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工业锡膏产量
南非工业锡膏产量大概数据
时间 | 品名 | 产量范围 | 单位 |
---|---|---|---|
2018 | 工业锡膏产量 | 2000-2500 | 吨 |
2019 | 工业锡膏产量 | 2200-2700 | 吨 |
2020 | 工业锡膏产量 | 2300-2800 | 吨 |
2021 | 工业锡膏产量 | 2400-2900 | 吨 |
南非工业锡膏产量行情
南非工业锡膏产量资讯
超六成A股整车企业一季度实现净利润增长 政策红利、技术突破成增长动能
2025年一季度,中国汽车产业在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的双重作用下,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 财联社记者统计,在16家A股整车上市企业中,有10家车企2025年一季度实现了归母净利同比增长,占比达到62.5%。其中,比亚迪以100.38%的增速领跑,上汽集团净利润同比增长11.40%,长安汽车扣非归母净利润更同比激增601.31%。头部企业通过全产业链布局、智能化技术赋能与全球化布局,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增长。 营收、净利双双排名第一的比亚迪,2025年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91.55亿元,同比增长100.38%;营收规模突破1703亿元,同比增长36.35%。 业绩高增长得益于比亚迪全球销量的持续攀升。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汽车销量达100.08万辆,同比增长60%。其中,比亚迪乘用车和皮卡的海外市场销量超过20万辆,同比增长110%。比亚迪2025年全年汽车销量目标为550万辆;其中海外市场将成为重要的增量市场,销量目标为80万辆。 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研发费用达142.23亿元,超过同期净利润。研发投入高于净利润已是比亚迪的常态,在过去14年中,比亚迪有13年的研发投入超过当年净利润。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其累计研发投入已超1900亿元。 在长期高强度研发投入支撑下,进入2025年后的比亚迪已陆续推出“天神之眼”组合辅助驾驶系统、车载无人机系统“灵鸢”、超级e平台、兆瓦闪充等创新性技术。在行业人士看来,比亚迪通过“科技平权”战略,让前沿科技下沉至主流市场,进而提升了其产品市场竞争力。 作为传统企业转型代表的上汽集团,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408.6亿元,归母净利润30.2亿元,同比增长11.4%;扣非归母净利润28.5亿元,同比增长34.4%。 财报显示,2024年上汽实施全面深化改革,至2025年一季度末,上汽集团整车销售94.5万辆的同时,终端累计交付超过108万辆。新能源方面,一季度售出新能源汽车27.3万辆,同比增长近30%;其中3月销售12.6万辆,同比和环比增速均超过40%。一季度,上汽自主品牌整车销量达60.1万辆,同比增长28.4%,占上汽集团总销量的比重达到63.6%,较2024年同期提升7.5个百分点。 “在电动智能化技术浪潮的推动下,近两年‘平权’成为汽车行业的一个热词。”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表示,上汽集团将继续与大众、通用等合资伙伴共创,同时与华为、魔门塔、地平线、字节跳动等跨界伙伴合力打造产业新生态。 华为和上汽联手打造的“第五界”SAIC尚界备受行业关注。SAIC尚界采用了华为智选车模式,在科技领域依托华为智慧出行解决方案,提供智能化出行体验;上汽集团在汽车技术研发、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将为为尚界的品质提供保障。按照计划,其首款车型将于2025年秋季上市,有望为上汽集团开辟新的业绩增长点。 除比亚迪和上汽集团,长安汽车、赛力斯、福田汽车、宇通客车、中通客车等车企在一季度均实现了归母净利的同比增长。从2025年一季度汽车市场整体表现看,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56.1万辆和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1.2%;汽车行业收入24022亿元,实现利润947亿元。 政策红利同样成为市场和企业一季度业绩向好的重要推动力。2025年1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第一时间向地方下达首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地方做好跨年政策衔接和资金接续,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取得显著成效。据商务部数据,截至4月27日24时,全国汽车以旧换新281.4万辆。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保持扩张,产需两端加快释放。”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一季度,一系列提振汽车消费政策措施得以延续并加速落地,消费市场提质向好,企业产品密集焕新,消费者信心增强,产销呈现两位数增长,汽车行业开局运行良好。 ”。
2025-05-07 08:17:53中国AI芯片市场将达500亿美元规模 AI算力产业链持续高景气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未来几年中国人工智能(AI)芯片市场规模可能将达500亿美元,因此美国企业获得对中国市场的准入至关重要。作为一家美国公司,如果无法参与其中,会是巨大的损失。 中信建投证券指出,近期上市公司密集披露的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显示,AI算力产业链相关公司业绩表现亮眼,印证行业持续高景气。随着全球AI大模型训练及推理需求激增,算力基础设施投资加速,服务器、光模块、数据中心等细分领域企业订单饱满,带动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据财联社主题库显示,相关上市公司中: 润建股份 联合广州希姆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发布DeepSeek加持全国产算力政务智能体一体机。算力网络方面,落地“国家超算深圳中心”等典型项目,与运营商以及阿里云、百度等互联网厂商构建良好合作生态。 拓维信息 的“兆瀚”系列AI服务器及相关产品已全面完成与DeepSeek-R1/V3系列大模型的深度适配,以卓越性能全面支持DeepSeek加快实现本地化部署,为国产AI大模型构筑安全可靠的算力底座。
2025-05-07 08:13:18多家稀土企业一季度业绩报喜 稀土永磁概念表现亮眼 盛和资源等涨停【SMM快讯】
SMM5月6日讯: 稀土现货一季度价格出现明显上涨带动北方稀土、中国稀土等多家稀土企业一季度业绩报喜,稀土永磁概念板块五一假期归来表现亮眼。截至5月6日10:53分,稀土永磁概念板块涨4.45%,个股方面:京运通、盛和资源、天和磁材涨停,九菱科技涨近25%,西磁科技、大地熊涨超10%,广晟有色、龙磁科技以及银河磁体等涨幅居前。 消息面 【有研新材: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4698%】 有研新材公告称,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4亿元,同比下降18.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738.47万元,同比增长14,698.12%。主要原因是子公司有研亿金和控股子公司有研稀土净利润增加。 【北方稀土: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727% 主要稀土产品销量及价格均上涨】 北方稀土公告称,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2.87亿元,同比增长61.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1亿元,同比增长727.3%。主要原因为公司主要稀土产品一季度均价同比升高,毛利同比增加。同时,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1亿元,同比增长371.14%。此外,公司一季度稀土氧化物、稀土盐类、稀土金属及磁性材料等产品产量和销量均有所增长。 【中国稀土:稀土市场部分产品价格回升 一季度净利润同比扭亏】 中国稀土4月28日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28亿元,同比增长141.32%;归母净利润7261.81万元,同比扭亏;扣非净利润6622.4万元,同比扭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9亿元,上年同期为-5.04亿元;报告期内,中国稀土基本每股收益为0.0684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55%。对于营业收入增加的原因,中国稀土表示:主要系稀土市场部分产品价格回升,公司调整了销售策略,营业收入增加。 一季度稀土价格涨势明显 氧化镨钕5月6日小幅上涨 》点击查看SMM金属稀土现货价格 》订购查看SMM金属现货历史价格走势 5月6日,五一假期归来的首个交易日,稀土市场价格呈现整体趋稳态势。具体而言,氧化物市场方面,氧化镨钕价格上调至每吨41.1万至41.3万元,氧化镝价格稳定在每吨159万至161万元,氧化铽价格稳定在每吨672万至675万元,氧化钆价格稳定在每吨16万至16.4万元;氧化钬价格稳定在每吨49万至49.5万元,氧化铒价格则在每吨29.8万元至30.3万元之间波动。金属市场,镨钕金属价格上调至每吨50.1万至50.5万元,镝铁合金价格稳定在每吨157万至158万元,金属铽报价稳定在每吨835万至840万元。 氧化镨钕等稀土产品一季度价格的上涨使得不少稀土企业的经营业绩得到了改善。 回顾SMM氧化镨钕一季度的价格走势可以看到:今年3月31日的氧化镨钕均价为444500元/吨,与2024年12月31日的均价398000元/吨相比,上涨了46500元/吨,其一季度的涨幅为11.68%。而对比氧化镨钕2025年一季度的日均价429605.26元/吨与2024年一季度的日均价381646.55元/吨可以看出,其今年一季度日均价同比上涨了12.57%。 而从碳酸稀土今年一季度的价格表现可以看到:碳酸稀土3月31日的均价为35950元/吨,与2024年12月31日的均价32250元/吨相比,上涨了3340元/吨,涨幅为10.36%。碳酸稀土今年一季度的日均价为34792.98元/吨,与去年一季度的日均价30967.24元/吨相比,其日均价同比上涨了3825.04元/吨,同比涨幅为12.35%。 对于稀土的后市:当前,稀土市场价格整体保持平稳。节后归来,市场整体交易氛围较节前无明显变化,市场观望情绪浓厚。轻稀土市场,受节前补货高峰影响,镨钕产品价格止跌企稳。反观中重稀土市场,由于终端需求未见明显改善,磁材企业对中重稀土补货需求较低,市场交投氛围冷清。预计短期内稀土市场价格将继续保持平稳走势。 各方声音 【北方稀土:今年进口矿总量大幅缩减 供需关系进一步改善】 4月25日,北方稀土总经理瞿业栋在今2024年度业绩暨现金分红说明会上表示,“2025年,进口矿总量大幅缩减,同时需求面在国家一系列消费政策刺激性下,下游重点领域消费订单持续释放,供需关系进一步改善,预计将对公司产品销售及价格带来积极影响。” (财联社) 中信建投表示,2024年中国进口稀土13.3万吨,其中稀土金属化合物7.73万吨,主要来自缅甸、老挝、马来西亚,进口稀土金属矿5.56万吨,几乎全部来自美国,百川计算实际折算氧化镨钕约为4500吨。供给端,预计2025年美国稀土精矿对中国出口停滞,东南亚稀土供给存在收紧可能,国内加强稀土生产、出口双重管制,需求端人形机器人需求放量元年。稀土板块攻守兼备,建议持续关注。 天风证券认为,由于中重稀土本身的稀缺性和应用的高端性,对其出口管制将进一步夯实我国稀土产业链地位。当前正处稀土板块基本面和情绪面共振时间点,稀土价格中枢提升,而权益端未充分反映,可重视板块的投资机会。
2025-05-06 19:13:34光伏产业现状对于光伏线缆市场的影响【SMM铜业大会】
4月22日,在由 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上海有色网金属交易中心和山东爱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办,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鹰潭陆港控股有限公司主赞,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特邀协办,新煌集团、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协办 的 CCIE-2025SMM(第二十届)铜业大会暨铜产业博览会——电工输配电产业论坛 , 河南工学院电缆工程学院院长常文平对光伏产业现状对于光伏线缆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国家能源政策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 最丰富地区:西藏大部、四川西部、内蒙古西部、青海西北部等地的局部地区,年总辐照量超过1750kWh/m2。 十分丰富地区:新疆大部、内蒙古中/西部、西北中/西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西藏东部、云南、福建南部、广东东部、海南,年水平面总辐照量为1400~1750kWh/m2。 ►国务院能源“十二”五规划: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对于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坚持立足国内:立足国内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着力增强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完善能源储备应急体系,合理控制对外依存度,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坚持多元发展:着力提高清洁低碳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比重,大力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科学实施传统能源替代,加快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 坚持保护环境: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统筹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积极培育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能源发展模式。 ►国务院能源“十三”五规划: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能源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思想,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是能源发展改革的重大历史使命。 能源结构调整:“十三五”时期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以上,天然气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0%,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58%以下。 能源发展布局:主要是将光伏布局向东中部转移,新增太阳能装机中,中东部地区约占56%,并以分布式开发、就地消纳为主。 能源供给革命:优先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扩大“光伏+”多元化利用,促进光伏规模化发展。建立弃光率预警考核机制,有效降低光伏电站弃光率。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协同推进能源供给保障与低碳转型。 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 大力发展非石化能源:加快发展太阳能发电。全面推进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优先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加快分布式光伏建设。 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以用户为中心,加强供需双向互动,积极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 提升区域能源发展:推进西部清洁能源基地绿色高效开发。提升东部和中部地区能源清洁低碳发展水平。实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积极推动屋顶光伏、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分布式光伏。 ►1537号文件 2024年10月30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2024]“1537号”)提出,“十五五”各领域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203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5亿吨标煤以上,有力支撑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 2024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在11.7亿吨左右,到2030年至少还有3.3亿吨的要求。2024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3.73亿千瓦,同比增长23%,其中常规水电增长1.7%,风电增长18%,光伏增长45%。 ►136号文件 2025年2月9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简称“136号文”),标志着新能源“固定电价”时代的结束,全面进入市场化电价发展周期。 6月1日以后新增新能源项目全部进入电力市场;项目可以报价参与交易,也可以接受市场形成的价格;鼓励新能源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签订多年期购电协议,提前管理市场风险,形成稳定供求关系;机制电价,按现行价格政策执行,不高于当地煤电基准价。 ►262号文件 2025年3月6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大力培育绿证市场,激发绿色电力消费需求,引导绿证价格合理体现绿色电力环境价值,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提升绿色电力交易规模。 明确绿证强制消费要求。稳步推进绿证强制消费,逐步提高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并使用绿证核算。加快提升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企业和数据中心,以及其他重点用能单位和行业的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在80%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光伏发电状况 其对光伏发展历程、全国发电总体状况(2000-2024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2000-2024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2024年我国各省直辖市光伏装机占比)等进行了介绍。 我国硅基材料发展十分迅速,在国际上遥遥领先,特别是2022年受到中央、地方政策密集出台利好政策,光伏大爆发,硅基产量达到快速提高,2024年更是突破了700GW。 光伏电价变化 培育阶段(2008年之前) 该阶段还存在技术瓶颈和成本问题,95%的项目为离网项目,国家出台政策,支持光伏产业发展,光伏电价4元/kWh。 支持阶段(2013年之前) 该阶段取得了技术突破和成本控制,但是受到美国和欧盟的反倾销调查,国际市场遇冷,国内市场开始较大规模启动,95%的项目为上网项目,光伏电价由4元/kWh↘1元/kWh。 成长阶段(2020年之前) 在能源局的推动下,在地方政府投资的拉动下,在民营企业的激烈竞争下,国内光伏装机快速发展,也出现了弃光、补贴不到位等现象。 成熟阶段(2021年之后) 由于技术进步,光伏装机容量急剧增加,光伏发电成本急剧下降,已经具备了和火电竞争的优势,从2021年8月1日开始,中央财政不再补贴,实行光伏发电平价上网。 2021年以来,多地发改委或者能源局积极推进“新能源+储能一体化”开发模式; 2024年以来,参与电力市场,尤其是现货市场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市场机制,促进新能源消纳,但现货市场价格波动性大,部分光伏电站上网电价均价0.22元/kWh,价格不确定将极大影响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决策。 光伏电缆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通过清洁低碳能源满足新增用能需求并逐渐替代存量化石能源的能源生产供给格局。 其还从中国光伏产量及年装机增加量、中国光伏产量及年光伏电缆需求量、全球光伏装机容量预测、中国光伏装机容量预测等进行了论述。 其结合近五年的铜价走势,表示:随着铜价的上涨,铝合金光伏电缆替代铜芯光伏电缆的趋势将逐渐增强。 小结 1.在“双碳”目标下,国内和国际光伏需求稳定增加,光伏电缆的需求量也随之增长; 2.随着铜价的波动和光伏发电组件价格下降、电价下降,也必将使得光伏电缆的价格逐渐降低。 3.在众多因素影响下,光伏电缆的发展充满机遇与挑战。 》点击查看CCIE-2025SMM(第二十届)铜业大会暨铜产业博览会专题报道
2025-05-06 19:09:59柔性光伏助力铜业高耗能厂房绿色转型新路径【SMM铜业大会】
4月23日,在由 上海有色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MM)、上海有色网金属交易中心和山东爱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办,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鹰潭陆港控股有限公司主赞,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特邀协办,新煌集团、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协办 的 CCIE-2025SMM(第二十届)铜业大会暨铜产业博览会——铜产业低碳能源转型论坛 , 上海品诚晶曜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市场经理丁晓丽对轻柔光伏用晶曜——“金属+光伏” 轻量化能源转型解决方案进行了阐述。 碳中和能源结构转型,未来新能源将占比80%以上 ► 铜行业高耗能特性 有色金属(铜)——典型的高能耗行业 冶炼环节能耗极高,每吨铜耗电量可达2,500–3,000千瓦时;生产1吨电解铜的综合能耗约为1.2吨标准煤,显著高于许多工业品(钢铁吨能耗约0.6吨标准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能耗占全国约5%,其中铜、铝、铅锌等占大头;铜冶炼的能耗强度(单位GDP能耗)是制造业平均水平的3-5倍。 ► 铜行业降碳路径 结合技术可行性与经济性,“绿电+再生+智能”模式将成为主流 ►光伏绿电:决胜能源变革的重要抓手 政策驱动:能耗双控、碳排放双控,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 经济驱动: 目前铜行业各作业环节电力成本占比15%~40%,采用光伏发电后电成本约为0.1元/度(以10万㎡光伏屋顶为例,综合系统效率按82%计算,年均发电1200万度电,总运行25年,单价2.8元/W(含组件&EPC),度电成本约为0.1元/度),每吨铜电解成本降低250~300元(.假设铜价5万元/吨:电价每降低0.1元/千瓦时)。 行业绿色标杆:25年累计:发电3亿度;节约标准煤13万+吨;碳排放-35万+吨;二氧化硫排放-13万+吨;相当于种树80万棵。 铜企厂房绿色转型三大痛点 痛点一:荷载问题⇒屋面荷载不足怎么办?行业发展较早,多数早期厂房历经多年生产运行,屋顶结构老化,承载余量不足。 痛点二:适配问题⇒弧形屋面,传统组件无法适配,根据生产流程有诸多功能分区,不同区域屋顶类型、材质差异显著。 痛点三:维护问题⇒灰尘附着影响光伏发电,铜行业在作业过程中会释放颗粒物和腐蚀性气体增加运营维护成本。 传统组件和行业场景应用痛点 直击痛点 核心技术优势 提升阻水性能、提高发电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 其还从创新产业链缔造独特竞争优势、核心技术优势(高分子链基团改性技术、树脂与纤维界面强度改善技术、纳米杂化改性及表面处理阻燃技术、纳米级氧化物涂层自清洁技术)、基于材料优势的光伏组件性能优势、国标权威认证、品诚晶曜轻质光伏组件产品体系、安装方案、公司资质和荣誉、技术专利以及相关应用案例等角度进行了阐述。 》点击查看CCIE-2025SMM(第二十届)铜业大会暨铜产业博览会专题报道
2025-05-06 18: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