新能源、蜂巢能源、欣旺达、亿纬锂能、正力新能、孚能科技、国轩高科、巨湾技研、SK On、比亚迪、荣盛盟固利、微宏动力、多氟多上榜“2025年1-10月国内三元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TOP15”。 同时上榜“2025年1-10月国内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TOP15”“2025年1-10月国内三元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TOP15”的公司有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正力新能、亿纬锂能、欣旺达、国轩高科、蜂巢能源、多氟多等9家。 此外,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布的动力和其他电池关键材料需求概算数据显示,10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用三元材料6.7万吨,磷酸铁锂材料34.2万吨;负极材料23.9万吨;隔膜34.1亿平方米;三元电池用电解液3.0万吨,磷酸铁锂电池用电解液20.5万吨。 1-10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用三元材料53.9万吨,磷酸铁锂材料255.3万吨;负极材料180.7万吨;隔膜258.2亿平方米;三元电池用电解液24.3万吨,磷酸铁锂电池用电解液153.2万吨。
2025-11-25 08:42:47玲珑轮胎:提升配套领域盈利能力 巴西工厂一期项目有序推进
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塞尔维亚工厂产能爬坡等因素影响,玲珑轮胎(601966.SH)今年前三季度增收不增利。在今天举行的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公司董事长王锋表示,公司将重点提升配套领域盈利能力,做好现有基地的智能化改造及塞尔维亚工厂产能爬坡等,以提振公司业绩。 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1.61亿元,同比增长13.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7亿元,同比下滑31.81%;扣非后净利润10.23亿元,同比下滑26.74%。 业绩会上,有投资者问及公司有何扭转业绩的策略。对此,王锋表示,公司当前的战略主要聚焦在持续提升海外市场占比,以及通过“三个结构”调整加大国际配套力度,持续提升配套领域整体盈利能力。同时,做好现有基地的智能化改造升级,以及塞尔维亚工厂产能爬坡,未来随着公司整体产能的有序释放,营收和利润也将稳步增长。 对于投资者关注的公司各生产基地产能利率问题,王峰透露,截至10月底,公司泰国及塞尔维亚工厂产能利用率总体平均保持在85%左右。 巴西工厂进度方面,王锋表示,公司海外第三基地巴西工厂一期项目有序推进,目前正处在规划设计和办理各项审批手续过程中。 业绩会上,有投资者提问:今年第三季度公司轮胎均价环比提升的因素是什么?如果双反落地,公司对明年产品价格趋势的展望。王锋回复称,公司三季度产品均价环比提升主要系产品结构影响;公司认为,明年单胎平均价格将维持增长。 成本方面,王锋表示,公司预计明年原材料成本将维持低位震荡,生产制造成本将持续降低。
2025-11-25 08:40:47麦格纳奥地利工厂连下“两单” 小鹏、广汽借道第三方登陆欧洲
继小鹏汽车与全球主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麦格纳达成合作后,广汽集团于2025广州车展开幕当日宣布,双方启动麦格纳奥地利工厂整车组装合作项目,推动电动出行战略,扩大欧洲市场电动汽车本地化生产。 “合作涵盖生产、供应链及销售业务。”广汽集团方面介绍,广汽埃安纯电SUV AION V已在麦格纳位于奥地利格拉茨的工厂正式投产,该生产线具备兼容燃油车、混动车和电动汽车的柔性制造能力。“广汽第三季度已进入英国、波兰、葡萄牙、芬兰等国,并计划于2026年第一季度在欧洲交付两款全球战略车型AION V和AION UT。”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不仅将助力广汽避开欧盟针对中国产电动汽车的关税壁垒,且初期只生产小批量SKD(半散装件)产品,也可在此过程中积累进入欧洲市场的经验,从而避免相关经营风险。 在此之前的9月,小鹏汽车首个欧洲本地化生产项目在奥地利格拉茨麦格纳工厂正式启动,这也是该工厂首次为中国主机厂开展整车组装业务。按照计划,小鹏汽车将借助该工厂现有的成熟生产线,大力推动电动汽车在欧洲的本地化生产进程。据悉,首批小鹏G6与小鹏G9已量产下线,小鹏汽车未来将在麦格纳工厂投产更多涵盖不同品类的车型,包括纯电平台轿车、中型SUV、中小型SUV以及超电车型等。 “在欧洲市场,我们本地生产的车辆数量将达到数万辆,从而支持公司整体的海外增长。”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联席总裁顾宏地表示,小鹏汽车要成为一家全球化车企,不能仅靠出口,更要完成在海外的本地化建设,与海外当地相关方的利益保持一致,“我们也相信,对于任何一家具有全球雄心的公司来说,这是必须要做的工作。” 公开信息显示,麦格纳格拉茨工厂已有125年整车制造经验,具备多能源车型混线生产能力,已累计生产超400万辆汽车。更早之前,作为全球知名零部件供应商,麦格纳已与北汽新能源达成合作,在中国镇江工厂生产极狐多款车型。 业界普遍认为,此次广汽与麦格纳的合作与此前小鹏的布局形成呼应,既彰显了中国车企深耕欧洲市场的决心,也凸显了麦格纳在全球汽车代工领域的地位,为中国电动汽车品牌的全球化本地化发展提供了重要路径参考。 与广汽、小鹏选择与麦格纳合作进入欧洲市场不同,零跑汽车则选择了与Stellantis集团携手。据悉,零跑汽车将借助股东兼合资伙伴Stellantis集团的西班牙工厂进行生产,计划明年三季度开始生产,首款车型为B10,其次是B05。此外,奇瑞汽车与西班牙EV MOTORS的合资项目,利用当地政策补贴和本地资源,实现低成本制造与市场准入。长城汽车则评估在德国或捷克建厂,利用当地成熟产业链生产高端SUV,强化品牌溢价能力。 据艾睿铂咨询预测,到2030年,中国车企在欧洲的年产能将增加80万辆,市场份额有望从当前的4.5%提升至10%。 中国头部车企在欧洲的布局已初见成效。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比亚迪、吉利、奇瑞、广汽等企业通过独资建厂、技术合作、代工生产等多样化模式,在匈牙利、奥地利、西班牙等地落地多个项目,形成覆盖研发、制造、销售的全价值链闭环。 “考虑到整车出口到欧洲的高成本和合规性风险,本土化生产已成为中国新能源车的必然选择。”前述业内人士认为,过去,部分中国车企认为将国内生产的车出口到欧洲,依靠国内售后服务和供应链体系便能打开市场,但在如今竞争激烈的欧洲市场,这种模式已难以立足。“车企必须在欧洲建立完整合规体系,实现生产到销售、售后各环节无缝对接当地法规和市场需求。”
2025-11-25 08:38:33L3商业化落地倒计时!主机厂角逐上车“第一枪” 相关政策、标准将成关键
车市年终冲刺之际,L3级自动驾驶相关商业化进程亦进入倒计时阶段,以主机厂为代表的汽车产业链开始“摩拳擦掌”。 “作为广汽与华为深度合作的智慧旗舰轿车,广汽昊铂A800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4与鸿蒙座舱5.0双智系统。”广汽集团总经理閤先庆在2025广州车展开幕当日表示,广汽昊铂A800已获得广州市L3级特定场景自动驾驶路测牌照,成为全国首批可以在120公里时速下开展L3测试的量产车。 此前一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公布了L3最新进展——华为乾崑正在北上广深、合肥、武汉、重庆等7个城市进行高速L3的路测工作。“我们正在为高速L3的正式商用做最后准备。” 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公布L3规模上车、内部测试进展的主机厂还包括长安汽车、智己、岚图、小鹏汽车、一汽-大众等。“我们已经拿到了L3相关的测试认证,后续会结合国家法规的一些变化情况会快速推出。”岚图汽车董事长、总经理卢放在2025广州车展期间表示,“有一点可以保证,就是市场上有的,我们第一时间就推出。” 主机厂角逐L3商业化首批“入场券”的同时,相关政策、标准的制定也在加速推进中。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福深表示,L3级准入放开是行业长期呼唤的需求,但目前仍需技术准备及准入标准制定,且相关标准处于制定中,“因涉及整个体系,并非一两个标准就能解决准入问题。”侯福深认为,L3级准入政策至关重要,若政策明确并批准L3级逐步进入市场,将为L3级车型上路提供关键依据,对整个汽车行业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对此北汽集团董事长张建勇建议,推动政策协同,打通跨区域落地堵点。“加快L3级责任边界的界定,统一‘车路云一体化’标准。完善数据跨境流动、安全保障体系等配套政策,为企业规模化运营提供清晰指引,让政策红利充分释放。” 今年4月,《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正式实施。根据《条例》,北京市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个人乘用车、城市公共汽电车、出租车、城市运行保障等出行服务,符合条件的自动驾驶车辆可开展道路应用试点。此外,《条例》明确鼓励支持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不仅为L3级自动驾驶汽车的合法上路提供了法规依据,还推动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随着L3在我国加速推进落地,2026年将成为首个规模上车‘窗口期’。”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华为、广汽等企业已进入大规模路测和商用冲刺阶段,接下来行业标准就变得尤其重要。“数据累计达到一个相应的高度后,L3的门槛将被打破。与此同时,相关准入标准、政策等将对L3产业发展前景、空间十分关键。”
2025-11-25 08:3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