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硅青铜管产量
石家庄硅青铜管产量大概数据
时间 | 品名 | 产量范围 | 单位 |
---|---|---|---|
2019 | 硅青铜管 | 500-600 | 吨 |
2020 | 硅青铜管 | 550-650 | 吨 |
2021 | 硅青铜管 | 600-700 | 吨 |
2022 | 硅青铜管 | 650-750 | 吨 |
2023 | 硅青铜管 | 700-800 | 吨 |
石家庄硅青铜管产量行情
石家庄硅青铜管产量资讯
连续两个交易日收涨,多晶硅期价涨势能否持续?
上周,多晶硅期货价格呈现反弹态势,连续两个交易日收涨。5月9日,多晶硅期货主力PS2506合约报收38175元/吨,单日涨幅为5.7%。 国信期货分析师李祥英认为,近期多晶硅期货价格上涨,是对前期超跌的修复。 “前期多晶硅期货价格出现超跌情况,跌破了企业现金成本线,且大幅贴水现货报价。”李祥英解释,多晶硅现货报价在37000元/吨左右,且为混包料,而多晶硅期货交割品为质量更好的致密料。虽然多晶硅供需情况未见好转,但价格超跌后,有上涨驱动。 “新能源电价市场化改革时间节点临近,终端订单需求快速收缩引发行业负反馈预期。”中信建投期货分析师王彦青认为,多晶硅基本面持续低迷,导致前期期货价格跌破主流企业现金成本线。因此,当前期货价格具备一定的修复动能。 从行业成本曲线看,中信期货研究所有色与新材料分析师郑非凡介绍,2024年年初,行业最先进的150万吨产能的现金成本线在42000元/吨左右,这部分产能主要来自几家头部大厂。随着技术进步以及原料价格的下降,2024年年底,行业最先进的150万吨产能现金成本线已降至38000元/吨附近。2025年,多晶硅生产工艺仍在持续优化,成本或进一步下降,现金成本线有望降至33000~34000元/吨。 另外,当前多晶硅仓单注册仍处于初期,且交割品质量要求较高,市场上可交割资源相对集中,现货和仓单因素对近月价格形成支撑,盘面呈现“近强远弱”格局。随着PS2506合约交割时间临近,市场也在关注期货市场能否缓解现货市场的高库存压力。 根据SMM的数据,截至5月9日当周,多晶硅社会库存为25.7万吨,虽环比下降1.9%,但仍处于高位。 “当绝对价格跌破35000元/吨这一关键价位,市场认为已经跌破行业的理论现金成本均价,可能会间接影响现货库存往期货市场转移的速度。”弘则研究分析师刘艺羡表示,当前多晶硅下游需求偏低,市场呈现主动去库存格局。从“硅料—硅片”排产的供需差看,尽管当前硅料已处于缓慢去库态势,但当前多晶硅环节的库存仍然偏高,现货仍在以价换量。 从基本面看,4月国内多晶硅产量维持在9.5万吨的低位。郑非凡认为,当前硅料企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预计5月供应仍偏紧。不过,市场对丰水期大厂复产仍存在一定的担忧。需求方面,3—4月电池片和组件端排产维持高位,带动硅片开工率回升,但拉晶企业以消化库存为主,对多晶硅的采购相对有限。5月光伏“抢装潮”或告一段落。 展望后市,李祥英表示,当前多晶硅基本面依然不乐观,短期需求疲弱的态势难有改善,现货价格走势更多取决于供给端对开工率的调节。“期货价格走势跟随现货市场供需、成本情况变化。”李祥英认为,在供需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多晶硅现货价格大概率继续围绕成本线波动。 “从目前市场的交易逻辑来看,多晶硅期货价格短期或具备反弹动能,潜在的减产预期亦对盘面形成支撑。”王彦青提醒,目前多晶硅整体库存依然偏高,下游压价情绪较重,导致现货成交清淡,在产业链负反馈下,多晶硅价格上行空间有限。
2025-05-12 10:16:41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下调 铜价区间震荡【机构评论】
上周铜价维持震荡,主因IMF下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由3.3%至2.8%,美联储官员表示一旦就业市场显著恶化联储将启动降息;国内方面,工业企业利润由负转正,央行开展MLF净投放对市场提供流动性,我国经济内循环持续加速。基本面来看,现货TC负值跌至-40美金,内贸现货升水高企,盘面B结构缩小。 整体来看,IMF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美元指数低位反弹令铜价上行受阻;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转正,央行开展MLF净投放,“两新”政策下我国经济内循环不断加速。基本面来看,精矿中期趋紧格局未改,国内精铜进口量下滑,社会库存继续回落,预计铜价将维持震荡,静待中美贸易局势的进一步明朗化。 (来源:金源期货)
2025-05-12 09:17:05“关键周”行情中铜期权买方的优势
铜价波动的常态:多空拉锯与震荡整理 从历史数据看,铜价的周K线波动中,约80%的交易周呈现窄幅震荡特征。以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为例,沪铜价格在65000~70000元/吨区间运行时,周波动率普遍低于3%,连续两周波动率普遍低于5%,成交量与持仓量亦未出现显著变化。这种现象源于多空双方力量的动态平衡。 第一,基本面均衡博弈。铜作为工业金属的“经济晴雨表”,其需求端受全球制造业PMI、新能源投资等长期变量驱动,而供给端受矿山投产周期、地缘政治等滞后性因素影响,两者一般形成总体均衡状态。 第二,资金行为趋同。在缺乏明确方向性信号的阶段,机构投资者倾向于采用均值回归策略,通过高抛低吸压缩波动空间;散户交易者则因信息不对称而频繁进出,进一步加剧来回震荡。 在此背景下,传统期货交易者若频繁操作,可能因交易成本(手续费、滑点)侵蚀利润,甚至陷入“高胜率、低盈亏比”的困境。 “关键周”行情的特征与驱动逻辑 与常态行情不同,约20%的“关键周”往往呈现价格突破性波动。例如,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铜价在为期一年的高位横盘震荡后,在随后的5周内,从72500元/吨暴跌至53300元/吨,跌幅达26%,完成一次重大价格区间转移。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沪铜价格在65000~70000元/吨的框架内反复整理,在随后的近10周内,价格快速拉升27%,市场厚积薄发,创下历史新高。进入2025年,芝商所铜价在2月向上突破,两周波动10%;4月因全球关税争端,铜价两周向下波动超20%。 这类“关键周”行情存在共性。第一,戴维斯双击效应。在期货市场中,向上突破时,价格突破触发空头止损与多头追涨的共振,形成正反馈循环。反之,向下突破时,多头触发止损与空头主动抛压形成共振。在占据大多数交易周的多空力量平衡打破后,少数交易周快速完成价格波动。第二,波动率骤升。在价格波动的“关键周”,历史波动率(HV)往往从常态的15%~20%跃升至40%以上,期权隐含波动率(IV)亦同步飙升,为买方策略创造高性价比的盈利空间。 期权买方的优势:波动率与方向的非线性收益 相较于期货,期权买方在“关键周”行情中可通过“方向 波动率”双维度获利。 第一,杠杆效应与风险可控性。2024年3月初,沪铜买入平值或三档虚值看涨期权的权利金成本为标的价值的10%~15%,但随后几个“关键周”,沪铜价格上涨10%,几档流动性较强的看涨期权价值增长500%~1000%。与此同时,因为期权买方最大损失锁定为权利金,持仓交易者在预期重大波动利润时,也规避了期货持仓的爆仓风险。 第二,波动率溢价捕获。在“关键周”行情中,因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期权隐含波动率(IV)也跟随恐慌或高亢的市场情绪被高估。即使方向判断略有偏差,因IV上升,也可通过期权价格对波动率的敏感度(VEGA)为买方提供安全边际。其逻辑依据在于,通常“关键周”行情是基于三种模式:一是长期震荡之后的突破型价格区间转移;二是在相对稳定的趋势中,价格经过短暂整理后的再发展;三是在长期趋势的末端,显现出首轮止跌反弹或冲高回落的反向波动迹象。无论上述何种价格波动模式,一旦投资者在分析、推演中捕捉到可能的市场波动率上升,相应地以期权买方进行账户保护性操作或投机性介入,潜在的回报率性价比都是显著的。 “关键周”行情的策略衍生与风险管理 基于期权买方“损失有限、利润无限”的杠杆特性,可进一步延伸两类交易逻辑。 第一,模糊预判下的策略补充。当交易者对方向缺乏信心但预感波动率上升时,可构建跨式组合(Long Straddle)。例如,同时买入行权价相同的看涨与看跌期权,若“关键周”内价格突破任一方向,均可通过波动率扩张获利。例如,2025年4月3日,正值清明小长假前夕,沪铜价格处于周线级别的上涨行情中,但日线表现为冲高回落的态势,结合国际关税处于公布节点,市场存在重大的敏感且不确定的变盘概率。假设投资者以铜2506合约为观察对象,同时以平值买入看涨cu2506-C-78000、买入看跌cu2506-P-78000,在节后开盘第一个交易日,以波动峰值计价,cu2506-C-78000由节前收盘价1926元跌至410元,投资者亏损78.7%;同时,cu2506-P-78000由节前收盘价1112元上涨至6914元,投资者收益580%,两笔交易整体表现为重大不确定性行情中的策略性巨大收益。 第二,卖方风险警示。期权卖方在“关键周”可能面临“尾部风险”。由于期权卖方存在“收益有限、风险无限”的不对称结构,因此,常态交易中的期权卖方,需要高度警惕市场波动“关键周”的断崖式损失。卖方需通过波动率曲面分析、压力测试等手段预判“关键周”发生概率,并严格控制仓位。 结论与启示 在铜价交易中,“关键周”在时间维度上占比有限,却是决定账户盈亏的核心窗口:“关键周”,决定关键利润。期权买方凭借非线性收益特性,成为捕捉此类行情的有效工具。对于交易者而言,需建立两个层次的能力:一是“关键周”识别体系,结合宏观经济事件、持仓结构变化、技术形态突破等信号,提高对“关键周”的预判能力;二是期权策略灵活性,根据市场状态动态调整买方与卖方的仓位比例,在常态行情中控制损耗,在“关键周”中集中火力捕捉超额收益。 未来,随着铜金融属性与波动率的进一步增强,期权工具在“关键周”行情中的应用将更趋精细化,而交易者的核心竞争力亦将向“择时能力×工具适配性”的复合维度迁移。 (来源:期货日报)
2025-05-12 08:57:02多晶硅触低反弹盘中拉涨逾6%!是何原因?市场又有何支撑?【SMM快讯】
SMM 5月9日讯:5月8日,多晶硅期货主连在盘中最低下探至34375元/吨的历史低位后强势反弹,当日收涨2.43%,5月9日继续高开,盘中一度涨逾6%,早间表现十分强势。 对于多晶硅主连出现强劲反弹的原因,据SMM了解,或主要与目前市场上5家主要交割企业中多家企业手中交割品较为有限(多集中在小几千吨)的情况有关,随着交割期的临近,现货数量有限导致空头无法按合约要求交付足够的货物进行交割。 且随着前几个交易日多晶硅盘面价格的持续走弱,盘面价格一度降至现货价格之下,据SMM现货报价显示,近期现货市场N型多晶硅的成交价格多在3.7万元/吨左右,但对比5月8日盘面价格,多晶硅主连价格最低跌至34375元/吨,与此前现货价格存在较大价差。 市场甚至存在部分下游企业开始计算盘面拿货的可行性。 但考虑到基本面并无太大支撑,在经历此番资金面的博弈之后,多晶硅主连在临近午间涨势收窄,截至日间收盘,多晶硅主连以5.7%的涨幅报37830元/吨。 现货价格方面,据SMM现货报价显示,截至5月9日,N型多晶硅价格指数报37.05元/千克,较3月27日的43元/千克下跌5.95元/千克,跌幅达13.84%。 》点击查看SMM光伏产品现货报价 从基本面来看,据SMM了解,多晶硅市场目前下游情绪表现略显悲观,主要是受前期整个光伏产业链价格下跌以及市场对“531“抢装后对需求或存在走弱可能性的影响,同时硅片、电池片价格的持续走跌也对现货市场硅料价格形成了不小的压制。 与此同时,近期多晶硅企业还存在一些库存压力,拉晶厂手中原料库存也较为充裕,库存压力也是导致一季度末以及二季度前期多晶硅现货市场表现偏弱的主要原因。不过据SMM预测,5月多晶硅或存在一定的去库预期,主因据SMM数据统计,5月全球多晶硅产量预计将在9.9万吨左右(其中国内产量9.45万吨),环比4月将出现约2%左右降幅。而下游硅片产量虽然环比有下降,但整体来看全球硅片产量约57-58GW左右,硅片对多晶硅需求量约为11万吨左右,后续随着多晶硅市场供需关系的改善,库存压力或得到一定的缓解。 》点击查看SMM数据库 而展望后市现货市场,据SMM了解,部分头部企业基于成本合理性撑市心态在逐渐增加,近期相关行业会议也有再次召开的计划,部分产能也存在延迟复工以及投产的现象,或将对后续市场产生一定利好作用。后续建议持续关注主力产能开工情况以及下游硅片价格走势。 》点击查看详情 机构评论 广州期货表示,一方面,周内下游硅片出现明显下跌,采购多晶硅较为谨慎,多以刚需采购为主,实际市场成交较为冷清,后续工厂库存或有进一步累积风险,叠加丰水期即将来临,成本重心或有所下移,基本面存在边际转弱预期;另一方面,随着临近2506合约首次交割,目前仓单注册数量较少,市场存在首次交割或面临仓单不足担忧。综合而言,市场多空因素交织,多空博弈下,短期或加剧盘面波动,但中长期看来基本面转弱预期较强,预计远月合约反弹压力依旧较大。策略上,谨慎资金建议暂时观望,激进资金可尝试逢高布空PS2507合约,参考区间(35000,38000)。 光大期货表示,节前贸易商清货压价,下游备货意愿低于往年。节后下游需求失速压力仍在,短期工业硅受下游负反馈难以摆脱探底节奏,多晶硅生产调节度较高,仓单不足添加博弈筹码,短期内大跌有限,区间震荡为主。关注企业限产动态,以及是否新出台大规模基建或光伏装机强制考核政策,有望引发新一轮超跌反弹。 新湖期货表示,多晶硅现货价格弱稳,市场需求疲弱,订单量有所收紧,下游按需采买,市场交投僵持。行业开工低位运行,月内排产有下调预期,近期传产业有自律挺价相关会议,仍需关注会后排产变化。硅片企业让利换量,低价成交增加,下游需求继续萎靡,排产目前暂稳。整体看,虽然多晶硅基本面趋弱,但硅料企业控产拒低价订单,主力仓单量偏少且虚实比偏高,06合约博弈激烈,建议锚定交割品成本区间操作,空单可关注远期合约。仍需关注仓单生成情况及期现商实际销售情况,正套仍可持有。 新湖期货表示,从供需平衡表推测来看,5月份整体需求有缩量预期,从硅片到组件排产预计均呈回落走势,同时多晶企业亦有减产举动,多晶产量也难有增量,结合整体供需看,多晶硅行业仍呈小幅去库状态。但目前高库存压力仍较明显,从采购节奏上看,下游拉晶企业压价采购心态较强,部分仅刚需少量采购,导致硅料企业端再次垒库,市场对后续价格仍有看跌预期,上下游有博弈。综合来看,基本面支撑不足,现货价格仍承压,目前也有多晶企业低价签单意愿不强,关注后续开工调整情况。近期盘面大幅下跌后,对比交割品质现货成交低价来看,期货仍是贴水格局,今日盘面波动剧烈,价格出现修复反弹,临近交割月,目前仓单量仍较少,且今日还有注销流出,而持仓仍在增加,市场可能进一步交易交割逻辑,注意挤仓风险。
2025-05-11 10:37:45海关总署:前4个月铜材进口降3.9%稀土出口增5.1%铝材出口降5.7%
据海关统计,2025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1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2.4%。其中,出口8.39万亿元,增长7.5%;进口5.75万亿元,下降4.2%。 4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84万亿元,增长5.6%。其中,出口2.27万亿元,增长9.3%;进口1.57万亿元,增长0.8%。 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主要特点: 一、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长 前4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9.05万亿元,增长0.6%,占我外贸总值的64%。其中,出口5.53万亿元,增长7.3%;进口3.52万亿元,下降8.4%。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2.54万亿元,增长6.6%,占18%。其中,出口1.58万亿元,增长5.5%;进口9605.7亿元,增长8.4%。此外,我国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2.04万亿元,增长7%。其中,出口8474.8亿元,增长17.7%;进口1.19万亿元,增长0.6%。 二、对东盟、欧盟进出口增长 前4个月,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2.38万亿元,增长9.2%,占我外贸总值的16.8%。其中,对东盟出口1.48万亿元,增长12.6%;自东盟进口8951.7亿元,增长4%。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我与欧盟贸易总值为1.78万亿元,增长1.1%,占12.6%。其中,对欧盟出口1.21万亿元,增长6.1%;自欧盟进口5635.9亿元,下降8.1%。美国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我与美国贸易总值为1.44万亿元,下降2.1%,占10.2%。其中,对美国出口1.07万亿元,下降1.5%;自美国进口3699.5亿元,下降3.7%。 同期,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7.25万亿元,增长3.9%。其中,出口4.15万亿元,增长9.6%;进口3.1万亿元,下降2.8%。 三、民营企业进出口比重提升 前4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8.05万亿元,增长6.8%,占我外贸总值的56.9%,比去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47万亿元,增长8.1%,占我出口总值的65.1%;进口2.58万亿元,增长4.2%,占我进口总值的45%。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4.1万亿元,增长1.9%,占我外贸总值的29%。其中,出口2.28万亿元,增长6.1%;进口1.82万亿元,下降3%。国有企业进出口1.96万亿元,下降11.3%,占我外贸总值的13.9%。其中,出口6406亿元,增长7.3%;进口1.32万亿元,下降18.2%。 四、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超6成,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增长 前4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5.04万亿元,增长9.5%,占我出口总值的60.1%。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4587.1亿元,增长5.6%;集成电路4051.5亿元,增长14.7%;汽车2649.8亿元,增长4%。同期,出口劳密产品1.3万亿元,下降1.6%,占15.4%。其中,纺织品3291.7亿元,增长4.9%。出口农产品2355.7亿元,增长6.1%。 五、铁矿砂、原油、煤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下跌,机电产品进口值增长 前4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3.88亿吨,减少5.5%,进口均价(下同)每吨710.4元,下跌17.8%;原油1.83亿吨,增加0.5%,每吨3936.7元,下跌8%;煤1.53亿吨,减少5.3%,每吨569.6元,下跌22.2%;天然气3899.4万吨,减少9.2%,每吨3318.3元,下跌6.1%;大豆2319万吨,减少14.6%,每吨3283.2元,下跌15%;成品油1292.2万吨,减少25.6%,每吨4381.8元,上涨1.6%。此外,进口初级形状的塑料952.5万吨,减少1.1%,每吨1.05万元,下跌0.5%;未锻轧铜及铜材174.2万吨,减少3.9%,每吨6.9万元,上涨8.5%。同期,进口机电产品2.23万亿元,增长5.7%。 此外,据央视新闻消息,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同心聚力有效应对外部冲击,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外贸延续平稳增长态势。4月份进出口增速较一季度加快4.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幅扩大、进口由降转增,展现出较强韧性。 SMM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整理了金属行业部分产品进出口情况,具体如下: 出口: 2025年4月稀土出口 4,784.8 吨, 同比2024年4月增加4.8% 。2025年1~4月累计出口 18,962.3 吨, 同比2024年1~4月增加5.1% 。 2025年4月钢材出口 1,046.2万 吨, 同比2024年4月增加13.4% 。2025年1~4月累计出口 3,789.1 吨, 同比 2024年1~4月 增加8.2%。 2025年4月未锻轧铝及铝材出口 51.8万吨 , 同比2024年4月减少0.4% 。2025年1~4月累计出口 188.3万 吨, 同比2024年1~4月减少5.7% 。 进口: 2025年4月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 10,313.8万 吨, 同比2024年4月增加1.3% 。2025年1~4月累计进口 38,836.0 万吨, 同比2024年1~4月减少5.5%。 2025年4月铜矿砂及其精矿进口 292.4 万吨, 同比2024年4月增长24.5% 。2025年1~4月累计进口 1,003.1 万吨, 同比 2024年1~4月 增加7.8% 。 2025年4月煤及褐煤进口 3,782.5 万吨, 同比2024年4月减少16.4% 。2025年1~4月累计进口 15,267.1 万吨, 同比2024年1~4月减少5.3 % 。 2025年4月稀土进口量达到 12,622.7 吨, 同比2024年4月减少4% 。2025年1~4月累计进口 37,301.8 吨, 同比2024年1~4月减少23.6% 。 2025年4月钢材进口量达到 52.2 万吨, 同比2024年4月减少20.7% 。 2025年1~4月累计进口 207.2 万吨, 同比2024年1~4月减少13.9% 。 2025年4月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 43.8万 吨, 同比2024年4月持平 。2025年1~4月累计进口 174.2万 吨, 同比2024年1~4月减少3.9%。 》点击查看SMM金属产业链数据库 相关阅读: 海关总署: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2.4% 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增长
2025-05-11 10:37:23